“十三五”以来,桂林旅游紧紧围绕胜地建设“六个一流”目标,始终坚持大旅游、大文化、大融合思路,发挥山水资源、历史文化、产业特色优势,坚持全域统筹,努力把特色做优、品牌做响、环境做美,加快打造全域旅游发展格局,交出一份亮眼的答卷,“十四五”时期,桂林旅游将提档升级,迈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
桂林是一片红色热土,红色资源丰富,与山清水秀的生态资源同样是文旅融合发展的优势所在。对此,我市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的原则,以“红”“绿”结合,生态、文化、旅游相生共兴、融合交汇,推动桂北湘江战役为代表的红色旅游与桂林山水旅游协同发展,做强红色旅游、唱响红色品牌,推动红色旅游融合创新发展。2019年以来,红色文化资源挖掘保护利用取得里程碑式进展。2019年9月中旬,68个纪念设施建设保护项目如期顺利完成,全州、兴安、灌阳县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馆)很快成为新的红色教育热门打卡地。
截至2020年12月31日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馆)共接待参观总人数454.9万人次、34560批次,红色文化旅游成为新热点。
与此同时,桂林的休闲度假、医疗康养等旅游新业态也得到了蓬勃发展,建设了三千漓、桃花湾等一批休闲旅游度假区,打造了益田西街、崇华中医街等一批特色街区,会仙湿地度假小镇等一批投资100亿元以上的健康旅游项目落地实施,打响了“漓水青山,养生桂林”城市品牌,为桂林发展增添了新动力。
在建设国际旅游胜地实践中,桂林市不断探索实践,将这些“现象”由点到面拓展延伸、由初级向高级提档升级,形成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桂林现象”,桂林经验成为引领国内旅游行业发展的时代标杆。
目前,我市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2个,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区2个,广西特色旅游名县8个,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2个,广西旅游标准化示范县5个,过半县域成为国家、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
在以发展全域旅游为主线,我市还布局了差异化精品旅游线路,把遍布全市的旅游资源“串联起来”,包装成为适合不同游客需求的旅游产品。目前,我市将打造全长约684公里的8条生态休闲旅游精品线路。从而实现“景点旅游”模式向“全域旅游”模式的转变,形成“全景旅游、全业融合、全时体验、全民共享”的全域旅游桂林经验,对于推动桂林旅游业提档升级、桂林旅游迈入优质旅游发展新时代有着重大意义,成为广西乃至全国全域旅游的领航者。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市文化旅游业遭遇前所未有的严重打击,市委、市政府第一时间抱来让文旅业取暖的“薪柴”,打出“奖、退、贷”组合拳,共筹集资金近10亿元,助力文旅业渡过难关。
“奖”——第一时间争取100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出台加强疫情防控促进文化旅游业振兴发展的“文旅九条”奖励措施,刺激文旅市场快速“重启”。
“退”——积极响应国家文旅部、自治区文旅厅部署,及时向提出申请的274家旅行社退还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有效缓解旅行社业现金流压力。
“贷”——积极协助配合人民银行桂林市中心支行,支持文旅企业争取贷款帮扶,辖区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已累计向600余家文旅企业发放贷款8.86亿元。
此外,我市还充分利用节庆活动带旺人气的作用与效应,进一步促进桂林文化旅游复苏。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四季度桂林各县(市、区)举办各类节庆活动100余场次,参与活动433万人次。通过不断的各类节庆展会活动,持续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形成良性发展,源源不断获得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杨毓麟 陈奕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