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的中心,林立的高楼和繁华的商圈中间,留存着缄默又醒目的老城区,胡同四合院保留着老北京最接地气的市井模样,那些生机勃勃,那些温情脉脉……
如何让胡同四合院成为一个有烟火气,有邻里情的地方?
如何让生活其间的人们,把这里当作记忆的归属,情感的牵挂?
如何让人们留住记忆,记住乡愁?
本集宣传片
NO.01
乡愁是近在咫尺的生活
体验人物——单霁翔
史家胡同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因为历史悠久,地理位置优越,焦佑瀛、傅作义、荣毅仁、章士钊等都曾安家与此。
这里催生了近代教育,见证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诞生,是北京最有文化气息的胡同之一,几乎每个院子都有故事。
这样历史悠久的胡同,故事当然几天几夜也讲不完,但当我们把聚焦点放在史家胡同里最传统的生活方式——四合院,就会发现,这里不仅有历史,更有生活。
东四朝内菜市场,是老北京城四大菜市场之一。这集节目中,单霁翔带你逛一圈这个有几十年历史的菜市场,近距离体验一下史家胡同居民的日常生活。
单霁翔逛完菜市场感慨:所谓乡愁,就是近在咫尺的生活。一句话,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胡同里的声音,是一种美妙而常常被忽略的文化记忆。本集中单霁翔将探寻收藏声音的博物馆。
在这里,阵阵虫鸣,声声叫卖,精心构建的声音场景,瞬间回到记忆中的老北京胡同。
它的创建者秦思源的意图也正是如此——试图用声音还原一个老北京。让我们和单霁翔一起,安静地听这些声音,脑海里浮现出半个世纪前的老北京生活场景——小贩们走街串巷,百姓们买菜养鱼,鸽子从天空中掠过,日子舒适惬意。
NO.02
胡同的尺度是人的尺度
体验人物——青山周平
因为参与家装改造节目登上微博热搜榜的日本建筑设计师青山周平,这几年备受中国网友的欢迎和喜爱。
热爱中国文化、喜欢胡同生活的青山周平,自己也曾经住在胡同里。这集节目,他来到了白塔寺社区,在红墙白塔下吃胡同大妈做的香喷喷的老北京风味打卤面,感受热气腾腾的胡同生活。
视频来源:《我是规划师》
青山周平的设计作品被无数网友点赞,因为关注细节、关注生活本身,他被中国网友誉为小天使设计师。在这集节目里,青山周平为大家温情讲述他眼中的胡同:胡同的尺度是人的尺度,现在很多人住的楼房的尺度是车的尺度。
在他看来,房子的大小和生活的品质高低没有必然联系,没有围墙的家居生活才是最理想的生活,在胡同里,建筑和建筑的距离,人和建筑的距离,人和人的距离都很近,彼此之间很亲切。
NO.03
把那些断了的、失去的、美好的联系,重新建立起来
对于大多数住在胡同里的老城居民来说,生活环境提升后,精神文化的需求就被提上了日程。如何在保护胡同历史风貌的同时让胡同里的居民生活体验感更高?白塔寺会客厅应运而生。
这里有宽敞明净的开放式厨房,有会客闲坐的空间,这里也给胡同居民、社区达人创造了一个更大的舞台——一些老手艺人的“小微工作室”也开在了这里。会客厅给更多百姓提供了想做事的空间,生活在这里得到了丰富和延展。
视频来源:《我是规划师》
胡同的一砖一瓦,都是记忆的载体。在胡同深处的会客厅里,我们还可以看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缝纫机、八十年代的老款电视、北京兔儿爷,布老虎……这些自带年代感的陈设,不只是创造了一个展示和聚会的空间,更把依托在物品里的记忆留存在这个公共空间里。
这也是老城更新中最重要的诉求,把那些断了的、失去了的、美好的关系,重新建立起来。留存历史,保留传统,也顺应现代生活。
NO.04
按需定制的规划模式
打造居民自己的理想家园
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古长城、古寺庙古建筑这些遗址的保护是不一样的,它是生活中的,仅仅保存历史的艺术的科学的价值,是不够的,还要保护它的情感价值。它们是人们生活的载体,也是人们精神的家园。
在这集节目中,我们安利了史家胡同的规划模式——参与式规划模式。以居民诉求为依据,而不是让规划师给出几版规划方案供居民选择。
仅仅是一个门的选择,都会细中见细——采用木制门还是防盗门?要不要加密码锁?密码锁是要用指纹的还是用密码的?跟原有的木门怎么衔接的?原来它的门跟地面之间有一个缝用来排水的,修缮后缝隙到底留多高?假如采用防盗门之后,怎么来兼顾风貌保护?
一句话,不是创造规划师眼中的社区,而是协助居民自己打造自己的理想家园。只有居民深度参与,四合院这种居住形式才能保留更多的人情味儿,得到更多尊重,深处其中的人们,才会感到更多的幸福。
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
如何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如何把记忆留住、乡愁留下?如何将老城区改造提升同保护历史遗迹、保存历史文脉统一起来?敬请关注《我是规划师》第五集《我们的家,我们的乡愁》。
更多精彩视频
欢迎关注BTV新闻/北京新闻视频号~
来源:BTV我是规划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