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土瑶脱贫“鼓与呼”
李辉会员生活工作都在广西“最年轻”的贺州市。在贺州市平桂区沙田、鹅塘两个乡镇居住着中国瑶族大家庭的一个支系——土瑶,为深度贫困瑶族之一。
早在多年前,李辉为摄影扶贫土瑶的足迹遍及土瑶居住的山村瑶寨,不仅长期坚持深入土瑶山寨采风拍摄土瑶种养、编织品、种茶、种姜等产业脱贫的新闻、纪实、艺术摄影作品供《广西日报》等报刊,还在主流媒体宣传推介土瑶脱贫产业、土瑶风情、土瑶生活生存环境,通过主流媒体把土瑶介绍给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
图|李辉在瑶山接受媒体采访(工作队/摄)
李辉多次在《广西日报》等主流媒体发表土瑶脱贫、土瑶旅游、土瑶编织、土瑶茶叶、土瑶风情摄影作品,他的摄影作品先后被《人民日报·华南版》等选用。
多年来,李辉先后策划、陪同20多个摄影采风团500多名摄影家走进土瑶山寨开展摄影扶贫活动,两次陪同中国作家代表团深入土瑶山寨开展文学扶贫活动,并与40多个国家的摄影师进行摄影扶贫交流,宣传土瑶脱贫攻坚。
他还帮助6名贫困土瑶青年走出大山到珠三角打工脱贫,合力资助两名土瑶儿童完成初中学业。
图|李辉在土瑶山寨拍摄瑶头帽 (工作队/摄)
2020年7月,李辉精心策划湘、粤、桂等8省(区市)百名摄影名家“相约平桂”走进沙田镇土瑶山寨开展摄影扶贫活动,拍摄土瑶脱贫攻坚及土瑶风情,为助力土瑶脱贫攻坚作出自己一份贡献。
图|协会旗帜飘扬进瑶寨(张小宁/摄)
不畏酷暑,宣传扶贫攻坚成果
南宁籍会员刘峥,是《当代广西》一个年轻的记者,2020年夏天,不畏酷暑,冒着38度以上的高温 ,深入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隆林各族自治县、乐业县、阳朔县、平乐县等地,用镜头记录下当地脱贫攻坚重要瞬间和扶贫成果。
图|空中镜头下的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刘峥/摄)
他用镜头记录,并在广西各级媒体上播发稿件30余篇。记录了脱贫户在党组织和驻村工作队的支持帮助下,如何辛勤劳动,脱贫致富;记录了扶贫工作队在脱贫攻坚路上的动人身影,讲述真实的好故事。
图|百坭村群众发展养殖业(刘峥/摄)
图| 那坡县贫困户正在建设新楼房(刘峥/摄)
隆林脱贫奔小康产业园可吸纳劳动力5000余人,月收入可达2000元以上。
图|群众在隆林各族自治县脱贫奔小康产业园内企业车间工作(张友豪/摄)
图|喜上眉梢——瑶族村民收摘杮子脱贫的喜悦(何运斌/摄)
发挥余热积极宣传扶贫攻坚战
黄芬文会员在新闻记者的工作岗位上已退休10年,为了发挥余热参与扶贫攻坚战,他受邀回到家乡扶贫企业(灵山县勤达大米有限公司)参与工作。
图|向种植基地种植户讲解粮食安全重要性(黄芬文/摄)
为了鼓励和调动贫困户种田的积极性,黄芬文经常深入田间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同时,还举办多期种植户技术培训班,邀请农业专家讲课,使农民掌握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并通过各级媒体宣传报道,大大调动了贫困户种田的积极性,2020年早晚两稻都获得了丰收。
2020年,黄芬文为灵山县的脱贫攻坚战报道了20多篇有关文章、图片发表在省级报刊等媒体上。
图|广西日报报道了勤达大米公司看禾测产验收情况
电影《秀美人生》为扶贫事业添彩
东兰县黄甫康会员作为广西本土的一名演员,有幸在重大扶贫题材电影《秀美人生》中扮演重要角色,他和剧组人员一道共同拍好《秀美人生》,作为献给长年奋战在农村扶贫第一线优秀扶贫干部、讴歌我们新时代青年的一曲赞歌。
图|《秀美人生》剧照
电影《秀美人生》,让人们看到壮乡好女儿文秀姑娘的风采!分享许多像“班银匠”这样的贫困户,在党的扶贫政策指引下,在许多象文秀这样优秀的扶贫干部真心、真情、真帮的扶助下,重建起脱贫致富的信心,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改变命运、奔上小康生活。
