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竟然存在一个蕴藏35亿吨石油的巨坑,但为何无人开采这个自然宝藏呢?
说起卡拉库姆沙漠,也许大家并不是很了解,卡拉库姆沙漠是中亚地区大沙漠。突厥语意为“黑沙漠”。
但是其中心地带——地狱之门,可能都听说过。
在1971年,前苏联寻找天然气资源时,就在卡拉库姆沙漠中发现了一个不知名的洞穴,这个洞穴中蕴藏着大量的油气资源,随着挖掘工程的深入,深坑中积累的天然气竟然喷薄而出,考虑到考察人员及周边居民的安全,考察团队直接丢入一颗手雷想要使其燃烧殆尽。
当然...除了这个科学解释的版本,还流传着其他版本,流传比较多的还有:一个牧羊人因为不满有毒气体毒死了他的羊,他便点燃了一个轮胎,扔进了钻机站所在的洞穴 ....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这个原本以为只要几天就能熄灭的火,却一直顽强地燃烧到了现在,到现在足足燃烧了50年,而它也被命名为达瓦札巨洞,那么支持大火燃烧了许久的大量油气,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关于石油和天然气产生的原因,现在科学界广泛认同的是有机物生成说,即大量的动植物残骸被掩埋在土壤下,由于长期与空气隔绝,再加上漫长的地质运动作用,有机物质逐渐分解并凝聚成油气,而从地形区域上看,卡拉库姆沙漠是东欧版块与印度版块等四个板块之间的沉积盆地。
在漫长的地质运动下,它形成了面积较大,沉积作用优良的密闭环境,并且在沙漠化的环境演变下,卡拉库姆沙漠中有机物的沉淀含量巨大,因此密度相对较小的石油气和天然气便大量聚集在地表上层,也就有了达瓦札大洞经久不灭的熊熊大火。
那为什么不开采呢?
其一,对现在来说,35亿吨石油并不够使用近百年了,据OPEC统计,目前全球每天石油消耗量大约为1亿桶,按1桶石油137千克换算,全球一年就要使用51亿吨石油,光光中国就要使用5亿吨左右,显而易见,这个35亿吨石油放到现在连一年都用不了。
但是石油的开采还是有必要的,毕竟被誉为现代工业的血液,是国家综合实力竞争的重大因素之一,所以达瓦札巨洞中的油气还是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换成钱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第二,便是那燃烧了半个世纪的大火,大量的石油资源是储存在地下的,要想开采地下的石油,就得先灭火,但在占有该资源的土库曼斯坦国家的眼中,灭火的工程并不急于一时,与其让达瓦札巨坑中未燃烧完的天然气释放出来危害环境,不如让其继续燃烧。
第三,开采工作困难,且开采需要花费的成本比预计收获的回报还要多,卡拉库姆沙漠沙垄广布,受大陆气团控制,其昼夜温差达到60℃,此外达瓦札巨坑一直燃烧至今,燃烧的温度高达1000℃左右,对卡拉库姆沙漠本就严酷的环境更是火上浇油,这种高危的环境不仅影响工作人员的效率,更会对昂贵的开采设备造成损害。
而且该沙漠身处亚欧大陆腹部,地理位置十分尴尬,因为石油开采中后阶段是要人工喷发的,而利用水压进行喷发便是人工喷发的方法之一,但卡拉库姆沙漠远离海洋与其他水源,可行性并不高,另外即使石油资源能够顺利开采出来,没有出海口和铁路不便的交通问题,也会影响石油的价值。
除了这些客观的经济因素,土库曼斯坦稳步发展的国家经济,以及全球石油垄断局面等政治因素,也是促使无人大规模开采卡拉库姆沙漠石油这种局面形成的原因之一。
在全球石油资源日益减少的今天,卡拉库姆沙漠这个石油坑可谓是石油的一片乐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