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向民航
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南部的双塘境内,山峦叠起,沟壑纵横。其间,有一座山叫云雾山,山体高耸,四面开阔,云雾缭绕,风光如画,景色迷人。这座山上有一块石壁,壁上天生着一群人物浮雕像。仔细端详,就像戏剧人物脸谱,共二十四张,生旦净丑,神态各异,栩栩如生,人称:“二十四戏”。
位于吉首市双塘境内的云雾山,常年云雾缭绕。
云雾山“二十四戏”天然崖壁脸谱。
相传很久以前,在双塘一带有一堂戏班子,戏班子里有二十四位演员,吹打谈唱,能文能武,样样俱全。逢年过节,这个戏班子到处搭台子,拜码头,唱戏传艺,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深受老百姓的喜爱。有一年春节,这个戏班子来到双塘镇上的周家寨、坨丰一带演出,一演就是一个多月,所有的戏本子都唱完了,寨上人还要热情挽留。老班主感激地说:“我们在寨子里打搅多日,受到家家户户、父老乡亲盛情款待,确实感激不尽!等秋后五谷丰登时,我们又再来为乡亲们唱戏!”这样,戏班子一行就离开了寨子。
这天,他们挑着行囊,走至云雾山下的高坪出口时,突然间,狂风大作,乌天黑地,惊雷滚滚。就在一阵电闪雷鸣之后,戏班里的二十四人突然神秘消失了……众乡亲找呀找呀,找了很久还是找不到一点踪影。后来,人们在高坪出口处的岩壁上发现了这二十四张脸谱,有人说:“这二十四位师傅可能是遭遇土匪强盗的祸害了,心有不甘,留下这些脸谱作证据。”可又有人说:“这二十四位呀不是凡人,他(她)们在民间为老百姓演戏唱戏,德艺双馨,受到玉皇大帝的赏识,被仙人们接回天宫唱戏去了……特意留下这二十四张脸谱给老百姓作纪念。”
收徒拜师仪式上的诺言。
从此以后,双塘一带的老百姓为纪念这二十四位师傅,就将高坪出口即他们消失的地方叫做“二十四戏”,又把二十四个脸谱编成二十四本阳戏、折子戏进行演唱。
阳戏又名阳春戏,就是指种阳春人演的戏。是流传于吉首、凤凰、泸溪、麻阳、张家界等地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小戏种。至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
开会之前先响锣。
吉首市的双塘阳戏班起于1922年。据吉首市志载:“民国初期,由凤凰县得胜营(今吉信镇)老艺人文天送的徒弟侯乔保(泸溪县解放岩人)传入大化乡(双塘)吴家寨。”侯乔保在大化即今吉首市双塘街道联合村吴家寨组建堂子,以演南路阳戏为主,兼演花灯和傩堂戏。主要艺人有:吴庆忠(艺名云雾山)、杨 老、杨真保等。每逢进城或赴庙会演出时,常有当地戏子前来和他们搭班唱戏,唱红过乾州、所里(今吉首)、凤凰一带城乡。1956年,吴庆忠、杨 老在参加湖南省第一届农村业余文艺戏剧汇演大会上,演出传统阳戏剧目《捡田螺》《三宝舞龙》,获创作整理和演出奖,湖南人民出版社和《群众艺术报》还将剧本铅印出版发行。
阳戏班里的镜面人生。
双塘阳戏内容丰富,有大小剧目150余出,演出题材多为反映乡民的家庭生活、生产劳动以及男女爱情、神话传说之类的内容。唱腔优美,主要有七句半、一字调、赶板、正宫调(分男正宫、女正宫)、后山腔、翻山腔、腾云调等。阳戏伴奏的主要乐器是瓮胡(即“大筒”),音色清脆明亮,粗犷浑厚,略带瓮声,伴奏时随唱腔而变。唱词多为七言句,词句质朴粗犷,通俗易懂。如《雷交锤》中雷交锤的上场词:“要穷只有我家穷,床上无被盖斗篷,三更半夜踢一脚,四面八方都通风……”尤其是在演唱时巧用一些地方口语,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如:吉首的“了了”(哎哟),凤凰的“果郎”(哪里)、双塘的“呵伽”(哎哟)、还有苗语“嘛汝”(好的)等,每到一处地方演出就加入此地方言,即刻收到良好的演出效果。