图|演员合影
扶贫攻坚的记录者们
张小宁会员是一位高产勤奋的摄影爱好者,他常年深入边远地区,记录拍摄农村日日变化的新面貌。
图|张小宁会员深入龙胜各族自治县开展民俗釆风活动(工作队/摄)
从靖西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的通灵大峡谷,到神秘的乐业天坑;从那坡原始的黑衣壮,到金秀圣堂山之巅,都留下了他那不倦的身影。
图|新寨村村民新旧房屋(张小宁/摄)
图|新寨村原农民村舍(张小宁/摄)
他还亲自带队远赴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对口扶贫的昭平县黄姚古镇新寨村,在选派驻村黄书记的带领下,深入扶贫点田间地头,村舎,全面拍摄扶贫成果现场,为该点脱贫验收提供了大量宝贵资料。
图|文旅厅给村里新添置的农家书屋一角(梁峻/摄)
图|文旅厅扶贫点新建的新寨村文化中心(黄继贵/摄)
黄平强会员坚持数年,纪录了南丹县白裤瑶由贫困落后穷乡僻壤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的变迁。
他拍摄的南丹白裤瑶发展变迁史的珍贵资料《传承与变迁》,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外界展示了中国这一少数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各级政府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从贫穷走向小康生活的历史进程。
《传承与变迁》先后获得选送参加2019第四届凤凰国际民俗摄影双年展、2020张家界首届国际世界遗产摄影大展、2020年民族影像志双年展,并被国家民族博物馆永久收藏。
图|南丹县里湖移民新村(黄平强/摄)
南丹是中国白裤瑶之乡,是瑶族的支系之一,原来居住在穷山僻壤的山岰里面,房子矮小破漏。
图|黎凤珍,国家级原生态蓝靛蜡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正在制作传统蓝靛蜡染布(黄平强/摄)
在党的扶贫政策指引下,在政府部门的帮扶下,搬迁到交通便利,适合居住的地方建筑了移民新村。在各方人士的帮助下,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开展各种特色种养殖业,发展传统手工艺,如今住在宽敞明亮楼房里的白裤瑶已经全部脱贫。
图|传承人黎凤珍还成立了瑶族原生态蓝靛染坊作为精准扶贫车间,生产瑶民服饰,帮助瑶民妇女脱贫增收。图为黎凤珍在指导小学生学习刺绣(黄平强/摄)
三江侗族自治县侗族妇女利用农闲时间进行刺绣活动,“绣娘”不但促进了刺绣技艺得到传承和发展,还成为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产业。
图|金会林/摄
平乐县大塘口村把月柿产业作为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全柿子种植不断扩大,并获得好收成。
图|村民将生柿子加工成柿饼,提高产品的附加值(郑玲玲/摄)
在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整体宣告脱贫的当月,张重胜会员和其他摄影人一起,深入到环江毛南族地区村寨,拍摄了大量的毛南族脱贫致富的成果。
为该县在北京、南宁等地举办的毛南族整体脱贫图片展提供了大量图片资料;所拍的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脱贫资料被国务院扶贫办收入全国扶贫资料库。
图|张重胜会员在深入环江毛南族扶贫车间釆风的留影(工作队摄)
图|《毛南族发祥地新貌》(张重胜/摄)
图|环江县木伦村农家乐簸箕菜(张重胜/摄)
图|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绿水青山(张重胜/摄)
