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家楼全貌
段家楼位于井陉矿区横涧川,由时任北洋政府总理兼陆军总长段祺瑞家族于1913年投巨资所建,是目前华北地区保存比较完好、规模最大的欧式建筑群,也是西洋建筑与中国古典建筑完美结合的建筑艺术珍品。
总经理办公大楼
段家楼是中西合璧的花园式别墅楼群,规模庞大,布局合理。根据地形地貌,每座大楼高低不同,错落有致。集亭、台、楼、阁、花坛、葡萄架长廊、草坪为一体,结构巧妙,技术精湛,具有很高的建筑科学艺术和人文历史价值。
后花园金银湖
段家楼主要建筑由总经理办公大楼、小姐楼、综合服务楼、工程师楼、公子楼等七个西洋风格楼群组成,楼群南北两侧还有三栋日式住宅和一栋日本宪兵楼。原有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现存建筑面积9000余平方米。
龙凤观日亭正面
走进段家楼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建筑独特、简洁明快的凉亭,这座凉亭俗称“龙凤观日亭”,亭子建在青石筑成的平台之上,由八根石柱巍然托起,石柱上面的托梁为木质结构,大小梁之间均用铁螺丝紧固连接。亭顶外形像一只欲飞翔的燕子,似乎是预示了段家楼基业飞黄腾达。亭子的顶部除了传统的砖雕外,还有四尊北洋士兵的砖雕,这种砖雕在国内是独一无二的。
龙凤观日亭侧影
凉亭对面是极富西洋风韵的小姐楼,是段启勋专为自己的女儿建造。按常理说,总经理办公楼是主楼,主楼就应建在中轴线上,然而主人却把小姐楼建在这座豪宅中轴线上最显眼的位置,足以说明主人尊重女性的理念和对女儿的宠爱。
小姐楼全貌
从外观上看,小姐楼是双层罗马式建筑,入口设半圆形回廊,红瓦尖顶大阳台。一楼由五孔高大的圆拱门组成,弧形突出,精巧别致;二楼四面回廊环抱,风韵别致。楼上楼下的房间数量是一致的,大约分割成10多个厅室,其中浴室全部用德国进口瓷砖装修,墙角用专门弧形瓷砖贴线,没有直角,既美观又便于擦拭。室内铺着清一色的俄罗斯红松地板,内设汉白玉雕花壁炉和精美瓷砖壁炉各一个,墙体四周有雕花墙裙和门套。楼内设有木质的升降装置,一日三餐可以通过这个装置送到小姐楼上。
段家小姐楼
段家小姐楼
小姐楼的左侧是总经理办公大楼,中间有百米长的葡萄走廊相连。总经理办公大楼俗称“老爷楼”,是段家楼建筑群的主体。楼前的广场上矗立着青石筑成的企业徽标,为外圆内方的古钱币造型,寓意“招财进宝”。
总经理办公大楼
总经理办公大楼高约15米,楼顶造型原为德式钢盔,由于战火毁坏,现在我们看到的是1966年重修后的样式,上面已改为红瓦尖顶。这座建筑分为上下两层,依然是三面回廊环抱,护栏玲珑别致,中间是高大拱形石门支撑的弧形回廊,高大威严。
总办大楼室内
一楼的正中大厅宽敞威严,四壁有木板雕花墙裙,目前已被辟为展室。展室里展出了当年正丰矿的账本,长约两尺多,宽约1尺半多,蓝白相间的颜色,上面的字是用毛笔书写的,有些古香古色的味道。在展室的一角,还有一台当年使用过的小型木质冰箱,这是德国西门子的第一代冰箱产品,但它并不用电,因冰箱内部分为上下两层,下层放冰块,上层放食品,也能够取得很好的保鲜效果。
总办大楼室内
三座公子楼呈南北走向一字排开,坐西面东,坐落于总经理办公大楼西北角,均为二层建筑。小偏楼是段家楼群的警卫大楼,日伪时期曾做为矿警所。西大楼建于1924年,是德国工程师克里喀专用办公大楼,建筑极尽豪华,1984年盖职工住宅楼时被拆除。
煤师楼
段家楼群选址、布局、设计也都堪称经典。段家楼的建造选址讲究,四周地下都是煤矿,唯独楼群下面没有,楼群建在高地上,西倚云凤山,东临绵河水,坐西朝东,背山面水,真是一块风水宝地。无论是段家楼正门还是每座楼的主人卧室都是东南方向,这样的布局暗寓借“紫气东来”的祥瑞之气。
总办大楼室内
段家楼内部的一些设计,也是非常精巧。当年没有空调,夏天是通过抽取地道里的自然凉风来降低室温。而冬季取暖的管道阀门上标着精确的刻度,用来调节暖气温度。百年前的实木门窗、实木地板依然透着华贵,不但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还有辅助取暖的电壁炉。
地下暗道
让人惊叹的是,段家楼地面有长廊相连,地下有暗道(地道)相连。段家楼正丰矿地道全长5556米,分别在段家时期、日伪时期和“文革”时期修建,以凤张铁路为界,分桥东、桥西两个部分,大部分为砖巷,至今保存基本完好。地道分为上中下三层,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仿佛地下迷宫,被专家誉为“地下长城”。地道与百年矿井北斜井贯通,矿井内有全国罕见的井下老君堂和悬臂大铁铊,巷道内陈列着调度指挥、采挖、运输、通风、机电等五大类设施、设备等。而日军修建的地道防卫森严,持枪站岗,专供日人防空和研究要事使用,华人不得入内。
地下暗道内操作室
据称,当年段家为打造百年基业,不惜重金,请德国专家进行建筑设计,考虑到战乱避难、机密、安全和物资储藏等方面的需要,在建筑群体地下8至12米深处修建暗道,将总经理办公大楼、公子楼、凤山火车站、正丰矿厂区办公大楼等主要建筑相连通。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几次重大事件的发生,段氏家族就是借助地道,成功脱险。据说,地道的挖掘、建设是在高度秘密状态下进行的。
因保密要求非常严格,直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家组织挖防空地道,偶然挖通才被发现。有些暗道入口在1983年拆除旧建筑时才重见天日。走在地道里,凉风习习,清爽怡人,但是通风口设在哪里,至今还不为人知。
(图片由许会生拍摄)
责编:吴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