精益求精,出场前最后一次整冠。
双塘阳戏的表演技艺多姿多彩。就步法来说,小丑有鸭步、猴步、碎步、梭步、小跳步、矮子步;小旦有娇步、碎步、蹉步、云步、十字步、轻盈步、小踏步、叠叠步等。演出时演员可根据演员角色和剧情的需要,表演“满台窜”“半边月”“三步半”……“挑帘”“耸肩”“扯四角”“驾妖风”“鳊鱼上滩”“双手种油麻”“风摆杨柳”“斑鸠揽豆”以及推扇、打扇、滚扇、拖扇、九连花扇等各种表演技巧。在表演中有的剧目无固定唱词,全凭演员即兴随口编唱,唱至最精彩时,演员和观众可以互动对唱,尽兴方散……如《打猪草》里的《盘花》:
女:(唱)郎对花,姐对花,一对对到田埂下。
男:(唱)丢下一粒籽,
女:(唱)发了一棵芽;
男:(唱)红杆子绿叶,
女:(唱)开的是白花;
男:(唱)结的是黑籽,
女:(唱)磨的是白粉;
男:(唱)做的是黑粑。
女: (唱)此花叫做——
合:(唱)呀得呀得喂呀,得喂呀,得喂呀,得喂的喂尚喂,叫做荞麦花……
整装待发的双塘阳戏班。
双塘阳戏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双塘这块丰厚的文化沃土。双塘街道辖11个(社区)行政村,共91个村民小组,44个自然寨,14000余人口,是一个土家、苗、汉族杂居地。近几年来,双塘街道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筹资修建了一栋占地600平方米的乡镇文化综合楼,成立了湘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湘西阳戏”传习所,建立村(社区)级文化活动室11个。目前,双塘街道辖区有村级文艺队23支、阳戏剧团5支,文艺骨干850余人,民间老艺人30余人,村级文体联络员14人。有了阵地,有了队伍,他们就利用农闲、传统节日等开展“文化惠民阳戏下乡”演出活动,宣传党了的方针政策,受到了群众的好评。
盛夏之夜的痴迷票友。
双塘街道文化体育站每年还积极开展阳戏进校园、进村寨培训活动,培养和挖掘了一批阳戏艺术人才,培训学员300余人。如湘西阳戏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杨秀早、州级代表性传承人周凤莲、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杨大发等,在保护和传承双塘阳戏这一民间文化艺术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他(她)们的努力下,周家寨、联合、坨丰等剧团不断发展壮大,目前这几支业余剧团有演职员80余人,周泽发、杨大发、周满珍、宋成艳等一批优秀的青年演员脱颖而出。此外,剧团还添置了许多演出服装、道具等,固定资产达18万余元。近几年,这些剧团先后在凤凰、泸溪、古丈、麻阳、辰溪等地进行演出200多场。1996年,双塘获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文化局授予的“阳戏艺术之乡”荣誉称号,2011年11月获国家文化部授予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荣誉称号。
如今,这朵镌刻在云雾山下的双塘阳戏艺术之花正开得越来越艳。
联合村业余剧团在表演阳戏《姚癞子讨亲》。
周家寨阳戏团在表演《棋盘山》。
深受群众喜爱的双塘阳戏。
行走在百姓当中的乡村舞台。
来源:团结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hynet0743@foxmail.com
监制/角角
责编/麻麻
编辑/王向远 李艾家
审核/尚欣 黄沙沙
更多资讯
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