图|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新建的水上运动中心(贵子/摄)
蒙森、陈林会员的作品入选全国《百名摄影师聚焦扶贫攻坚》作品集;卢伊琳会员拍摄的《对口帮扶粤桂小学》组照入选全国脱贫攻坚摄影作品展。
图|卢伊琳会员正在操作无人机拍摄农民春耕备耕生产(工作队/摄)
图|隆安县粤桂小学全貌(卢伊琳/摄)
还有许许多多协会会员,他们用手中镜头对准扶贫攻坚这“战役”,聚焦着每项扶贫成果。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柳江区穿山镇木团村整体脱贫以后,在上级政府的帮助下,建起了新的教学楼,成为柳江区第一所“书香校园”。
图|陈莉会员正用无人机拍摄农村新面貌。(工作队摄)
图|图为木团村小学教学楼(陈莉/摄)
马山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为实现全县整体脱贫,县里将不适合居住和生产的群众搬迁到县城附近建起的合作移民新村,就近安排工作和子女就学。
图|马山县合作搬迁社区。(马惠宝/摄)
巴马瑶族自治县是广西著名的长寿之乡,全县紧紧抓住“长寿养生”这一主题大作文章,在盘阳河流域大力发展民宿,吸引全国各地人士到巴马养生、渡假、旅游,开辟一条有效的扶贫致富的路径。
图|巴马有名的巴盘屯长寿村(黄大优/摄)
河池南丹县白裤瑶过去居住在深山的茅草棚,交通不便,土地贫瘠,粮食青黄不接,生活非常贫困。近年来居住在里湖、八圩两个瑶族乡边远贫困地区的白裤瑶胞搬迁至宣明、拉也两个瑶族新村。通过当地政府的引导扶持,如今瑶胞们已摆脱贫困,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
图|白裤瑶新寨(李辉/摄)
提供清洁能源,点亮美好生活。风力和太阳能属于清洁能源,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战略国策。风力发电是利用天然的风力自然资源发电,它对我们节约煤炭资源,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起到非常好的作用。
图|广西宾阳马王风电场实景图(吴海强/摄)
红水河平安大桥是自治区重点工程第二条柳南高速公路的关键节点,它的建成对改善广西交通网络起到重要作用。该桥梁的建成,将有助于挖掘百年煤炭工业文化旅遊,方便合山名优产品外销,促进产业扶贫及振兴地方经济。
图|图为红水河平安桥合龙现场(吕德/摄)
国家重点工程大滕峡水利枢纽,是珠江流域防洪、水资源配置,提高西江航道等级,保障澳门及珠江三角洲供水安全、水生态治理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图|大滕峡水利枢纽大坝(廖燕东/摄)
融水苗族自治县是广西苗族的主要居住地,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在全县脱贫后,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日子越过越好。每当逢年过节,他们都吹起芦笙跳起踩堂舞来庆祝。
图|苗族群众欢聚一堂、载歌载舞,欢庆苗年的情景(郁良权/摄)
绿水青山是宾阳县古辣镇洪村一直保持的生态环境,如今的洪塘村:村中道路干净整洁;村后山林原生树木常年郁郁葱葱;村前水渠溪水潺潺;这里是古辣香米主产的地方。
图|洪塘村生态全景(潘炳康/摄)
中国在2020年前已经完成全国脱贫后,将进行到乡村振兴、全民致富、建设中国特色幸福乡村中,广西民俗摄影协会将延续使命,参与到乡村振兴大舞台中,并用手中的镜头纪录着祖国翻天覆地变化的新篇章!为乡村振兴、建设壮美广西作出应有的贡献!
收集整理:梁峻 吴海强
编 辑:黄继贵 刘洞天 郑子湛
审 核:潘炳康 农如松、何运斌 黄福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