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进拴原创】神奇绝妙的桂林龙脊梯田
凡是去过桂林的人都曾领略过漓江的美韵,而游览天下一绝——龙脊梯田的人相对要少得多。一般旅行社不推荐这个行程。因为,一是梯田距桂林市区百十公里,来去费用大时间紧,二是梯田分布在海拔两三百米至一千米之间,坡度大都二三十度,最大坡度达50度左右,前往梯田几乎都是盘山公路,一直升到海拔600米以上,到梯田时海拔达到900米左右。 安全系数相对较低。而我们是独立包车组团自定行程,有幸一睹了龙脊梯田几百年来历经风雨洗礼似螺似塔的壮丽风采。
据导游讲,龙脊梯田始建于元朝,完工于清初,距今已有650多年的历史,是广西二十个一级景点之一。有趣的是,在这浩瀚如海的梯田世界里,最大的一块田不过一亩,大多数是只能种一二行庄稼的碎田块,因此有“蓑衣盖过田”的说法。 据说当地曾有一个苛刻的地主交代农夫说,一定要耕完206块田才能收工,可农夫工作了一整天,数来数去只有205块,无奈之下,他只好拾起放在地上的蓑衣准备回家,竟惊喜地发现,最后一块田就盖在蓑衣下面! 无法想象,800多年以前,第一批到达龙脊的壮民和瑶民面对横亘在面前的深山,是如何咬紧牙关,依靠最原始的刀耕火种,开垦出第一块梯田的。
稻米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也许未加考虑,他们的子孙便接过了父兄手里的锄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龙脊开山造田的祖先们当初没有想到,他们用血汗和生命开出来的梯田,竟变成了如此妩媚潇洒的曲线世界。在铿锵有力的开山号子中,创造出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人间奇迹。求生存的坚强意志,在认识自然和建设家园所表现的智慧和力量在这里充分体现了出来。 一层层梯田,就是一圈圈年轮。祖祖辈辈,男耕女织,筑埂开田,向高山要粮,向命运挑战。
龙脊梯田包括平安北壮梯田和金坑红瑶梯田两个景区。两处梯田既有大刀阔斧的砍削,又有丝丝入扣的精雕细刻;既显得气势磅礴,又含着清秀的艺术情调。由于山型各异,呈现出了两种互不雷同的诗意画境。两者一南一北如双壁辉映,分别构成了北壮和红瑶两个文化空间,可谓组合巧妙,相互辉映。
平安梯田横跨平安和龙脊两个行政村,宛如一条行进中的巨龙,腾越在一个四五里长的坡面上,腾越出一种叱咤风云的野性力量。平安梯田内有“九龙五虎”和“七星伴月”两个独特的景观。“九龙”指龙脊主脉在这里分出来的九条小山梁,“五虎”指这里五个略微凸起的小山头。“九龙”、“五虎”全部为梯田所盘绕。“七星”指当初开天时特意留下来的七个小山包,七个小山包分别叠立在七块田的中央,远远望去像七颗闪烁的星星,守护着龙脊那块弯弯的月亮田。因为“九龙五虎”和“七星伴月”的存在,使得平安梯田像扫帚田园一样景中有景,平添了许多情趣和意味。
龙脊梯田盘旋而上,从山脚水流湍急的溪谷到云雾缭绕的峰峦,从森林的边缘到悬崖峭壁,仿佛巨龙一样绵亘不绝。时而迤逦行进,时而蟠曲如盘,那充满野性的青春活力闪耀着灵动的光芒。我的脚步沿着层层梯田展现的艺术魅力向上攀登。我的思绪走进了线条优美的诗画世界。
梯田如链似带,把一座座山峰环绕成一只只巨大的螺蛳,有的像巨扇一样半摺半开,斜叠成一个个狭长的扇;有的则像天镜被分割,然后有层次地镶嵌成多种图形的碎块,小山如螺,大山似塔,层层叠叠,高低错落,线条行云流水,潇洒柔畅,云霞岚气翻腾,纯朴悠扬的山歌小调穿云破雾……这天下奇观,震撼了一拨又一拨的游人!
