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为何红火
丁怡全 曾维
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因国际河流红河穿境而过得名。近年来,在推进“绿色生态靓州”建设中,红河州科学规划,积极推动红河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创建成为全国首个“天然氧吧州”。生态美、城市美、乡村美、山水美,红河正因此红火起来!
绿色逆袭,荒漠变青山
绿树成荫,花海绚烂,自然山水景观和多层次地形地貌融合……2020年8月,红河州弥勒市太平湖森林小镇的山地石漠化公园正式开放,旋即成为“网红打卡地”。
太平湖森林公园湖边一角
少土多石,植被稀少,高挺的桉树零星地分布在红土之上,这是太平湖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傅迎春几年前刚到这里时看到的景象。
2017年,太平湖片区综合治理工程全面启动。治理过程中,生态修复是重中之重。针对太平湖片区石漠化严重、水土流失加剧的倾向,太平湖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因地制宜开创太平湖石漠化防治模式,形成山顶生态林保育带、山腰绿化景观林过渡带、山底复合农林缓冲带、湖滨防护林隔离带、湿地水生植物净化带组成的立体综合生态修复体系。
弥勒市市民王先生说,现在,周末有时间就会带着家人到太平湖森林小镇玩,外地的游客也越来越多。
从无人问津的荒漠,到草长莺飞的森林小镇,太平湖实现“绿色逆袭”,良好生态环境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坐落于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麓的屏边苗族自治县,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但由于历史、地理等因素,城市建设十分滞后,整个县城深藏在大山深处,缺乏吸引力。
为了使苗族文化与绿色发展相结合,屏边县积极打造“公园城市”,在城市外围建设森林生态系统,以大围山为核心,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荒山绿化、山体复绿,累计完成县城山体绿化美化1.54万亩。
荔枝、枇杷、猕猴桃……依托大力发展城市周边庄园经济带和特色产业示范园,屏边县实施以农田生态系统及乡村、庭院为重点的城乡绿化,造林种养结合、环境优美的田园生态系统让城市周围多了瓜果乐趣。
元阳哈尼梯田
目前,红河州13县(市)建成的15个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已全部免费向公众开放,全州新建公园面积超过2000公顷,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35%。这些森林公园或湿地公园,成为红河州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的最好体现。
生态得保护,村民得发展
走在元阳县新街镇箐口村的公路上,可以看到村子里村民的蘑菇房散落在梯田间,村寨上方森林茂密。“森林就是一座‘绿色水库’,人栽树、树涵养水分、水浇田、田种植粮食来养人,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系统。”世界遗产哈尼梯田元阳管理委员会专职副主任朱文珍说,高山、流水、梯田、人家的农业生态景观是哈尼族千年农耕文化的缩影。
元阳县观音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复杂多样、原始完好的森林生态系统,是维系哈尼梯田的重要基础和必要条件。为追求短期利益,村里曾发生过破坏森林的事情。2000年前后,草果价格上涨,少数群众在保护区内种植草果,乱砍滥伐,导致森林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受损,水源涵养功能降低。
为制止这一行为,当地出台一系列工作方案,采取措施化解保护与发展间的矛盾。
元阳的哈尼梯田
元阳县把哈尼梯田的保护利用、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品牌打造相结合,大力推广“稻+鱼+鸭”综合种养模式。2016年以来,全县累计投入2000余万元,发展示范区13片2万亩,示范区亩产值达10174.2元。同时,全县森林覆盖率由2006年的41%提高到2020年的54.92%。
看得见哈尼梯田,尝得到“稻+鱼+鸭”……元阳摸索出一条生态得保护、村民得发展的路子。“元阳梯田传到我们这代人手上,如果我们为了一点眼前利益就把它破坏掉,太不值了。”箐口村村民李佑生说,今后会坚定不移地保护森林和梯田。
治理工业污染,走绿色发展新路
红河州个旧市是云南近代工业的发祥地,深厚的工业积淀撑起了经济的“半壁江山”,然而工业生产带来的废渣和烟尘污染一度不轻。
保护环境,调整产业结构迫在眉睫。红河州痛下决心全面开展污染治理,“十三五”期间,淘汰选矿企业343家、炼铅鼓风炉58座、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91台以及全部黄标车。2020年,全州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为12.54万吨、4.2万吨,与2019年相比分别下降0.52%、0.63%。
红河州还全面实施净土行动。开展“清废行动”“长江三磷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实施“化肥农药负增长行动”,整改不合规的黄磷企业。
“调整产业结构,深化工业废气治理也是重要手段。”红河州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告诉半月谈记者,已对一批工厂实施易地搬迁升级改造,对203家“散乱污”企业全面进行综合整治,同时,采取推广新能源汽车、建充电桩、油品升级替代等措施尽量减少机动车污染。2019年个旧、开远、蒙自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9%、98.9%、97.5%。
2020年11月16日,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边苗族自治县拍摄的大龙树湿地公园秋景一角
红河州委书记姚国华说,进入“十四五”时期,红河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重点培育发展先进制造、有色金属及新材料、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绿色食品加工、文化旅游等产业,绿色成为红河州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