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汾阳市的冀村镇是个大集镇,据说,古时候由茂林庄、文家庄、南庄组成,娘娘庙、关帝庙,每个庄上都有,后来的马家街和降家街,也都各自建起了娘娘庙和关帝庙。据调查资料显示,冀村的古代庙宇有二十六座,再加上祠堂、戏台、明楼、闷楼、魁星楼、棒槌楼、过街牌楼等,建筑之多,规模之大,堪称汾阳一绝。
在冀村,除了五月端阳花儿会外,七月初八也是冀村的一大集会,老人们都说:七月初八是娘娘庙会,集会设在娘娘庙所在地东王家大街和平陶巷一带,每年的会期,娘娘庙内要唱大戏,平陶巷内的龙王庙内,还要耍皮影,红火热闹极了。
据说,在东王家街的娘娘庙内,曾经住着一位孤苦伶仃的老婆婆,每天以吃烧香还愿的供品为生,好在娘娘庙的香火还算旺盛,老人的生活总算可以维持下去。
有一个在冀村做买卖的平遥家,水晶包子做的特别好吃,总是选用上等的面粉,包子馅肉鲜油多,浸润得包子就象水晶一样透明,故名“水晶包子”。
平遥家为人实在,心肠也不坏,包子生意不咸不淡却也总能一个不
剩地卖完,但是,每天他卖得只剩下三个包子时,他便说啥也不卖了,挑着
担子路过娘娘庙时,就将包子送给娘娘庙的那位老婆婆吃,天天如此。
那一年,娘娘庙会的前几天,
老婆婆对平遥家说:“今年的七月初八,你的水晶包子一定会卖个风响快,做多少就能卖多少!”
平遥家不相信:“哪一年的七月初八不是那么多人?可水晶包子的还能有几个?做那么多的水晶包子,卖不了怎么办?
老婆婆笑了笑说:“你就听我的话准备吧!”
平遥家将信将疑,但还是照着老人的吩咐,比往年多做了不少的包子。
果然,七月初八那天,平遥家的包子卖了个特别快,而且前头的刚刚走,后面就已经排起了长龙,买包子的人络绎不绝,平遥家忙
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根本就用不着他冒着酷暑沿街叫卖了。
据一位在娘娘庙看戏的人讲:那些日子他正跑肚拉稀,可他是个天生的戏迷,一回一回的茅房下来,还是始终不肯离开戏台,庙里有位老婆婆见了,对他说:“去吧,到街上吃几个平遥家的水晶包子,包你没事!”于是他吃了几个一试,果然,一传十,十传百,一时间竟传了开来。
原来,那七月初八娘娘庙会,也叫烂甜瓜会,正是甜瓜西瓜下市的时候,价钱便宜,村里人正好借此机会一饱口福,由于贪吃暴食,不少人得了痢疾,听了传言,人们都跑到平遥家的包子摊前买包子吃,果真屡试俱灵。
这天晚上,平遥家提了一篮子热腾腾的水晶包子,到娘娘庙去找那位老婆婆,可是四下里找了很久,也没有见到那位老人。在娘娘庙的东殿里,他发现中间的那位娘娘塑像跟老人特别相似,尤其是那微笑,一样的慈爱,一样的安祥,一定是娘娘庙的娘娘显灵了。
从此以后,平遥家的生意越做越红火,水晶包子远近闻名,后来竟在冀村买房子置地,成家立业扎下根不走了。
小包今天给大家讲水晶包子的故事讲完了
故事中人物的结局不禁让我们感慨万分
人间自有真情在,真心才换来真情
平遥家的水晶包有情有义才远近闻名。
正如我们包大馅大,只做良心的包子。
————“包大大”
包大大放大了馅料的比例,皮馅比例是一比一,就是要让食客们吃的爽。
除了带给各位食客们美味满足,我们研究古今的包子历史,用心做包子,让包子不光有味道手艺的传承,更是有故事和文化的传承。
希望让更多人喜爱我们~
“包大大”————
一家让“打工人”吃的更好的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