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游玩:千佛崖被拜佛的人感动,下密院遇到善良昌都女孩儿

旅游 书影旅行 2021-03-08 09:36

原标题:拉萨游玩:千佛崖被拜佛的人感动,下密院遇到善良昌都女孩儿

到拉萨第六天了,早上写东西,不急着出门,去吃早餐晚了一点,已经快十点了,但在酒店餐厅里窗户发现外面虽然是多云天气,而布达拉宫依然被太阳照耀着。

本来昨晚看天气预报今天是有雪的,我的理解自然是阴天,就没有早起去广场转,没有想到高原不同于内地,这里的云都是过客,说来就来,说走就走,猝不及防啊。

1、转经是拜佛、是运动、更是一种快乐生活方式。

我赶紧出门了,用四分钟来到了布达拉宫广场东门安检处,先是在水塘边拍一张倒影,然后到广场中心,这里游人还是不多,但拜佛的人依然络绎,沿着布达拉宫转经。

这里我竟然看到了前几天给钱的老太太也在转经。

我相信缘分,前天从布达拉宫下来,我沿着布宫转了一圈,在广场上休息遇到一个老奶奶同我坐一个椅子上,她不会说汉语,只会讲藏话“扎西德勒”,没法交流,我们彼此微笑。

我看老太太生活状态不是特别好,就把刚刚退回来布达拉宫讲解器的100元现金给了她。老人先是推迟一下,然后收了,小心翼翼包好,放进背包里。

我给她钱不是因为她困难,而是觉得她像母亲一样,而这里的老人转经时会到寺庙供奉零钱,我这也算礼佛吧。

今天我路过广场想拍几张照片,这个老奶奶突然出现在我的面前,对我微笑,原来她又来转经了,这么巧,一下子就碰到了。

老人对我说了几句话,但是听不懂,一定是祝福我………

我拍下老人转布达拉宫的镜头,这就是缘分,或者说是菩萨显灵了……

我也跟随着转经的人沿着布达拉宫转了一圈,边转边拍些照片,我也在不断地思索,他们这样转究竟是为了什么?

但我还是懂了点,这里大部分拉萨的本地人,特别是那些老年人,转经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是拜佛,也是运动,是一种非常快乐的生活方式,转经让他们心安了,体魄也增强了,一天都会高高兴兴的。

我转到广场西边药王山的摄影平台,突然天空飘起了雪花,我就急急忙忙赶往不远处的千佛崖了。

2、风雪中的拜佛者表达着内心的宁静,他们一天要磕多少大头?

由于前一天我已经已经来过了这里,路熟,所以很快就到了。

雪开始飘零,而且越来越大,这个季节的雪落地即化,形成水了,这给拜佛者也增加不少的困难,但很多人无所畏惧,依然坚持着。

我问一个女子她一天可以磕多少个大头?我早年在川西藏区问一个过修行的人,他说一生要磕十万个大头,我惊呆了。

女子的汉话说得不太好,或许表达不准确,她说一天是磕四千个。

而另外一个磕头的小伙子说他一天只能磕两千个,磕四千个不太可能。

这里一个小男孩引起了我的注意,他是和爷爷一起来的,爷爷和两个认识的老头一起磕头,而小孩儿一边玩耍,跑来跑去很调皮,后来干脆骑到卧倒磕头的爷爷身上,不让爷爷起来,但最感动的是他把自己的帽子放在爷爷磕头的地方,怕爷爷头磕疼了......

一个来自日喀则的女子,我拍到了她的视频和照片,给她看,她说明天还要来,她是专程来拜佛的。

这就是信仰,也是一种人生的目标和生活方式,在我们看不懂,看不明白究竟是为什么时,他们的内心快乐也是我们不能理解的,这就是修行,是一种超脱。

一个摄影的朋友对我说,他拍到一组藏族同胞,用一年时间磕长头来到拉萨拜佛,在大昭寺拜完后准备回乡了,那种快乐,从心底里涌出的灿烂微笑,是旁人无法体会的,他说太感染人了。

而今天我体会了在风雪中磕头,完成了一天的目标然后返回前他们的快乐。

3、逛拉萨农贸市场,这里蔬菜紧缺吗?价格贵吗?

