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茫孤屿临江渚

旅游 分享法律案例知识 2021-03-11 09:01

原标题:苍茫孤屿临江渚

原创沈雄武 2021.03.10

夕阳金色的余晖铺洒在随风微漾的海面上,波光粼粼,仿佛条条晶莹剔透的项链。海中耸立着几块天然巨石,相依相拥,远远望去仿佛一朵盛开的莲花。岸边古榕苍翠,晚风拂过,落叶萧萧,一座双层八角亭掩映在绿树浓荫下。“临江亭”三字熠熠生辉,亭前一块巨石苍然挺立,石面上“飞鸟临渚,隐士乐土”几字依稀可辩。临江远眺,远方群山连绵巍峨,暮色一点一点地拉开,海上的雾气一点一点地升腾,山海渐渐连成了一片苍茫寥廓,置身此时此景,人内心也会驰骋得无限辽阔苍茫。此处就是位于诏安甲洲半岛水滨的临江亭,是诏安县二十四景之一,因元末明初诏安的二位著名贤士陈汶辉、陈原震于此垂钓栖隐,故称为“钓屿临江” 。清代沈祖庚(道光拔贡)有诗赞曰: “苍茫孤屿跨江湄,水石清幽独赋诗。抛却名韁浑不管,昂昂高蹈一竿持。”

据《诏安县志》记载,清代名士戴冠赞曰:“临江亭(是)故大理卿陈公汶辉、征士陈公原震钓隐处,二乡贤梅岭而亭甲洲,泛宅浮家,魂魄眷此矣!西溪自华岭、象江逶迤而下兹亭侧,乱石排空,惊涛拍岩,挟龟山,龙渚诸流以入海,芦花浅水,虽折必东,谁复疎礼乐之津梁,问名贤之出处者乎!”。

陈汶辉,字耿光,约生于元朝大德年间。“幼通儒学,于书靡所不窥”,因见元朝暴政,立志不仕。壮年远游各地,了解风土民情,后归隐诏安初稽山。吴王朱元璋闻他声誉才学,屡次征召,都没应召。可是秉承儒家治国平天下理想的中国知识分子,谁不想施展抱负,实现理想,人生在世又有谁不想让有限的生命发光发热,释放出最大的能量呢?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征聘经明行修科遗才,陈汶辉才上京应试,得第一,称“八闽元士”,授职礼科给事中,也就相当文员秘书的工作,他本来秉承领导的旨意做好本职工作就好了,即使不求飞黄腾达,也可一生享尽荣华富贵,身后也可博个光宗耀祖封妻荫子,可是陈汶辉看到元末许多弊政还没扫除,百姓生活仍然艰苦,就按捺不住了,多次上疏奏请朝廷减轻沿海边民赋税,建议广收天下文武贤才等。洪武帝即位后,对于佛教极为爱好,下诏征寻东南僧,多次在蒋山建法会,对于回答问题符合皇帝心意的人,就赐给其金袈裟衣,招入宫中,赐坐和其谈论佛教之事。吴印,华克勤这些人,都被提拔当了大官。他们经常被皇帝当作耳目,进行监听时事,因此,这些人十分蛮横,用谗言诽谤,诋毁大臣。以致满朝文武官员无人敢言,只有陈汶辉上疏说:“自古有了帝王以来,没有听说官员和僧人共同任官,成为同僚可以相互帮助的,现在德高望重功勋卓著的老臣都纷纷考虑辞去俸禄和爵位。”,因而,僧人竟然变本加厉地用谗言诬陷陈汶辉,以致明太祖斥责你“志大言迂,不达时变”,而把他调任大理寺丞,也就是去当法院院长,去审理犯人吧,别来干预朝政了。后适逢开国功臣李善长蒙冤下狱,他又冒死力争,请求为李平反,陈汶辉真是迂得可爱,作为专治制度的统治者要维护家天下,只要威胁到他的地位,他就必须铲除,又有何公理可讲,许多人不要落井下石就已经很好了,陈汶辉偏偏还往枪口上撞。不久,山东张宪因惩处内戚,明太祖降旨大理寺判处张宪极刑。陈汶辉问明案情后,竟然“封还御旨”,明太祖大怒,即派锦衣卫将他押赴刑部问罪。陈汶辉慨叹是非不分,“直道不行也”,经过金水桥赋诗一首:“执法不知公论是,全躯惟赖圣心仁。关河万里扶归日,碧草瑶沙亦帝恩。”,自投桥下而死。太祖寻亦悔之乃自为文,谕祭赐葬,赐太子少傅,谥文烈,年九十余。后来陈汶辉的灵枢由其子运回故梓安葬。

原震素有林下之风,视轩冕若泥涂,故五次谢却聘书。拒不出仕,明太祖立国后,征召的诏书顿下,在当道的催迫下,他勉强偕其从兄进京面圣。据传,在此期间他看到朱元璋恣意诛戮功臣,不觉心寒, 因为认识到 “伴君如伴虎”的封建专制的真谛,所以更触动江湖之思,于是决然自陈乞休 ,不仕而归,于梓里的临江亭栖隐垂钓。环亭的老榕修竹,堪以悦目怡神,撼亭的激浪清流,足以涤荡其高怀,或风前舒啸,或月下徘徊,与渔翁为伴,将樵子作朋。兴来共乡亲闲话桑麻, 林泉的乐趣盎然 。《县志》谓其:“归结庐秋潭之上,山果海错与诸同志岁时话旧,致足乐也!陈友谅、张士诚先后遣使来聘,皆不应。明太祖为吴王时聘之仍不应,洪武改元,下诏再三,当道敦迫,不得己与汶辉应召诣阙。汶辉官至大理,原震自陈不仕,归临江亭垂钓以终其身”。

一弯新月挂上了中天,暮色笼罩了淡远的群山,水声淙淙,百草丰茂,,竹林、榕树均已荡然无存,饱经风雨的临江亭于四十五年前重修后亦渐颓旧。村人特于庚申年夏将此亭修葺一新,仍然保留昔时的风貌: “二层楼阁,八角飞檐, 亭门上端的石匾钢刻着“临江亭”三个擘窠大字, 笔势遒劲秀媚。门两侧的一副楹联旌扬了英贤的高风亮节:

临水饶佳景,看惊涛拍岸,海鸟翔空,自是隐士乐土;

江山震盛铭,仰谢聘乞休,清潭垂钓,长留高风中朝。

游人至此不由地陷入了沉思,心不由自主地在苍茫辽远的历史中游走,六百多年前二位乡贤可能只是偶尔路过此地,这方乐土给他们提供了心灵的栖息之地,筑庐而居,秉烛夜读,古圣先贤的智慧滋养了他们的精神,无数个黄昏,他们临江垂钓,背对苍岩巨石,独悟心灵,惊涛拍岸,沙鸥翔集,雄浑壮阔的自然景观铸造了他们刚强独立的人格。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让我们记住了包拯,让我们记住了海瑞,也应该让我们记住陈汶辉陈震,更应该让我们记住了景因人显的“钓屿临江”。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