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常龙凤山国家森林公园山巅,
海拔330.5米处,
有一座三层小楼,
这里冷清、静谧,
1月份的积雪至今还没化开,
四周杳无人烟。
这幢小楼是龙凤山区域大气本底站,中国大陆地区仅有的4个本底站之一,也是国家首批大气成分本底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之一,承载的任务是描绘东北平原的“大气底色”。
正月初二,就在家家户户阖家欢乐时,赵金荣在宿舍简单梳洗后,进入二楼的仪器室,显示器上的时间窗口显示22:30分,即世界时间22:30,即北京时间06:30,龙凤山区域大气本底站新一天仪器巡检,开始。
眼观手机、抬手维修,
她24小时守护大气数据
“二氧化碳浓度(ppm)……上下波动曲线正常。”确认数据无误,打勾。
“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氮氧化物监测仪‘走零’标校曲线正常。”记录标校数据……
12日,山顶,赵金荣正在对观测仪器进行巡检。15张表、上百个空格,需要填写的内容容不得一点马虎。东北平原的“大气底色”,正在经由一组组跳动的数字和折线,被记入历史。
北京时间晚09:12,当天最后一个项目巡检完毕。龙凤山站已连续观测大气成分30年,至此,又继续添上准确无误的“1天”。
在龙凤山区域大气本底站三层小楼的东侧,有一处室外观测场。里面有各种正在运行的观测仪器,包括能见度、降水化学、天气现象等。仪器将采集到的数据“传回”观测室的各类电子设备里。值班时,她要巡查观测仪器运行状况、数据采集上传情况,保证数据准时上传、准确无误。她向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上传实时观测数据,以供研究。
室外观测场
站里虽然运行的都是自动化的观测设备,但她必须用最“原始”的“眼观手记”来进行保障,她熟练掌握所有设备100多个硬件开关阀门和软件菜单监控界面。此外,为做好应急保障,她还得上手“搞维修”——绘制大气底色,必须同时做到客观准确和长序列不中断,所以她“经手”的设备都是24小时运行,难免出故障。当设备出现突发故障,她要立即排查、检修、维护。细致到连分布在各个角落的细小网线,都要仔细检查是否有破损。
她的手机24小时开机,遇到特殊情况得第一时间和外界联系,这意味着她的工作约等于24小时“在线”,精心守护大气数据。
连续30天孤守山顶,
值守时“翻山越岭”
赵金荣,龙凤山站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副高级工程师,龙凤山站刚开始运行的时候,她就在这里工作,至今已经30年。往年春节,她也在山顶值守过,但今年时间格外“漫长”,她已在龙凤山山上独自坚守岗位30天,一直未下山。
原本站上是每3天交接班一次,由山下的一名“副班”替换山上的“主班”,出于春节疫情防控需要,改为6天一换班,但期间五常地区实行了交通管制,赵金荣考虑人员流动不利于疫情防控,再来也想让同事在家安心过节。于是迎难而上,主动提出再延长值班时间。这一值,就从1月15日值到正月初二。
“春怕草爬子叮,夏怕毒蛇咬,秋怕瓢虫狗熊闹,冬怕狼来叫”,龙凤山站是国家二类艰苦气象台站,与繁重的工作相比,站里艰苦的工作环境与“孤独、寂寞、冷”的氛围更让记者印象深刻。
每上一次班,都得翻山越岭,1月15日上山那天,一早7点,她就从五常市区的家中出发,带着俩豆包,坐上了公交车,2小时以后到达山下生活区。山下到山上的大气本底站相距1.5公里,眼看脚下雪深20多厘米,徒步上山是不可能了,她又坐10多分钟雪地摩托上山,到达山顶停车场后,“腿儿着”登88级台阶,最终“折腾”2个半小时才到山顶业务区。她早已对“翻山越岭”工作模式感到习以为常。
大气本底站监测的是排除局地环境影响之后的整个大气环境混合、均匀之后的平均状况,要求在“相对清洁”的大气环境中进行。在它周围四十公里范围内,没有任何自然和人为的污染源,也严禁生火做饭,赵金荣的一日三餐都由山下的生活基地做好后,再送到山顶,以保持环境的纯净。
业务楼后面的梯度观测塔是龙凤山国家森林公园地标性建筑
同时,为减少人为活动对大气本底探测环境的影响,值班过程中,只能有一名值班员在山顶进行工作,这里杳无人烟,与世隔绝。不难想象,在野外,连续30天孤守山顶,一般人很难承受。她却从容淡定,工作时没出过一点差错,在这进行着与人们生产生活看似遥远、实则息息相关的大气成分监测。
春节加餐,
家人看后多了份踏实和放心
无论是谁,当扎身这个“小山丘”的时间一长,枯燥、孤独和一些力不从心便会冒出。站里一位工作人员的孩子曾突然发病,却因分隔两地,不能及时返家;站里的小伙不好找对象……类似的纠结还有很多。
龙凤山区域大气本底站共有12名职工,他们中有南极科考队员、援藏干部、访问学者、军嫂……每个人都是多面手,爱岗敬业;每个人都是集体荣誉的一面旗帜,团结奉献。在困难面前,龙凤山气象工作者甘于寂寞,没有人退缩,没有人叫苦,更没有人当逃兵,因为他们所从事的工作是值得敬仰的。
当一条条数据曲线被一年又一年、一天又一天地向前拉长,个体耐力也换来了更大的荣耀与价值。“加起来不到大气总体积1%的气溶胶”“温室气体、反应性气体的观测数据”……这些观测到的数据,对地球大气成分的变化起着监测、早期预警作用。在应对气候变化、生态文明建设和大气科学研究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奋斗拼搏,不当逃兵,就意味着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格外用心照顾家庭。一边顾家,一边坚守,会觉得累吗?
这次上山前,赵金荣提前安排好母亲家中一个月的粮食,母亲年迈多病,她又拜托长姐时常到家里陪伴老人,为了在值守期间掌握老人居家安全,她还在家里电脑安装了远程视频系统。利用休息间隙,和母亲打视频电话,两个人一边视频一边“同步”吃饭,她想看母亲胃口好不好,看看她健康状况。有时候,母亲还会跟她开玩笑,说这是独属于两个人的远程“天气会商”,只是叮嘱她,在山上过年要照顾好自己。
赵金荣的宿舍,干净整洁
她告诉记者,一边顾家,一边坚守,不累。她说,没办法,这个工作总要有人做,“我们的工作其实很普通,很平常,但每当看到大家守护的数据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做出贡献,就又觉得这个工作很重要”。家人对她工作上的理解,逐渐抚平了她对家庭的亏欠感。
饺子、鱼、肉、肘子、凉菜,除夕夜,她接到了山下送来的“加餐”,“有了饺子,在哪儿过年都一样!”她笑着告诉记者,这一天,她给远在深圳“就地过年”的家人打了视频电话,互道一年来的酸甜苦辣。还拍下了一桌子“加餐”照片,给母亲发过去,家人看到后,心里多了一份放心和踏实。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王鹏 王继梅 记者:陈悦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马云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