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子村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长顺县广顺镇,昔日是“后进村”、“上访村”、“脏乱村”,经过发展改革,群众思想观念转变,发展富民产业、推进乡村治理,变成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先进村、文明村,奏响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的主旋律。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在长顺县广顺镇核子村的茭白基地里,村民景和元正在自家地里查看茭白长势情况。
“现在茭白价格很好,产量也很高,每亩产量基本在4000斤左右,按每斤2元来算,应该是在8000元左右,所以这个效益远远高于我们传统种大米的效益。”景和元说道。
核子村地势平坦,土地资源丰富,虽然属于非贫困村,但此前群众长期以种植传统作物为主,大多年轻人均选择外出务工或者创业。虽然少部分人挣到了钱,但大部分村民生活长期仍徘徊在贫困线以下。2016年以前,村里产业结构单一,低效农作物种植只能满足群众温饱,不能增收致富,导致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土地荒种、漏种现象严重。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为改变村里“病状”,攻坚队和村支两委经过无数次“头脑风暴”,主动发挥党支部引领作用带领村民入股村集体合作社大力发展茭白、折耳根、小辣椒等产业。
“一个多月的时间,我们村里流转了2千多亩土地,同时村里还引进浙江一家龙头企业采取“统购统销”保底种植生产。”核子村主任金小刚说,通过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组织经营方式,茭白项目覆盖核子村近90%的村民。
产业发展齐头并进,在核子村除了种植茭白,折耳根产业也日益红火,成为了这里的主导产业之一。核子村大堡组共86户,其中就有74户种植折耳根,共种了900多亩,通过采取“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组织经营方式,让农户社员低风险、低成本种植。2020年,通过折耳根“专班”的努力和合作社的推动,巧打季节差,核子村的折耳根售出价格达到了2.6元/斤,并且也打开了市场。
产业兴则乡村兴。核子村紧抓产业发展“牛鼻子”,开启了核子村富民强之路。通过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组织经营方式,形成利益联接共享,让农民零成本参与、零风险种植、零距离就业,实现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大大提高了村民的积极性,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干事创业士气旺,产业发展势头一片良好。
据了解,目前,该村种植茭白3000亩,折耳根2380亩,小辣椒5000多亩。山上有林,田里有水稻和茭白,丘陵地里有折耳根和辣椒。核子村已经看不到荒地,村集体经济从原来每年5万元增加到现在30万元。2020年,核子村村民户均分红达到2万元以上。
供稿/长顺县融媒体中心
图/长顺记者站
文/蒯华扬
编辑/杨旭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