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客户端北京2月14日电(记者 宋宇晟)“现在天龙山石窟几乎没有一尊佛像是完整的。这是第一尊从日本回归的天龙山佛首,这尊微微含笑的佛首,见证了天龙山石窟精湛的艺术水平……”
在今年的春晚舞台,一尊回流的天龙山石窟佛首站上了C位。
在节目中介绍这尊佛首的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杭侃,去年就已参与鉴定此文物。近日,他接受了中新网记者专访,从研究者的角度解读了这尊佛首背后的故事。
央视春晚截图
紧张,因为背后有太多人付出
“舞台上介绍佛首的内容,是大年三十中午才给到的定稿。”
作为一位从事佛教考古的研究人员,杭侃是第一次参与综艺节目。没想到,这首秀就是春晚的舞台。
“跟我们平常学术会议不同,春晚的舞台还是挺让人紧张的。”在他看来,这种“紧张”,不仅仅因为是在春晚首秀。
“主要是因为,在舞台上,你不是代表你个人。”杭侃告诉记者,“可能大家看起来,这不过是春晚一个几分钟的节目,但在这背后有太多人的付出。仅从春晚舞台的文物层面来说,就包括了现场呈现、文物安全等细节问题。”
央视春晚截图
佛首回归,则是一个更为曲折的过程。
2020年9月14日,国家文物局监测发现,日本东瀛国际拍卖株式会社拟于东京拍卖一尊“唐 天龙山石雕佛头”,疑似天龙山石窟流失的文物。经组织鉴定研究,判断应属天龙山石窟第8窟北壁佛龛主尊佛像的被盗佛首(隋代),于1924年前后被盗凿并非法盗运出境。
国家文物局启动追索机制,确定“叫停拍卖、争取回归”的工作目标,当年10月15日致函拍卖行,要求终止与该佛首相关的拍卖和宣传展示活动,予以撤拍。10月16日,拍卖行积极配合,作出撤拍决定,终止有关宣传。国家文物局与拍卖行董事长、旅日华侨张荣取得联系,鼓励促成文物回归。
中国驻日使馆举办文物移交仪式 国家文物局供图
2020年10月31日,张荣与日籍文物持有人谈判完成洽购,经国家文物局充分沟通,决定将佛首捐献中国政府。11月17日,我驻日使馆举行文物移交仪式,张荣将持有的天龙山石窟佛首无偿捐赠给中国国家文物局。
2020年12月12日12时,佛首安全运抵北京,当日点交入库,佛首重回祖国怀抱。
2020年12月12日,佛首安全运抵北京 国家文物局供图
佛首,从哪个角度看都是微笑的表情
事实上,在去年底佛首回到中国后,杭侃就已参与其中。“佛首一回来,我们就进一步做了实物鉴定。”
国家文物局官网资料显示,佛首归国的两天后,12月14日,国家文物局组织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专家开展实物鉴定,安排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开展文物测试分析与健康状况评估。
天龙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国家文物局供图 罗征/摄
杭侃就是在此时接触到这尊佛首的。
从研究人员的专业角度来看,鉴定并不太难。“这尊像即使什么信息都没有,我们也可以根据其形象、材质等判断其年代、风格、区域。”
而之所以能将这尊佛首精确到天龙山石窟第8窟北壁龛内佛像,则是因为上世纪留存下的老照片。
被盗前后历史照片 国家文物局供图
杭侃告诉记者,“这尊佛首当时是有照片的。经过比对,佛首脸型、五官、形神与老照片高度吻合,包括自然风化在内的一些痕迹完全都能对得上。”
其中,佛首右脸颊的斑驳痕迹,从右眼睑下向右耳延伸扩展的形状,与实物完全一致;佛首面部的一些细微特征,如右腮小的斑点和颈部风化形成的边缘,两者亦一致。依目前石窟保留痕迹历史图片推测,佛首被盗凿后,其背面、鼻翼均经过修整。
“我们鉴定反复看的时候就发现,不管从哪个角度看,这尊佛首都是冲你微微笑的表情。并不是所有的像都是这样的,有的像正面雕得比较好,侧面就不是那么完美。但这尊像从哪个角度看都是微笑的,非常打动人。”他说。
流失海外近一个世纪的天龙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 国家文物局供图 罗征 摄
文物,是有情感价值的
在实物鉴定的时候,杭侃甚至觉得,这尊穿越千年的佛首好像在和今天的人们对话。
佛首回流、站上春晚C位,也让以往大众较为陌生的天龙山石窟,成为了热门话题。
位于山西太原的天龙山石窟开凿于公元6世纪,历经隋唐,雕凿延续四百余年。天龙山唐代的佛像具有神态高雅、体态丰满、姿态优美的特征,被认为是外来艺术向中国石窟艺术转变时期的典型作品,世称“天龙山样式”。
2月12日,中新社记者探访位于山西省太原市的天龙山石窟。 中新社记者 韦亮 摄
但遗憾的是,在经历隋唐兴盛后,天龙山石窟到宋元时逐渐衰落。20世纪初,天龙山石窟被重新发现后,开始受到国外学者关注并引发搜藏热潮。
在这样的背景下,石窟中残存的佛像进一步遭到破坏。20世纪20年代,在外国古董商驱动下,天龙山石窟遭到大规模盗凿,超过240尊雕像被盗,几乎所有造像头部,甚至造像全身被盗运境外,现收藏于日本、欧美博物馆以及私人手中,破坏程度在中国石窟寺中最为惨烈。
一时间,天龙山石窟成了“无头石窟”。
2月12日,山西省太原市天龙山石窟第8窟(左)正在封闭保护中。 中新社记者 韦亮 摄
近百年间,学术界对于天龙山石窟很看重,但大众知之甚少。
在杭侃看来,这有石窟本身规模的因素,但更重要的原因是上世纪二十年代大规模的盗凿。“天龙山石窟被盗凿后,几乎没有一尊像是完整的,这很令人伤心。”
2月12日,“咸同斯福——天龙山石窟国宝回归暨数字复原特展”在北京鲁迅博物馆开展。图为天龙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隋代)。中新社记者 杜洋 摄
近百年后,这尊佛首终于回归祖国。“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件文物除了以往我们强调的历史价值、科技价值和艺术价值之外,还具备它独特的情感价值。”
“我们在鉴定的时候就有种和文物交流的感觉,”杭侃说,“这尊佛首好像在说,能回来是件很高兴的事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