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之气:张榕山中国画里的灵性世界

旅游 戒戒世界语 2021-03-21 21:57

原标题:太和之气:张榕山中国画里的灵性世界

中国人的审美判断中,“山”,一般不是土与石的合成,而是力的展现,是云雾、侠客或隐士的居所,亦或神仙出没的地方。

榕山,恕我孤陋寡闻,只知道四川泸州合江县有一镇叫此名,还有便是张榕山先生了。

想滿山都是榕树层层叠叠铺陈,那气象也够壮观的,我在广西,偶见,虽小丘然洋洋大观尔。

任何有树的山,都有自己的气场,榕树之山的气场多太和之气。

中国艺术也讲养气,国画亦是。

张榕山先生深谙此道,无论山水、花鸟、人物,那个灵性世界总在他心里留存着。

他画画,恰如一个园艺大家,使“轩楹高爽,窗户虚邻,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计成语)

灵性世界的营造,先要进入虚静。涤除玄览也好,澄怀味象也好,总之要求空灵阔落的心灵 自由自在地舒展开,而不留任何挂碍。

这就需要太和之气的滋养了。

太和是万物未生之前的原始状态,太和之气被称为道,其中包含气体的浮沉、升降、动静、 相互感应的本性,是产生元气、运动、胜负、屈伸的开始。太和之气在不变中孕育着变化, 阴阳两种气体的性质决定了太和的发展变化。

陆游《养气》诗曰:

养气安心不计年,未尝一念住愁边。

才疏屡扫朝中迹,命薄翻成世外缘。

耐老尚能消劫石,放狂聊复醉江天。,

饱知句曲罗浮路,不访初平即稚川。

太和之气有多种解读,儒家指修养心中的正气;道家指炼气,即培养先天的元气。音乐界指祭祀用的曲名:唐段安节《乐府杂录·雅乐部》:“郊天及诸坛祭祀,即奏太和、冲和、舒和三曲。”

中国画多有气场,但充盈“太和之气”者,不太多。

四川一位叫陈子庄的画家,非常重视画面中"气”的影响。据说某先生曾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造访陈子庄家,子庄先生为其作画四幅,但随即撕掉了三幅,仅留下一幅“松鼠”题款。

某先生惊问,何以为此?子庄先生答曰:“气不畅。”(引自重庆出版社《陈子庄研究论文集》)

“气”这一概念,在中国哲学里其实充斥于各种生命体内,是各种生机与神采的原动力。

“谢赫六法”依次为: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 经营位置,传移摹写。气韵生动意思为:国画作品中刻画的艺术形象,以及作品的整体韵味和意境,一定要呈现出鲜活的生命力,能显现出内在的精神品格。

谢赫在评价中国画的品味高低时,把“气韵生动”放在第一位,可见,他对中国画最本质的审美趣味,捕捉得很准确,理解得也很深刻。

中国画里气韵生动中的“气”,可以理解为气息,气场,精气神,是源自艺术形象内在的一种生命张力。

张榕山的作品,处处洋溢着浓浓的太和之气。

“气”从何来?

答日有三:

一是精研古法;二是性格偏执;三是自信满满。

精研古法是很多中国画家的必由之路,关键在于怎么“研”、向谁“研”和“研”之后怎么办?

据了解,张榕山的“研”,首先是研究人。傅抱石先生是他研习的第一人,接下来是石涛、八大,再接下来是元四家、清六家。

其次是研究画。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张榕山几乎买下了能够买到的历史上所有重要艺术家的画册,尽一切可能收集到一批画报、年历以及报刊插图。

收集到大量资料后,便细品、便琢磨、便实临转化,是那种"铁杵成针”的状态,是那种"水滴石穿"的办法。

据说为了画好花鸟,他还养过一只鹰,以便就近仔细观察。

当然此法不一定可取,因为画家不可能为画老虎而自己养一头老虎 ,这里只是强调张榕山的治学态度。

性格偏执对普通人而言,不一定是好事,但对艺术家而言,却不一定是坏事。

明张岱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摘自《陶庵梦忆卷四·祁止祥癖》

一个人若没了嗜好,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眼前空无一物,才疏学浅,心浮气躁,无真情可言,推物及人,对物如此,对人能好到那里?这样的人,当然不值得交往。

我原本不认识张榕山,但熟悉他的人都告诉我,这个人有点“怪”——

一是极其单纯 ,对人情世故茫然无措,一心只知道画画,有点像数学家陈景润;

二是性格倔强并率性而为。他家在南昌市民德路有一所老房子,后被征收,他充分利用做家长的权力,将补偿款全部买了各类宣纸和绘画工具。这真是要活活将家里人都气死的作派?

三是过度自信。自信是好事,但过度自信就不一定是好事了。比如,除开他认可的几个大画家外,其他人的画都不在话下,他自己的画,更是容不得别人批评。

张榕山奇倔的个性,同时也造就了自己的画风:

或凌邃惴傈,或苍茫劲涩,或凋零孤寂,或风雨溪谷,或林霏烟云。

其实,这都是“气韵”的抵达所致。

“气韵”一词,我理解为“指作品中散发出的某种能够感受到的精神氛围,”传统画论认为来自作者独特的人生经历和文化教养。

画是画家的心灵避难所,也是他的-种可能的救赎。张榕山把他的中国画作品视为最初的逃离和最终的归依,百年难遇。

大师是呼唤不出来的,更是评不出来的。大师只能由他们自己的心田中生长出来。

张榕山,走早了!

气韵生动。首先是气,次之是韵,有气有韵才能生动,或者说生动源于气+韵的组合。

如果我们说“气”是一种力的表现,那么“韵”则是一种质的表现 ,它是一种味道,在墨的浓淡、干湿之间散发出来。

黄宾虹说:“气在笔力,韵在墨彩。”

张榕山中国画里的太和之气,主要体现在他的笔力之中。

皴,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淡干墨涂染以表现山石纹理,峰峦折痕及树身表皮的脉络、形态。

山石间又利用墨点来点出远处的森林或树木,我们称之为“点苔”。

张榕山的“点苔”,颇为独特。高耸入云的山峰,他往往轻点、薄点;而小山或丘陵,往往重点、厚点。

这样一种看似不经意的技巧,把张榕山内心深处隐藏着的秘密表露无疑:

他在画面上展现的山水境界,超越了官能上的视觉享受,给人予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时空圆融感觉。

或许这就是张榕山的玄机:

山,不管有否林木遮蔽,不管有否流泉装饰,土与石的合成,才是它真正的本体。

太和之气,从小就在张榕山的内心养成,化在画面上,方氬氲、方蒸腾、方曼妙、变化无常……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