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游客的索道医生
“对我们来说,高山和地面没啥区别,虽然海拔不一样,但都早已习惯。”
“让更多游客在千米高空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是我最大的价值。”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徐步云 实习生 赵萌
你可曾有过乘坐缆车的体验?穿越云雾,置身云端,举目远眺,脚下的山川大河一览无余。可宋鑫无暇欣赏美景,他是一名索道检修工,全程手持对讲机,不停地报告对索道的巡检情况。
宋鑫负责的湖南张家界天门山索道,全长7455米,高差近1300米,是世界最长的观光客运索道,也是国内支架最多和局部斜度最大的索道。
从张家界市中心直达天门山顶,天门山索道犹如一道彩虹飞渡苍穹,单程坐一趟要花接近30分钟,甚至能明显感受到气温变化。途中,可饱览城区景色、田园风光、险峰深壑,如行进在一幅恢弘画卷中,有“世界第一空中移动观景长廊”的美誉,无数游客慕名而来。
美景背后,是宋鑫和同事们的默默付出。
索道医生
这么长、这么陡的索道,如何才能确保运行的稳定和安全?
“索道检修必须特别细致,不放过任何细节。”宋鑫举例说,公路上一辆车坏了,只影响车辆本身,其他车辆可以绕道而行。而一条索道无论多长,无论有多少吊箱,都只是一套设备,任何一个局部故障,哪怕只是一颗螺钉松动,都可能造成全线停车,若在运行中发生事故,后果更不堪设想。
这对宋鑫的工作提出了极高要求。7000多米的索道包含的57个支架(其中含3个水平救护支架)、113个吊箱、上中下3个站房、钢丝绳以及站内的各项设备,都在他的检查清单上。
“干我们这行,要能听出一般人听不出的问题,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地方。”听和看,是宋鑫检查索道是否正常运行的主要方式:走出检修箱,爬上支架,听轮子是否有异响,观察钢丝绳有无锈迹,检测设备运行温度,看运动轨迹是否正常。
索道只有在运行时,才能发现问题。不同于游客乘坐的封闭式吊箱,宋鑫巡检时乘坐的检修箱是开放的,每天早上,他和同事们会搭乘检修箱巡检一圈。
只要存在一丝异常,宋鑫都会通过对讲机向值班领导汇报。可以当场维修的,立即拆卸更换,在游客入场前完成;晚上游客下山后,还要再复查一遍。
“汽车每隔一段时间要保养,每个支架也一样,只有精心保养,才不会出问题。”每隔一段时间,宋鑫和同事都要对所有支架进行全面保养。肩负旅客安全,他们不敢有丝毫懈怠。
游客守护人
宋鑫每天都是天门山索道的第一批“游客”。
早上6点30分,检修箱准时发车,在正式开放运行前,宋鑫要乘坐检修箱进行一小时巡检。
一次巡检过程中,宋鑫听到轮子滚动时发出异响。用温度枪一测,轮子温度果然比平时高出不少,他立即按照要求,把出现问题的轮子换下来,替换上新的。
回忆起那天的情况,宋鑫说,因为维修,游客比往常入场时间晚了10分钟,但只有100%保证索道能正常运行,才能让游客上缆车,这是“必须坚持的原则”。
有时,索道会在运行期间突发停摆。面对应急情况,能否细致谨慎处理也是考验。前不久,宋鑫在中站值班,突然发生停电,电源波动不稳,连续跳动了两三次后,电流突然增大烧坏了中站的空气保护开关,索道被迫停止运行。
宋鑫当即通过广播向乘客通报电源故障,安抚乘客情绪,并迅速更换空气保护开关,10分钟左右后,索道恢复正常运行。
由于索道运行在露天环境,除了日常磨损,天气变化也会产生影响。天门山地处高山地带,常会突然打雷下雨,必须时刻保持警惕。
一次在站房值班,宋鑫突然听到雷响,跑出站房后,发现乌云就在上方,雷声也越来越大。为了防止索道出现安全事故,宋鑫根据雷电天气索道操作安全规程临时关闭索道。
“雷雨天气不是我们能控制的。”雨一直在下,想到几百人被困在半空中,宋鑫内心十分焦灼。他一直观察着天气,30多分钟后,雷雨变小,索道终于可以开动。
湖南省张家界天门山风景区索道检修工宋鑫在高空工作
云端奋斗者
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的宋鑫,对电路尤为感兴趣,做索道检修工作已经将近5个年头。
回忆起2016年第一次上支架,虽然配备着安全绳、安全帽、防滑鞋等全套安全保护设施,宋鑫还是感到害怕。老师傅带着还是新手的他,顺着检修通道,徒手爬上支架顶部,从如何挂安全绳到哪里危险不能站,一一叮嘱。
如今,攀爬支架、在云端穿梭,已经成为宋鑫的家常便饭。他能一个机灵便从检修箱翻上索道支架,运转轮、轴承、螺栓,挨个敲打检查。
到了夏季,检修时他的工装被汗水浸透,但在方寸之间的支架上,宋鑫始终目不转睛盯着每一寸钢丝绳从指尖划过。
“我干这行不算太久,很多问题还没见过。”宋鑫说,遇到难题他会主动向有经验的老师傅请教。有一次检修中,他发现轮组运行有异样,敲敲打打却怎么也查不出原因,请来老师傅一看,才发现是轮子锈了。
从零基础的“小白”慢慢变成合格的索道维修员,宋鑫通过向老师傅学习积累经验,在日复一日的巡检过程中记录每一条问题和心得,将常态化的维修保养数据烂熟于心。
有一次,宋鑫发现下站转运带旋转时,轴承发出异响,他和同事熟练地将轴承拆开,把出现问题的挡板拆除,三下五除二就让轴承恢复了正常。
“对我们来说,高山和地面没啥区别,虽然海拔不一样,但都早已习惯”。在云里雾里穿梭,守护着这条7000多米长的线路,宋鑫说,让更多游客在千米高空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就是他最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