从千佛崖往回走,路过一个菜市场,其实这里昨天我就到过了,但没有进去,当时除了时间有点紧,还有就是我给自己来定义,这次来拉萨是为“看别人信仰”,而农贸市场前段在云南看得太多了,这里兴趣不大。

但今天有时间,干脆也去看看。

进门除了水果,就是卖水产品的,以前觉得藏族人不吃鱼,卖鱼也不会多,但这里卖活鱼的很多,原来拉萨现在外来人口特别多,他们已经是农贸市场的主力军,现在是啥都吃,啥都有卖的,那么价格高吗?

最先看到是海产品市场,没有想到拉萨也能吃到海产品,不仅有鱼,也有虾(竟然好几种),还有螃蟹等,如果不是清清楚楚知道自己在拉萨,还以为是内地的市场呢?问一下虾的价格,是40元一斤。

而卖猪肉的就更多了,一大排,各种肉都有,我不知道拉萨周围能不能养猪?这鲜肉是否也是来自内地呢?

往里面走就是蔬菜摊位了,有几大排,而蔬菜也是应有尽有,如果同我在云南比可能新鲜度差一点,同内地那些大城市比模样差不多。

我想问问价格,不想遇到了东北老乡,她说来这里十几年了,现在一家都来了,已经适应了这里的环境,菜是她老公早四点去批发来的,要卖到晚上八九点才收摊,也是很辛苦的。

说到价格,她说现在物流方便,内地菜很容易运到西藏。这里的菜价比一些小城市要贵一点,但和上海与深圳这类大城市,也差不多少,比如莴笋卖5元,萝卜卖3元,胡萝卜卖4元,玉米卖6元,西红柿也是3元。

我们闲聊时不断有人来买菜,她说有时老熟人还要便宜一些,我问疫情影响大吗?她说去年给免了两个月摊床费,其实对于他们卖菜影响不大,每年三月也都差不多,而游客少可能饭店有影响,但他们都是自己去买批发菜,不在菜市场买菜。这里卖的都是周围的居民,啥情况都要吃菜啊。

我们聊得很高兴,但不忍心打扰她生意,就告辞了,她说不走有时间就过来聊。

4、拉萨下密院遇拜佛人,这女孩儿就是高山上的雪莲花。

我来拉萨旅游,看寺庙、看拜佛,我把此行定性为“看看别人信仰”。

我在网上看到一个“木如寺”,下午找过去,也在北京路上,可惜去晚了,寺院关门了。

往回走途中,我四处打量寻找可以看看的场景,结果进入了一座寺庙,而在门前一直没有看见招牌或名称,最后是在一份公开的宗教场所登记证上看到它叫“下密院”。

这下密院可不同于一般的寺院,它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密院最高学府之一,当年只有一定级别的僧人才能进入,至今已经五百八十多年了。

但这里也关门了,原来寺院一般都是下午三点关门,除非那些收门票的(大昭寺是五点)。

虽然关门了,我在门前看见一些老妈妈在磕头,她们缓慢地进行,累了就歇下来喝杯茶。

她们看见我在一边看,就也给我倒了一杯茶,这让我非常感动,但是语言不通,我只能用微笑摇头表达谢意,但没有喝茶。

过了一会儿,在里面出来一个女孩子拿着一袋点心给大家吃,她看见了我,也要我吃(她会一些简单汉语),我说吃过了,她又掏出糖给我,这次我没有拒绝,而是拿一块,剥开塞进嘴里。

她问我从哪里来?我说东北。她说“远吗?”我说“很远。”

我好奇这里都是年龄大的人,怎么就她一个年轻人?

她说她的家也远,在昌都,才嫁过来一个月,她20岁了,家里有八个孩子,是父母要她嫁的。

她叫索朗拉错,给我看她的手机相册,看她的婚礼,看她的姐姐们,看她的家乡,夏季到处是鲜花,太美了。

她说以前没有离开过家乡,现在“特别特别想念妈妈。”

她说明天还要来磕头,要我早上来看寺庙,她们九点就要来了。

在接触过的20岁左右的女孩子里,这是我遇到的最简单而又大方和单纯的女孩子,一瞬间,我仿佛看到了昌都高原上的雪莲花,完全没有都市女孩的矫揉做作,而是对人热情又真诚,她眼里的世界就是信任和不设防的交流,那种清澈的目光太让人记忆深刻了。

我说明天上午一定来。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