在这个广袤的方围内,小路悠悠地,蜿蜒在跌宕有致的梯田里,飘忽成一根根细绳,而袅袅地萦绕在它上空的龙脊壮族山歌,缥缈成一缕缕云烟;那一幢幢被水光映照,被云影拂弄的壮寨美丽的吊脚楼,则被空灵成仙宫了。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在袅袅炊烟的山寨里,在错落有致的梯田间,在流泉飞瀑的碧水中,有瑶女壮妹身背竹篓,款款而行;有红瑶素女梳洗长发,玩水嬉戏。每家房门处都或挂或铺晒着红辣椒,那艳艳的红在灼灼的秋日映照下,欲将游人的心点燃。
途中一壮族阿婆一路跟着,让我们去她家吃午饭。我说等中午从山顶观景台下来再吃。可阿婆非让我先点了菜不可,说做竹筒饭炖土鸡都要做好长时间,下得山来刚好吃饭。一路盘旋而上,发现壮寨家家在门口做竹筒饭,下面的火旺旺的,上面是一排竹筒烧得黑黑的。当时就有一阿婆说用竹筒煮饭的过程是这样的:砍下当年生长的嫩楠竹或者嫩大头竹的一节半(约二尺长),在节巴处捅穿一拇指般粗大的圆孔、清除其内的碎片、将特产的香粳糯米或早糯装入筒内、加进适量的山泉水,用木塞塞好竹筒口。然后在坡地上挖一个深约六七寸的椭圆形小坑、将竹筒斜放在坑内、埋上一层薄薄的泥土(只埋盛有米和水的那一头,将另一头外露),再将柴火堆在上面燃烧。当烧至竹筒口不断往外冒气的时候,表明竹筒内的水已经煮沸,这时应转动一下筒口,让炭火继续把另一面烧烤。如此慢慢地烤至竹筒的外表焦黑、筒口不再冒气为止,待稍晾凉后把竹筒破开就可以食用了。
一个竹筒饭十五元,我只吃了半筒就饱了,量很大 。 用竹筒来煮制的竹筒饭比用铁锅煮的米饭要美味得多。它既有嫩竹的清香、又略带烧烤的焦香,香气十分诱人,而且阿婆说一般存放三五天味道都不会变。如果再加进山鸡、鹧鸪、斑鸠一类的野味合煮,那味道就更不一般了。吃饭时阿婆又去下山接客人了,留着她的儿子招呼我们,阿婆的儿子是这个壮寨惟一的医生,在山腰转角处开了家门诊,听说我头疼,很快进屋里拿了药片给我,给钱也不肯收,见我累了,还请我去楼上客房休息,说不收费。我没好意思太多的打搅他们。
饭后休憩间,我仔细打量了这不见一块砖瓦的吊脚楼,木楼分三层,最上面一层存粮,中间一层住人,下面一层圈牲畜。神龛放在整个房子的中轴线上。前厅用来吃饭招待客人,木墙壁边上有一小木桌子,桌子上面安放了一台电脑,上方一小纸条,写着:每小时五元。两边厢房住人,后厅为生活区。屋内的生活以火塘为中心,每日三餐都在火塘边进行。年轻的壮寨医生说得一口流利汉语,长得和我们汉人很像,好客健谈,从他的谈话里得知,平安村目前有 170 户人家,人口 700 多人,都是壮族,人人都姓廖, 是个大家族,族长是他家的叔公,今年九十八岁了,每日上下山一点也不气喘,族中大小事都听老叔公的,他很有权威。如果族中有户人家参与开发盘山公路的,年底每户还可以分到一千多元建设费。没参与的人家一分也没有。年轻的医生也参与了,他现在每天都用摩托车山上山下帮别人治病,别的村子路太崎岖还得步行,家里这个饭店兼旅馆由阿婆打理,他还和我谈起了他儿子的教育问题,目前山上只有一家幼儿园,山下的村子里才有小学,条件也不好。如果想去桂林读书唯有住校,一学年得花销一万元左右,神情间很是无奈。而此时他才三岁的儿子正在到处都是木制的房子里嬉闹自乐,说着我们听不懂的壮语,灵气逼人很是可爱。
挥手告别热情淳朴的医生,一路下山,一路回望梯田,从流水湍急的河谷,到白云缭绕的山巅,从万木葱茏的林边到石壁崖前,凡有泥土的地方,都开辟了梯田。垂直高度五六里,横向伸延五六里。那起伏的、高耸入云的山,蜿蜒的一级一级登上蓝天。梯田,像天与地之间一幅幅巨大的抽象画。每个看见这一景色的游客的心灵都会被深深地震撼,这是一种难以言表的,一种被大自然的雄奇以及人的伟力所引起的震撼。
远远望去,一条条田埂舒眉展袖,层次分明,优美的曲线汇入生命的色彩,导游说随着季节的更替龙脊会变幻无穷,这四季变化的景色,潇洒柔畅,秀美飘逸,气势磅礴,呈现出不同的神韵和情致。想象春至,水满田畴,如串串银链山间挂的美景,现在时至秋日,佳禾吐金,黄波荡漾,似排排金浪从天而泻。而我走后的金秋收获季节,将会稻穗沉甸,像座座金塔顶玉宇。应该是流光溢彩,漫山铺金吧?隆冬,则又是怎样一幅瑞雪飘飘,银妆素裹,若环环白玉砌云端的磅礴画卷呢?!
