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之字形的石径小道,从碧波粼粼的清水塘岸边通向敬亭山脚下。当年,韩愈从14岁到19岁的青葱岁月里,曾经沿着这条石径走了无数回。为了寻觅与感受一个翩翩少年的历史足迹,我也一次又一次沿着这条石径行走。
石径蜿蜒破败,杂草丛生。春天的杜鹃花开满两旁的山崖,夏天的山毛榉叶子在灼热的阳光下水一般油绿,晚风吹过,沙沙有声,仿佛女子的低吟浅唱。最让人动心的是清霜刚过的秋天,弯弯曲曲的小径两旁开满了细碎鹅黄的小花,密密麻麻,望不到头。韩愈走过的石径就掩藏在这让人心动、鹅黄的细碎小花之中。
一条石径小道,从幽深而遥远的年代延伸而来。这条石径上曾经走过谢朓,走过李白,走过韩愈——当然,韩愈之后还曾经走过白居易、柳宗元、刘禹锡,走过梅尧臣,走过施润章……宣州自古诗人地,之所以有此说法,是和上述这些灿若星辰的名字有直接的关系。他们或客居于此,或生于斯长于斯,都曾经在这条秋天开满了鹅黄小花的石径上行走,逗留,怀想,吟叹。我坚信,他们那些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有许多都是在这条山间石径上构思吟哦而成的。
14岁的韩愈从老家孟州前往皖南宣州,是一个春寒料峭的日子。中原的风凉飕飕的,还夹杂着坚硬的冰雹粒子。少年韩愈跟着嫂娘郑氏,带着心灵的创伤、带着与这个年龄不相称的早熟奔向那个完全陌生的地方。他不知道从孟州到宣州有多远,要经历怎样的山重水复,怎样的辗转跋涉。嫂娘告诉他:宣州,比曾经到过的南国韶州近了许多,那里山清水秀,风景如画;那里物产丰饶,民风淳朴;那里春天花开如海,秋天满山殷红。
韩愈对嫂娘充满了敬意。即便是遭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不幸,这位失去丈夫、命运多舛的女人也从不言痛,从不言苦,而是把苦与痛深深地藏在心中,向往的依然是“春天花开如海,秋天满山殷红”。出生于官宦世家、书香门第,没有在韩愈记忆里留下什么痕迹。3岁父母双亡,长兄为父,长嫂为母,之后随贬官的大哥韩会远赴广东韶州。那一片“南蛮之地”,历朝都是受贬官员流放的最后归宿。
远离故土,人烟稀少,水土不服,瘴气侵身,日暮乡关何处是,北望家山泪满襟,真的是精神与肉体的双重折磨,任你豪情万丈、义薄云天,也会在此消磨殆尽,在此终了残生。韩会和许多被贬官员一样,很快魂断他乡。不知年幼的韩愈和嫂子郑氏万里归丧,扶柩赶往老家河南是一种什么心情。
多年以后,他这样描述道:天祸我家,降集百殃。念寒而衣,念饥而飨。万里故乡,幼孤在前。相顾不归,泣血号天。既克返葬,遭时艰难。天灾、人祸、战乱,痛苦、迷惘、彷徨。14岁,这是一个像庄稼一样抽穗拔节的年龄,这是一个像树苗一样挺立生长的年龄,少年韩愈却过早地经历了人生的凄风苦雨,已经习惯了这种长途跋涉,颠沛流离。
孟州的韩愈,注定与自古诗人地的宣州有缘。
韩家先人早年置办的韩氏别业就在宣州敬亭山下的清水塘畔。说是“韩氏别业”,其实也不过房屋数间,田地数顷。但就是这一方小小的江南水土,足以让新寡的郑氏和未成年的韩愈得以生存。迢迢而来,首先造访的当然是敬亭山。韩愈沿着那条之字形的石径,第一次登上了敬亭山。这山不高,却玲珑剔透,宛如一位江南的小家碧玉。因为不高,规模不大,也就难以聚集空濛的云雾,倒是山顶上常常飘过一片片洁白的云朵,形状各异,让人浮想联翩。14岁正是一个爱幻想、爱做梦的年纪。韩愈驻足敬亭之巅,自然想到了李白的那首诗:“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这首诗出自晚年李白的笔下,却引起了少年韩愈深深的共鸣。
众鸟高飞,孤云独去,是李白的心境;清寒入山骨,草木尽坚瘦,是韩愈的心境。这两个人的心境都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孤独。然而一个老人的孤独和一个少年的孤独是不一样的。李白的孤独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是“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韩愈的孤独不是“为赋新诗强说愁”,而是一种颠沛流离之后的少年老成,以及背井离乡之后难言的迷惘与失落;李白一世傲骨,一生颠簸,屡遭排挤,空怀一腔豪情,7次来到宣州,都是他晚年失落而寄情山水的佐证。
少年韩愈和李白不同,李白嗜酒如命,韩愈是不喝酒的。他说“断送一生唯有酒”,这或许是嫂娘对他的叮嘱与教诲吧。无数次,他沿着韩氏别业后面的这条石径,登上敬亭山,去看远处的风景:清澈如镜的宛溪河穿城而过,出了城北与一条名叫句溪的小河汇聚在一起,流进水阳江,敬亭山的倩影倒映在水阳江中;岸边桃花似火,油菜花开出一片金黄。我深信他后来写出的“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一定与此情此景有关。
人的心情能影响到眼前的风景,而美好的风景,同样会影响到人的心情。宣州的好山好水,给少年韩愈以心灵的慰藉与庇护,为他专心就学、涵养才华,提供了安逸的环境。少年壮志不言愁,就是在这条之字形的石径上,韩愈立下了人生的志向,他要“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要不负韶华,不负养育他的这片土地。太白先生虽然“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他终究把自己当成是这里的过客,韩愈已把这里当做了第二故乡。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他告诫自己:“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一个枫叶殷红的深秋,我又一次行走在韩愈曾经无数次走过的之字形古老石径上。我仿佛看到19岁的韩愈背着行囊告别相依为命的嫂娘,远赴京城,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他给嫂娘磕了个头,“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那是怎样的分别,怎样的不舍,怎样的留恋与牵挂!
韩愈走了很远,回头看一眼敬亭山和谢朓楼,我听到他说:暂别了,宣州,我的第二故乡。此一别山重水复,千里迢迢;此一去飘若孤云,前途未卜。他日无论官袍加身还是穷愁潦倒,我还会回来见你,一定!(黄廷洪)
转载请注明出处:河南思客
博客/微博/微信/搜狐号:河南思客
投稿:2560410387@qq.com
出品:河南思客文化传播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