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意大利这个形似皮靴的国度,“鞋尖”上有一块被“踢”出去的独立岛屿,也是地中海上最大的岛屿,意大利的明珠西西里岛。西西里之于意大利,就像喀什之于新疆,是这个地方的根源,也是其精髓所在。只有了解了西西里,才敢说真正了解了意大利。
战后的意大利,米兰和都灵等北方城市实现了迅速的工业化发展,而最南端的西西里却依然是最原始的农业生态。长期的经济落后,让这个小岛像是被人们遗忘的一个角落。人们只知道无数人从这里出走,远渡重洋另谋生计,却不知这里依然葆有最纯真质朴的乡土人情。
我一路从北部的托斯卡纳大区南下到达那不勒斯,再到西西里岛,最明显的变化,除了由现代回归传统的城市风貌,以及明显温柔得多的物价,就是西西里人比北部大城市人更加热情和淳朴的性格。
我们的B&B房主,一个留着大胡子的大叔马西莫,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居然会专门找一个伙计来充当临时翻译,并且带着我穿过几条小巷,帮我修好旅行包上损坏的拉链,这样的“待遇”,在米兰和佛罗伦萨大概是享受不到的。
西西里人至今大多都不太会英语,但是一路上都会有当地人和我磕磕绊绊地交流他们对于东方的好奇。在那些古老得墙皮都快要脱落的街头,让你感觉与当地人的交流是这个地方毫不违和的一部分。
毫不夸张的说,中国人对于西西里的情怀和向往,十有八九都是从大银幕开始的。早在1970年代,大导演科波拉就在《教父》中借用柯里昂小镇向世人呈现了黑手党家族的兴衰。时值今日,黑手党虽然早已被铲除,但在西西里任何一座城市的街头随意走进一家纪念品商店,印有教父形象的各色小物件和T恤衫,永远都是最受游客欢迎的纪念品。
对于我来说,与科波拉在《教父三部曲》中所展现出来的帮派之间的厮杀相比,另一位意大利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的细腻则更打动人心。作为土生土长的西西里人,托纳多雷大概是最喜欢拍摄自己家乡的意大利导演了。在他著名的“时空三部曲”中,就把其中两部的发生地都设定在了西西里岛。跟随着他的镜头,我在《天堂电影院》中穿过海滨小镇切法卢和阿格里真托的“土耳其阶梯”,来到了《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玛莲娜无数次走过的奥提伽岛。
(奥提伽岛)
西西里不大,但是整个岛上却遍布名城和古迹。在岛的东南部向地中海延伸出一隅的城市是锡拉库萨(Siracusa),也是整个西西里岛我最中意的一处。在古希腊时代,这里就是著名的“叙拉古”。
(奥提伽岛海岸线)
锡拉库萨的奥提伽岛是一座汇集了诸多古迹的“世遗”小城。在这个巴掌大的小城里,有城堡、教堂、阿波罗神庙与古希腊剧场,人文景观与三面环海的蓝绿色海岸线相得益彰,也难怪托纳多雷会选择此地来诉说西西里的美丽与哀愁了。
(阿波罗神庙遗址 图片来源:网易摄影 宋鸣摄影空间)
在这样错综复杂的小城中漫步,不用担心迷路,最坏的情况无非是在曲折的小路尽头与海相遇。不知道是否因为带着类似“朝圣”的心态,抑或对电影中的场景印象深刻,方向感一向不灵光的我竟然在没怎么绕路的情况下就来到了位于城西的锡拉库萨大教堂。教堂始建于公元前5世纪,最初是雅典娜神庙,后改建为天主教堂。现在在教堂外面依然能看见希腊多立克式廊柱,这也成为锡拉库萨为数不多的印记着古希腊时期风貌之所在。教堂旁边的广场,就是见证了玛莲娜坎坷一生的地方。
(锡拉库萨教堂旁边的广场)
据说当年托纳多雷用30多天完成剧本,但走访的城镇却有60个之多,只为找到最贴近于自己想象的,也是故事中虚构的卡斯提库托镇。当他来到奥提伽岛,发现这个穿越了若干世纪却依然充满生命力的宁静小岛正与他期望的不谋而合,遂将电影中的主要外景都设定在了岛上。
教堂旁边的广场,是一片面积很大的开阔地。电影中的玛莲娜在男人们垂涎的目光中身姿摇曳的走过广场;丈夫过世之后,身披黑纱的她表情麻木的出现在广场;经历过与政府和命运抗争的她,身姿不再婀娜,沧桑写在脸上,像所有的家庭主妇一样在市集上讨价还价。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玛莲娜走过广场 图片来源:豆瓣电影)
奇怪的是,这些无比熟悉的场景,真正置身其中时,却不如在脑海中来的生动。站在广场中心环视四周,悠扬的手风琴声传入耳中,时间好像静止一般,除了按照电影画面找到相同的角度按下快门,其实也并没有那么多旖旎的妙想和感慨。似乎广场所有的美,都因与镜头里的女人重叠才得以发生。原来,所谓的“朝圣之旅”和追寻“旅行的意义”一样,最终都只是为了取悦自己,完成夙愿。
意识到这一点以后,心情反倒轻松起来。我踱到广场旁边的咖啡馆,点了一杯拿铁和西西里特有的奶油卷,边吃边漫无目的地思考。眼下的这个小咖啡馆,也是片中的场景之一。如果说教堂和广场的面貌未曾改变属于情理之中,那么这些围绕在周边的、十几年如一日的小店则充分说明了时光对于西西里的眷顾。
当我坐在咖啡馆的椅子上看着熙来人往,坐在餐馆里像当地人一样进食时,才恍然明白,当年看过的所有关于西西里的电影,其实只是给了我一个来到这里的理由。当我真的来了,银幕上的那些记忆就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我的观察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