山是龙的脊,田是登天的梯。谁抚天梯上?瑶池可会仙。龙脊梯田,一组大地的乐章,一部空前绝后的田园诗,从此将在我的生命里反复咏唱!
【郭进拴原创】神游桂林
“桂林山水甲天下”。我还没到桂林时,就多次听到这句话。这次游了桂林山水,才真正体会到这话不假。桂林山水那种清奇峭拔的神态,自然是绝世少有的。
桂林是我们伟大祖国的一颗璀璨明珠,以其奇特的喀斯特地貌而著称于世。她地处湘桂走廊南端,东经109°36′至111°29′,北纬24°15′至26°23′,平均海拔150米,东北面与湖南省交界,西南面与柳州地区相连,东南面与梧州市、贺州市相连,总面积2.78万平方千米,其中城区面积约565平方千米。市辖秀峰、象山、七星、叠彩、雁山、华侨旅游经济区6个城区和灵川、兴安、全州、临桂、阳朔、平乐、荔浦、龙胜、水福、恭城、资源、灌阳12县。桂林市地处低纬,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气候条件十分优越。可谓冬无严寒,夏无酷署。桂林石山平地拔起,姿态奇异,石山、峰丛、峰林、孤峰,星罗棋布,疏密有致,森列无际。清澄的漓江及其支流萦绕回环于秀峦奇峰之间,从桂林至阳朔的漓江两岸,峰峦峭拔连绵,绿水平滑如镜。桂林无山不洞,2000多岩洞大都有奇异洞景。多彩多姿的漓江翠竹、金银丹桂、盘根古榕、南国红豆、石山植被等使山水充满生机。这里有国家规定保护的珍贵动物12种之多,竹筏鹭鸶捕鱼、野鸭群游江面、白鹭高峰飞翔、猴群绝壁戏水等均是漓江常见的美景奇观。
我们到达桂林的时候,正巧赶上广西壮族自治区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节,四面八方的壮族男女老少聚集于约定俗成的地点,畅怀对歌,到处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导游告诉我们,每到农历三月初三前夕,姑娘们就相约到“歌圩点”搭歌棚,用自织自染的黑、白、蓝各色土布盖棚、围棚,比赛哪个歌棚搭得宽敞,哪个歌棚的布织得工艺精美?歌棚内设座、备茶,款待前来对歌的小伙子们。“歌圩点”四周邻近的村寨,民众蒸五色糯饭、做米粉、备菜肴以接待远方来客。届时,不论认识不认识,进哪家都是会受到热情款待。歌圩当天,天蒙蒙亮,男女青年们就梳洗打扮,染红鸡蛋,蒸五色糯米饭,把饭装进精巧的小布袋里,把蛋装进玲珑的丝网络袋里,赶歌圩去。老歌手做年轻人的艺术指导。来唱歌的看热闹的年轻人,往往以村屯为单位,打扮得齐齐整整,特别是女青年,同一个村屯的便同一打扮,梳同样的发辫,发辫上系同样的头绳、花结,同样的刘海发式,包同样的花头巾;同样色彩、样式的上衣、长裤和绣花鞋。众人进入歌场,先游逛一周物色对象,然后入棚对歌。你问我答,通宵达旦,连唱三天。有的女生一排,男生一排,也有男女共坐一排,但保持一定的距离。在不流行歌棚的地方,便在野外对歌。也有些地方日间在野外对歌,夜间转到村寨对歌。在村寨对歌的,有些地方女歌手在室内,男歌手在户外;有些地方男女双方都在户内厅堂对唱。各地对歌大都有一定的歌路,如“初会”、“探情”、“赞美”、“热恋”、“定情”、“离别”以及“相思”、“重逢”、“责备”等。有些地方还有“抢歌”与“斗歌”的风习。男方甲向女歌手唱歌求答,女方乙答唱后,双方便展开对歌;倘若这时另一男方丙来晚一步又想与女方乙对唱,便唱歌把甲方挤了出去,这便是抢歌。抢歌是否能成功,要看甲、丙两方的歌才与歌艺,甲、丙两方用不同歌韵的歌向乙方献殷勤,乙方若仍用甲方的歌韵答唱,丙方便抢歌不成,乙方若改用丙方的歌韵答唱,丙方便胜利而甲方便告失利了。斗歌是甲、乙两方在对唱中出奇制胜斗歌才、歌艺的歌。在三月三歌节中,倘若男、女双方越唱越有情,往往双方互赠礼品,互约今后相会之期,姑娘所赠多为自已精心纳制的布鞋。
