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座城市都会有一两处地标建筑,它们可以是商业区里的大楼,也可以是旅游区里的景观带,它们本身规模不大,却成为了城市宣传的名片。常年生活在武汉,对这座城市的理解,说通俗点,有热干面等美食;说文艺点,有黄鹤楼等人文景点。其实,武汉市区还有一处超级旅游IP,它就是东湖生态景区,里面景点众多,最近几年还诞生了诸多网红场馆。其中有一座场馆,它以全红砖为材料,被众多杉树包围,建在人烟稀少的水边,建筑充满设计感,意境高雅,让人流连忘返,它就是东湖杉美术馆。
由一座简陋猪圈升华而来的美术馆
浩渺东湖景区,美丽景点和景点带非常多,原生态和人工建筑比比皆是。一般来说,东湖景区被分成了“吹笛落雁”等几个系列景点,各个景点皆有侧重和特色,像鲁磨路磨山这边,纯生态风格的植被和花卉多。相比之下,东湖杉美术馆似乎是个另类,它建在东湖隧道以南的磨山揽翠茶园南,近东湖水域的湖泊堤岸地带。从周边环境布局来看,没有过多的人工建筑干扰,且远离交通主干道,环境非常静谧,似乎满足了文艺创作的要求,于是文艺风格的美术馆选址确定下来。
有意思的是,东湖杉美术馆所在地之前是一处猪圈,可能是与艺术相差最大的设施了。让人意外的是,美术馆建设方并没有彻底破坏猪圈的建设布局,而是在此基础上重新设计改造和施工,将施工对环境影响的可能降到最低。地形地貌的梳理,水域流向的避让,还有整个环境布局,完全遵照了之前的结构,只是,一栋全新颜值的场馆立起来,被赋予艺术和文化气息,这种巨大改变让人赞叹。
全红砖建筑建在水畔杉树林边
东湖杉美术馆的主体建筑,是用一栋全红砖材料建设的,这种材料很常见又不常见,毕竟在几十年前的农村非常普遍。但如今,这样的红砖很少见,需要专门定制,在搭好美术馆主体框架后,红砖材料开始有序堆砌,形成建筑主体之一,不过,这毕竟是一座艺术场馆,除了硬装的材料,大部分软装才是核心之一。场馆面积不大,精致小巧,是新时代建筑的典型,设计和建造的工作者们,穿戴齐全,在东湖水边走过,看到的是纯美的生态面貌。
一边是东湖景区里的绿道,一边是原生态的岸堤,建筑突兀建起来,原来的杉树林下,又多了一位伙伴。杉树四季颜值有异,春夏时节的绿色,与美术馆白色的外墙点缀一起,洁白无瑕;秋冬时节,杉树变成金黄,烙印在一方水岸,形成更加空旷的意境。美术馆的音乐响起,落叶慢慢拂过,贴在水面上,铺开一阵阵涟漪,安静的氛围让人更加心平气和。古人有尚水而居的习俗,一座场馆立在林边水上,哪怕只是随意瞅一眼,也会觉得精神状态为之一振。
文青最爱:创意设计元素俯拾皆是
从东湖杉美术馆大门进,入口是一块白墙,看着纯净,东湖和杉美术馆字样,面积字号不大,只是很随心的一张logo,小清新的氛围突出。进入到馆内,首先看到的是一场四合院一样的布局,屏风和厅堂,户外雕塑和天窗,成矩形分布。主雕塑是一条蔓延的蛇,白蛇穿屋顶而来,吐着信子,化成一栏红木。蛇的形态很突出,体型硕大,但由于是白色,观感并不强烈,反而有种淡淡的稚嫩感。继续往里走,蛇神蔓延的地方,还有更多的雕塑,与展览室连为一体,外人看得一脸惊叹。
继续看展览品,很多物件和作品看着很有美感,但真要说到底哪里美又一脸茫然,在东湖杉美术馆里,真正让人领悟到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的道理。艺术美感的物件,简单的有一竿木头,或者一张雕塑,元素非常简洁,留有巨大的空白。也有画作,衬托于墙壁和玻璃展台里,寥寥几笔墨水,形成一个抽象的元素,看着像是又不是,凡此种种,在四个展厅里都是如此。
可能对大部分游客来讲,欣赏东湖杉美术馆,一定要遇到那种类似创客沙龙的交流会,毕竟有专业人的讲解,理解起来会更容易些。如若不然,一般人走进走出,在艺术殿堂里一脸懵逼,看着好笑又木讷,可能“焚琴煮鹤”都不算过分的了。因为是在景区里,前往东湖杉美术馆的交通很多,最好是乘坐401、402公交前往,在磨山下车,往南过停车场,步行进揽翠茶园即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