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度假品牌酒店还是民宿主选址的地点都喜爱建在山间、林边,这样的环境非常适合人放松休闲,但不是随便找个地方装修下便能开业大吉,所有成功的度假酒店从选址之初就内含乾坤。
林间度假酒店的建造实际还是存在诸多难点,AD学堂就跟大家探讨下如何才能对症下药地解决。
一、所在地应具备人文或自然景观
度假酒店最理想的位置应当在气候稳定的旅游胜地或大城市风光秀丽的郊区,这样才能拥有稳定的客源。
因为受旅游者空间行为的影响,旅游者到达目的地后,往往会选择旅游区的中心城市或级别高的风景区或附近暂住。
林间度假酒店选在田园风光、自然山水湖泊、飞泉瀑布等资源附近建设酒店,有利于吸引旅游者,利用自然资源增加旅游项目。它的中心的位置一定得具备绝佳的观景视野。
除此外,人文景观也是资源赋能的一大要点。可以依托当地历史名胜或特色地域文化,结合独特民俗民风,形成独具风格的酒店特色。将传统经典标志性旅游资源为依托,综合丰富的人文风情、为游客提供参与文化活动、特色产品购物、博物馆、名胜古迹等游历经历。
通过挖掘酒店所在地最有影响力的地域特征、文化特质,以此作为核心发展脉络才能真正形成自身特色。
二、独栋建筑群,与自然对话共生
林间度假酒店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和发挥周边自然环境的资源优势,实现“天人合一”的境界。
酒店在设计的过程中应充分审视并尊重现有基地环境,减少地形及地貌之破坏,用最少之人为设计和建来达到民宿设计的目的。将自然景观渗透、融入到人造景观中,并且应保持建筑内外空间景观的连续性,相互渗透,渐而变之,以此带来场所体验的相关性和视觉体验的连续性。
林间度假酒店和民宿大多以钢结构和大玻璃外立面为主,简易环保又不大兴土木,呈现通透自然的效果。独栋建筑要顺山林之势而建,充分保护隐私,又可以360度无干扰地欣赏到美景。
如老牌农家乐改造的的鱼乐山房,它通过对物理空间的改造实现“高端”民宿的转变。
选址位于省道边,且依山傍水具有一定落差,建筑师顺山林之势,在设计时不仅改变了建筑外貌,还将水引入庭院,意图打造建筑与山水融合的意境。
建筑的选材主要为石材和木材,让建筑看上去更贴近自然,在大山中也不会显得过于突兀,并且融入了中式建筑的元素,让建筑与山水融合,与自然对话共生。
三、选材采用竹、木、藤编、夯土等
林间度假酒店要善于就地取材,根据当地特有的材料因地制宜进行建筑或者院落上的装饰。
采用夯土,竹,木,藤编,布艺等价格低廉且放松情绪的材质,创造度假氛围的同时与在地文化产生呼应和共鸣。
如某山区盛产山石设计师就可以利用其对院落外墙及建筑外饰面进行装饰,做到材料来自哪里就用到哪里,这样一切才显得那么自然不突兀。
一代建筑大师隈研吾就非常喜爱自然选材,他坚持把木、竹、火山岩等材料结合地域文化特色通过设计创新不同形态广泛应用于建筑和室内,在隈研吾的作品中,简单纯粹的自然材料总能让建筑拥有一种沉稳却生机勃勃的生命力。
他的负建筑理念同样适用于林间度假酒店,通过材质将坏境与酒店融为一体,与自然和平共处。
四、建筑外观需要强烈差异化
在5G互联网时代特色的事物更具有传播性,林间度假酒店注重生态的同时还要让人眼前一亮,要满足视觉猎奇和品牌营销需求。
从曾经的农家乐,民宿在莫干山兴起再到走如今,民宿已进入4.0时代,1.0的特点是参差多态、个性十足的主人文化,4.0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建筑形态,建筑要更注重造型的独特,甚至是艺术的提炼。
如在普吉岛的KEEMALA奇玛拉度假酒店,酒店的建筑风格独特,隐匿于郁郁葱葱的林地中,俯瞰卡马拉村落, 38套造型独特的别墅隐藏在森林中,有鸟巢、有树屋、有帐篷、有土屋,或悬挂在树上,或伫立于丛林中,并用纵横交错的走道将整个酒店串联起来。
还在建设中的张家界茅岩河瀑布酒店也因它的独特外观引发了讨论,建筑外观顺应了整个生态环境,柔和的波浪线条、翠绿的颜色与大山混然一体,悬挑的泳池流水似瀑布飞流直下,傲然独立于世。
五、多元的共享空间和活动
林间度假酒店更注重隐秘和身心放松,酒店除了住宿功能,无边泳池和篝火自然不可缺少,还要兼具人文艺术、社交空间、休闲娱乐等功能。
针对游客开放的公共服务空间,围绕项目功能定位和主题定位,用 “ 情境化 ” 的手法将 “ 吃、住、行、游、娱、购、体、疗、学、悟 ” 等环节全方位兼顾,以满足游客的多种需求。
满足年轻游客的需求,提高游乐质量和设施的利用率,配套咖吧、酒吧、书吧、SPA馆等;而乡土生态型则更强调游人对传统娱乐设施的感受,如丰富钓鱼、烧烤、骑山地车等活动。
林间度假酒店既要隐于山水,又要精简于形,看似简单,其实大有门路,借体验感融入自然与人文,内外加持,才能真正明白什么是“度假”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