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面春风,暖意融融。这是2021年3月,重庆的每一条街道正从冬天的蛰伏中苏醒。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也在这样的好春光里来到了重庆。然而,他此行并非游山玩水,而是肩负创作任务来渝采风。
“因为受重庆歌舞团邀请合作一部城市主题作品,这几天特意挤出时间深入感受重庆。”冯双白打开手机微信,让一路随行的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看看他的步数记录,他笑了,“哎哟,没想到一天走了3万多步,真正是在用双脚丈量重庆啊”。
去了哪些地方?爬坡上坎、走街串巷,朝天门、解放碑、七星岗、观音岩、磁器口、黄桷坪……或是繁华的都市中心,或是僻静的背街小巷,连续几天行程满满,冯双白几乎把最具重庆特色的地方看了个遍。
“我们这个作品是有关‘重庆精神’的,这种精神从哪里找?我感觉就蕴藏在重庆广大的人民群众身上。”冯双白认真地说,几天下来,重庆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时隔39年深度体验重庆
感叹“重庆人好拼”
冯双白曾多次造访重庆。但他却向记者强调,此次来渝是自己在重庆呆得最久的一回,更是“第一次来重庆深度体验做一些生活采风”,意义尤其与众不同。
“这次是为了创作,必须深入民间感受生活,因为我们要做的是现实题材的作品,要做出当下生活的味道,闭门造车不行的,必须亲自走走看看。”
冯双白上一次以旁观者的身份深入山城、观察重庆是39年前的事了。
39年的对比,让冯双白感慨重庆变化真是翻天覆地,“我记得当时朝天门一带都没啥高楼,解放碑一带也比较陈旧,眨眼近40年,完全不一样了,摩天大楼鳞次栉比,夜里看洪崖洞、来福士,漂亮!”
他特别记得“山城棒棒军”,“这次在黄桷坪我还随机采访了一位棒棒,他等在街边帮客人搬油漆,50斤一桶,他要运送6桶,分两次搬完,每次150斤,我觉得他们踏踏实实地认真生活着,令人感动。”
“总的来说,重庆人给我的感觉真是‘蛮拼的’,他们对生活都怀着一股劲儿,就像扶贫攻坚战中说的,宁愿苦干,不愿苦熬,我觉得这就是几十年来一脉相承的重庆精神。”
现代传统共生
找寻文化碰撞中的重庆风情
今天的重庆流光溢彩,但在冯双白看来,“即使重庆已经是一座非常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但我们依然能在城市脉络中找到传统文化根基,我觉得这一点很重要。”
“解放碑代表着重庆的繁华,但转身去到交通茶馆,顿时感觉时空倒流,人们打麻将、下象棋、玩长牌,悠哉游哉,安逸地享受人生。有位长期拍摄茶馆风物的摄影家孟老师跟我聊,曾经有个重庆女孩留学回国,带着一束鲜花来交通茶馆,她说要寻找故乡老重庆的味道。你看,这就证明即使时代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文化里有些东西不会散掉,这也是我此行来重庆期待寻找的东西,我觉得那种东西有种难以言说之美。”
在与几位重庆文化人的交流中,冯双白也感受着现代与传统的碰撞。“重庆歌舞团也特意请来几位老重庆文化人一起聊天,为我讲述他们感受到的重庆变迁,我印象很深的是一张关于朝天门修来福士时爆破瞬间的图片,摄影师从制高点上拍到了长江、嘉陵江交汇处的对比,江水亘古东流,建筑新旧交替,这也是城市文明在进步。”
“所以尽管现在我还不能说会做出怎样的作品,但我很确定,这次重庆之行我实在收获很大,亲自探访了诸多地方,跟不同的群体交流,用这样的方式去感受重庆,了解了这座不平凡的城市在大时代中的种种变化。”
点赞重庆舞蹈基础好
期待再现《丽人行》的辉煌
“重庆舞蹈艺术近年来取得的成绩全国有目共睹,就我掌握的情况,论单个舞蹈作品影响力,舞剧《杜甫》里的《丽人行》第一,《永不消逝的电波》里的《渔光曲》第二,第三则是今年刚刚出圈的《唐宫夜宴》。”冯双白说,“当然,客观讲,整部作品《杜甫》也是近年来少有的精品,但我感觉还有打磨上升的空间。”
冯双白笑称,其实《杜甫》刚出来的时候,他也没能预见到《丽人行》会火成今天这样,“20亿点击很了不起!起初单从古典舞比赛的角度看,它很有特点,如今成了爆款,也让我们思考,文艺作品如何更好地借力大众传媒走得更远,如何通过新媒体赢得老百姓,我认为《丽人行》提供了一个值得探索的创作思路,既立足于艺术的根本,又能很好地走向市场。”
其实,说起重庆舞蹈,身为中国舞协主席的冯双白心里可是“门儿清”,“重庆歌舞团有70年历史,重庆一直就有很好的舞蹈基础,除了专业舞蹈,群众舞蹈也在全国名声很响,比如有位重庆编导高兴,他的《三峡情祭》堪称经典,他的《天老爷快下雨》《叶儿青青菜花黄》在同一年双获群星奖金奖,还有这两年的新作《龙把子》等,我都有关注。重庆舞蹈人才队伍真的很不错。所以我也非常期待这次跟重庆歌舞团的合作,希望我们有机会好好打磨,再现《丽人行》的辉煌。”
上游新闻记者 高科 摄
大咖档案
冯双白 1954年出生,艺术学博士、中共党员,研究员。著名舞蹈理论家和评论家、编剧、大型晚会策划人和撰稿人,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2015年当选中国舞蹈家协会第十届主席,2021年再次当选为中国舞蹈家协会第十一届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