我们正边说边走,怱听一阵歌声传来:
一面唱歌一面摇,
葡萄藤上好逍遥。
柴刀砍断葡萄藤,
大水难冲喜鹊桥。
导游说:“瞧,刘三姐来了!”顺着她的手指看去,前面船上果然有个打扮得像电影中的刘三姐一样,边唱边向我们划来。
导游说,相传刘三姐和她的心上人李示田当年走到桂林城外的七星岩,他们两人坐在岩上唱起歌来。桂林城外几千人围在岩下静静地听,听得忘记了吃饭和睡觉。唱了七天七夜,刘三姐和李示田忽然又不见了,只见一对黄莺朝天上飞去。人们为了纪念这一对男女歌手就在七星岩里塑了两个石像。后来,人们走到七星岩下,都唱着这样一首歌:
唱歌不是人发癫,
因为唱歌才成仙;
不信你看刘三姐,
七星岩里坐千年。
我们来到了七星岩,这里果然塑有刘三姐的石像,眉目传情,栩栩如生。七星岩洞口朝西,下面有寿佛寺。我们从寺庙左边登山,见一亭翼然迎客,这就是摘星亭。站在亭上,可俯瞰桂林全城。寺左佛龛就是七星岩的洞口。导游推开佛龛后门,带我们沿石级上行约三丈,岩洞忽然转向西北,洞内豁然宽广,上穹下平,洞底排列着许多石笋、石柱,这是上洞。从上洞右边沿石级往下走,就到了下洞,又叫栖霞洞。洞内宏阔,洞门朝西北。抬头仰望,洞高数丈,沿顶横裂一条隙缝,石鲤鱼从隙缝中悬跃向下,首尾和鳞鳃都很逼真。旁边还盘结着幡盖,五彩斑斓。我们登叠彩山,攀明月峰,凌空一望,果然,漓江澄碧,自西北方向款款而来,直逼明月峰下,然后向东一转,穿桂林市,绕伏波山、象鼻山,向东南而去,正像一条青丝罗带,随风飘动,而周围的山峰,在阳光和雾霭的照映中,绿的碧绿,蓝的翠蓝,灰的银灰,浓淡有致,层次分明;真像是美人头上的装饰,清秀淡雅。
尤其是从桂林到阳朔,一百六十里漓江水路,满眼画山绣水,更是大自然的千古杰作。瞧那漓水,碧绿碧绿的,绿得像最美最醇的青梅名酒,看一眼也叫人心醉。再瞧那沿江攒聚的怪石奇峰,峰峰都是瘦骨嶙嶙的,却又那样玲珑剔透,千奇百怪,有的像大象在江边饮水,有的像天马腾空欲飞,随着你的想象,可以变幻成各种各样神奇的物件。这种奇景,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诗人画师,想要用诗句、用彩笔描绘出来,到底谁又能描绘得出那山水的精髓呢?
我也算游历过不少名山大川,却从来没见过一座山,这样凝结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感情;没有过一条水,这样泛滥着劳动人民的智慧的想象。只有桂林山水。
那水里的山,比岸上的山更为清晰;而且因为水的流动,山也仿佛流动起来。山的姿态,也随着船的位置,不断变化。漓江的水,是出奇的清的,恐怕没有一条河流的水能有这样清。清到不管多么深,都可以看到底,看到河底的卵石,石上的花纹,沙的闪光,沙上小虫爬过的爪痕。河底的水草,十分茂密。长长的、像蒲草一样的叶子,闪着碧绿的光,顺着水的方向向前流动。
桂林山水,毕竟是美的。从地质学的观点看来,不过是一种“喀斯特”现象:石灰岩的炭酸钙质,长期为水溶解,而形成的“溶洞”地区。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它们本身原无所谓美丑。这些山水的美,和有些山水的不美,或不够美,原是人在社会生活中,长期观察和比较的结果。人的劳动,人的精神的创造,是这样神奇!今后,人民在崭新的和谐社会里,一定会随着桂林山水千奇百怪的形态,展开他们丰富的想象,创作出更多更新的神话故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