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位于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北约十公里的地方,在我们村北头,新荷铁路从这里越境而过,并在这里设立了延津火车站。
新年伊始,假期未竟,饭后阳光正好,步行十几分钟就到了铁路旁,但见延津火车站早已没有了昔日热闹非凡的气派,取而代之的是荒草丛生,一派颓废之相。
新荷铁路西起京广线的新乡南站,东至山东菏泽东站,途径2省2市6县,全长约166公里,曾在新乡地区设立了古固寨站、塔铺站、延津站、封丘站和长垣站。新荷铁路作为晋煤外运的大动脉之一,西交京广和新焦,东连荷兖和兖石,是平行于陇海线的又一条东西走向的铁路干线。
新荷铁路规划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作为“六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投资大、标准高,工期紧。1983年1月由中铁三局从山东菏泽向西推进,仅用了1年零2个月就铺设至了横跨河南省长垣县与山东省东明县的黄河大桥;1984年9月,新荷铁路从新乡西站向东开始铺设,于次年5月与山东段在黄河大桥合拢,并于1986年元旦开通运营,实现了国家对总工期的要求。
新荷铁路修到我们村的时候,大约就在1984年或1985年的时候。我村地处华北平原南部边缘,无丘陵、沙地,而铁菏铁路整体规划要比耕田高出五六米。国家本着多快少省的原则,在铁路两旁最近取土。在那个大型挖掘机械还没有普及的年代里,中铁三局的建设工人和新荷线两侧的老百姓靠着肩挑背驮,铁锄铁铲和手拉车创造了一个又奇迹,使新荷铁路高标准、高规格的提前一年完成了通车运营,仅通车一年内就为晋煤分流达430万吨。
新荷铁路全线贯通后的1986年5月1日,开通了新乡∽兖州的旅行列车一对。旅行列车的开通,不仅方便了新荷铁路沿线老百姓的出行,更是给沿线老百姓的生活和思维观念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虽然还不到十岁,但仍然依稀记得,当时的旅行列车采用的还是蒸汽机车牵引,运行速度很慢,几乎逢站必停。延津站作为新荷铁路上的“县级”火车站,整体规划和建设都优于塔铺站、古固寨站这些小站。延津站售票及候车大厅在当时看来,修得极其奢华,大约五六百平方米的候车大厅高达十余米,每四根日光灯管形成一组,衔满了整个天花板,这在我们当时连电灯都用不上的农村几乎是不敢想象的。
不仅如此,我们村的老百姓还敏锐地发现了商机:火车站前有的开饭店、有的开商店,还有的开旅店。还有的老百姓则拿出来自己地里种出来的花生、红薯,甚至提着茶壶沿车隔窗叫卖,虽然因为安全的缘故,这种叫卖行为后来被车站取缔了,但是,对农民“经济头脑”的开发无疑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新荷铁路修筑的时候,由于占用了我们村的大量耕田,国家按照相关补偿标准给予了补偿。补偿资金除了大部分平均分给了村民们外,村里还响应当时国家号召的“村村办企业”的口号,兴办了纺织厂、面粉厂等村办企业,还给村里盖了三幢两层教学大楼。让我们村一度成为了整个延津县的“明星村”,村办学校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每年招生两个班级,竟然教室还绰绰有余,着实让周边诸村羡慕嫉妒恨。
随着新荷铁路复线的铺设和线路电气化的改造以及中国列车时速的数次提升,距离新乡不足四十公里的延津火车站已经不再具备停车乘降的标准,特别是新长(新乡至长垣)南线和新长北线公路建设的通车,延津火车站的人流更是越来越少。2015年前后,延津火车站降为了一个四等小站,除了职工通勤与货运业务外,停止一切客运业务。昔日的售票大厅和站前广场,现在布满了野草和爬山虎,一派颓废之相,让人唏嘘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