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灯笼、烟花爆竹、春联贴福、舞龙舞狮……一直以来,都被默认为是传统春节氛围组的主要成员,然而因为种种原因,已经捉襟见肘的传统年味儿无奈又被削弱了几分。
01 比唐人街更有年味的地方是敦煌
据说,国外唐人街的春节气氛已经超过国内了,什么置办年货、祭祖拜佛、财神巡游、花灯舞狮,从热带的新加坡印尼一路蔓延到温带的日本美国,其中,声势最浩大者莫过于泰国,泰国政府甚至将春节列为国家法定假日,使之成为继泼水节之外泰国的第二大节日,影响力惊人。
其实,海外诸国之所以如此推崇中国传统春节,与早先旅居海外的华人有密切关系。
中国人安土重迁,最早到南洋经商的人大多是福建潮汕一带的人,他们顺着海上丝绸之路到达东南亚,便将自己家乡的风俗习惯都移植到这片土地上,比如大红灯笼、拜佛祈福、祭拜祖先之类的年俗礼仪。
唐人街是海外华人聚居地,旅居他乡的海外同胞们,因思念故土,所以在传统节日的仪礼上下足了功夫,一方面是为了保留,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传承,让后代知晓他们的根在何处。
同时,唐人街也成为了外国朋友了解中国文化的一扇窗户,只是这扇窗户多多少少带着想象的成分,满足了大家的猎奇心理,但就如同流行北美的左宗棠鸡一样,与我们所能体验的真实状况相差甚远。
在中国内陆,要感受原汁原味的传统节日氛围,又体验独树一帜的地域风俗,不妨将目光转到陆上丝绸之路的节点城市——“敦煌”。
02 自唐以降,敦煌元宵这么过
要说敦煌传统节日的氛围,就不得不提到盛唐,盛唐的影响力之大,只看“唐人街”这个名字就足够。
盛唐时代,敦煌作为沟通丝路的核心城市,文化昌盛,风尚更新不绝。唐代胡风盛行,来自西突厥和西域的奇珍异宝通过敦煌流向长安,来自长安的节日风尚也很快席卷敦煌。
以上元灯节,也就是今天的元宵节为例。
唐代将上元灯节定为官方节日,不仅天子与官民同乐,官方还会组织举办大型的庆祝活动,盛况空前,电视剧《大明宫词》中,太平公主初见薛绍,即是在长安城上元灯节的人海中。
元宵节当日,人们走上街头,赏月祭月、点灯赏灯,过桥摸钉走百病,驱恶纳福祈丰年,庆祝活动空前。据《旧唐书·地理志》记载,敦煌灯会的盛况在当时仅次于都城长安,除了点灯赏月外,因敦煌地域崇尚佛法,所以在节日当天,几乎每个人都会到莫高窟参加燃灯祈福活动。
五层灯轮 莫高窟第146窟 五代
五代十国时期,掌管敦煌地方的归义军节度使曹元忠,就曾在莫高窟主持燃灯活动,庆祝规模可见一斑。不过,今日的莫高窟是世界文化遗产,为保护文物不受损害,敦煌人多去雷音寺烧香拜佛,点佛灯祈求新年平安顺遂。
如果你熟悉敦煌历史,一定知道有这么一段时期,敦煌的故事几乎断层,但这种被遗忘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敦煌传统文化的延续,因此,今天在敦煌过元宵,很多节庆活动一如往昔。
尤其是在敦煌市区,大红灯笼缀灯谜,传统社火闹新春,聆听梨园曲子戏,几乎是每个敦煌人的春节记忆。
03 传统节庆,需要仪式感
除夕夜的团圆饭、新年伴着爆竹声守岁、元宵节吃汤圆,很难想象如果没有这些,我们的节日如何凸显出它与寻常日子的差别来。
仪式感的存在,在于唤醒我们对生活的热情,对未来的期待,它既可以让一个平平无奇的日子变得非比寻常,也足以支撑着每一个异乡人熬过漫漫时光,重启有滋有味的生活。
在敦煌,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独特的仪式感。
过去,敦煌深受佛教影响,许多节日都与其相关,且很多庆典都在寺院庙宇中举行。当时的老百姓,总是起早揉面做白面馒头,然后拿到寺院里供奉斋僧,信仰的仪式虽然繁复,但每个人都期待虔诚祈福的心愿能被那精美绝伦的佛像一一聆听。
到了现代,敦煌过节依然遵循着一些古老的仪式,比如新年建福、剪纸贴福、踏歌纳吉之类的庆典活动。(唐味敦煌攻略请戳:漫游丝路, 6天5晚沉浸式体验敦煌“唐味新年”!)
但在寻常百姓家中,备年货,做大餐才是过节的仪式感。
像上面那种白面馒头,其式样早已经如飞天般变幻万千,人们巧手捏形,成就了姿态各异的花馍馍,新年备下的年货里、打工人带走的乡味里总少不了它的身影。
比如馃食,就是敦煌俗称的油果子,是敦煌年货中必备的小糕点。巧手的人们捏出如猫耳朵、蝴蝶、梅花、四花叶、秋叶、佛手、菱形、三角形等形状,咸甜随意,油炸而成。每家开始炸油果、捞油饼时,就意味着新年的临近。
在敦煌人的元宵节记忆里,还有一种特别可爱的吃食,名为“花灯俭儿”——就是下面这种形似小老鼠的面点。因为老鼠最爱偷吃,制成老鼠的模样再把它吃掉,寓意勤俭节约。
小的时候,每到元宵,孩子们都会围着蒸笼打转,期待第一眼看见憨态可掬的“花灯俭儿”。直到现在,很多老人在正月十五这天都会依照旧俗,做一笼咸鲜可口的“俭儿”。
敦煌盛产各类果干坚果,当别的地方都在为过节准备什么发愁的时候,敦煌的地道风物一盘盘、一碟碟地涌上桌来,李广杏、葡萄干、核桃、巴旦木、杏仁儿、红枣、腰果、沙漠果等琳琅满目。恰逢节庆,如果你到敦煌人家里做客,势必将亲自体验一番“及食行乐”的曼妙滋味。
每年冬春季,是敦煌地区民俗活动的高潮期。
像舞狮子、划旱船、踩高跷、扭秧歌这类源起西北民间的杂戏,一般都会在正月十五这天上演,太平鼓队和秧歌队分列队伍两排,膏药匠、丑婆子、傻公子、棒槌、拉花等各种各样的人物角色一路载歌载舞,所到之处,锣鼓喧天,热闹非凡。
以上种种,虽只是浅浅列举,但已足够看出,千百年来,敦煌人的生活中早已经潜移默化地浸润了这些仪式感。
遗憾的是,
今年因为疫情防控原因,
敦煌本地许多庆祝活动都已经取消。
好在新年新气象,
元宵过后,春风将临,
新的一年,
期待敦煌成为你的旅行目的地。
敦煌春日攻略☟
来敦煌定制一个春天
我们在敦煌等你,
与传统节庆来一次隆重的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