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知道,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以“香格里拉”闻名于世,是因为那本著名的《消失的地平线》一书。其实,在甘肃的甘南藏族自治州,有一个地方也是因为一位西方人写的一本书而名扬海外,这里便是郎木寺,这本书便是美国人罗伯特·埃克瓦尔写的《西藏的地平线》。
或许埃克瓦尔没有想到,经由他的“神”来之笔,郎木寺的盛名从此开始传遍世界,引发了世人对它的诸多想象和探寻。
郎木寺,很容易让人误以为是一座寺庙的名字,实际却是地名。这个名称由藏语地名“达仓郎木”演化而来,“郎木”在藏语中是“仙女”之意,到过的人会对这个名字有更深的体会,这个仿佛世外桃源之地无疑是“神”在甘南造的一个微缩版的“香格里拉”。
郎木寺位于四川甘肃两省交界线上的一个小镇上,宽不足2米的白龙江穿镇而过,把小镇一分为二。江北的赛赤寺属于甘肃碌曲县,江南是格尔底寺,属于四川若尔盖县”。
虽然同属藏传佛教格鲁派寺庙,两座寺庙却有很多不同之处。格尔底寺的建筑以银顶为主,置身谷口,寺院外有大片的绿地和汩汩而流的白龙江,亲和自在。赛赤寺的建筑以金顶为主,位居缓坡之上,这里可以俯拍整个镇子,寺院的建筑群辉煌雄伟,流光溢彩,给人以高高在上之感。
赛赤寺创建于1748年,“赛赤”为藏文音译,含义是“金色的宝座”,这座寺庙在安多藏区名声显赫,主要是因其创始活佛具有至高无上的学养。
单单是从建筑风格和色彩运用来看,浓郁的藏族风情在视觉上非常吸引人,因此这里也是游客打卡和摄影爱好者的偏爱之地。
整个寺庙时时在薄雾缭绕之中,增加了许多神秘的气息。在藏传佛教中,红和黄代表崇高、圣洁和信仰,是僧人和信众尊崇的颜色。红黄二色也是神圣的僧服之色,藏传佛教僧人以红色僧服为主,黄色则用于法衣。
随着缓坡信步而上,竟会觉得身体里有股平缓的气息在慢慢流动。身处此时此地,才充分体会到来甘南前听得到传说:“不来郎木寺,等于没有到甘南”。身处此时此地,才感受到整个小镇的平安、神秘和幽静,以及那超越尘世的包容力量。
眼前这座飞檐建筑便是赛赤寺的宗喀巴大殿。因为历史原因,郎木寺中多处建筑曾被损毁,包括这座大殿。目前的建筑是在原址上复原兴建的,里面供奉着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的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和他最得意的两个弟子,一世达赖根敦主巴和一世班禅克主杰。
和一般藏传佛教的殿堂昏暗无光不同,宗喀巴大殿的采光非常好,给人以宽敞明亮的感觉。阳光从窗格映照进来,房间里可以看见细尘在空气中飞舞,浓墨重彩的色调散发着不可名状的魔力。
走至赛赤寺高处可以俯瞰整个镇子,连绵不断的林,云雾缭绕的山,鳞次栉比的房,像极了仓嘉央措的诗句:一个人/需要隐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地度过一生/这佛光闪闪的高原/三步两步便是天堂/却仍有那么多人/因心事过重/而走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