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批
流行于清代的精美服饰
它们历经上百年的岁月洗礼
已出现褪色、破损等“病症”
近日
记者从哈密市博物馆了解到
该馆正在对110件
年代为清代至民国时期的哈密传统服饰
进行修复
计划今年修复完毕后
向人们展示它们的“容颜”
据哈密市博物馆工作人员严枫介绍,这批传统服饰是工作人员于2016年开始陆续从本地征集而来,服饰均是丝织品,保存相对完好。它们的年代多在清代,少部分属民国时期。服饰款式有长袍、短袄、坎肩、夹衣等。
严枫介绍说
由于这批哈密服饰在国内比较独特
其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丰富
堪称“穿在身上的历史”
为向人们再现
它们留存100余年的历史文化
该馆特意邀请了
中国丝绸博物馆、宁夏博物馆专家
对这批服饰进行保护和修复工作
截至2020年11月
已修复完80余件
据哈密市博物馆文物保护部主任库尔班·热合曼介绍,由于这批服饰“病害”情况不一,修复前,工作人员要先对服饰“病害”情况进行“体检”。“我们要在高科技显微镜下,观察它们的‘病害’情况,观察它们的纤维结构。了解清楚哪些服饰保存状况较好,是可以进行清洗的,哪些服饰已不能清洗,只能进行回潮平整处理。”库尔班·热合曼说,对服饰“体检”完毕后,才能制定实施保护修复方案。
按照修复方案
工作人员要先确认修复服饰的面料
而后去寻找对应的原材料
为了最大程度还原服装本色,有时候还要对找到的原材料进行染色处理,“染色在修复过程中难度最大,有些修复服饰已经褪色,要达到‘修旧如旧’效果,就需要对染色布料进行‘做旧’处理。”库尔班·热合曼说,染色有用古法上色的,即草木染色方法,也有用现代化技术进行染色的。
据介绍
修复工作的最后一步是针线加固
这个过程需要工作人员
细致又耐心
因为一件服饰,就算“病害”程度较轻,也需要一个星期才能修复完毕,而“病害”程度较重的服饰,则需要两个月时间才能完成。“修复期间,我们几乎每天都要工作8小时以上。”库尔班·热合曼说。
据长期研究古代服饰的
新疆博物馆研究员阿迪力·阿布力孜介绍
明清时期
西域服饰博采众长
尤其是哈密传统服饰
在服饰图案上
大量吸收了中原
牡丹、莲、菊、梅、佛手
龙、凤等吉祥图案
在款式上
也吸收了满、汉等文化元素
如袍服的下摆两侧开叉
就来源于满族的旗袍
有多美?
一起来围观下吧
红底蝴蝶如意松梅纹领对襟箭袍。
蓝底斜纹刺绣菊花对襟箭袍。
红底刺绣花卉纹对襟如意领长袍。
桃红底斜纹团花对襟长袍。
橘底缎纹提花对襟长袍。
石青素缎刺绣海水江崖牡丹马褂。
玫瑰红底黄边琵琶襟如意纹上衣。
蓝色暗花绸琵琶襟坎肩。
清代一品武官麒麟补子。
清代二品武官狮子补子。
蓝色缎地绣花瓶马面裙。
“它的制作工艺也融合了多种文化元素,上面既有苏绣工艺、湘绣工艺,还有本地文化特点,”严枫介绍说,这批服饰是哈密本地文化与中原文化交流的产物,也是西域和中原文化深度交流融合的见证。
据悉
这批传统服饰计划今年修复完毕
之后
将在内地博物馆陆续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