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十一假期和那中秋节撞在了一起,孩子们直接放了8天假期,那么有些家长自然是会趁着这个假期,带着孩子出旅游,让孩子见见世面,增长一下阅历。
当然,理想是很美好的,但是现实往往是走出家门的那一刻就是人山人海,走到哪里,其实看到的都是人。而且在这整个旅途中,还要操心孩子会不会走丢,几乎每天都是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住宿的地方。
当然,为了让孩子见见世面,家长也觉得这些辛苦都是值得的,况且一年也没有几个这样长的假期可以带着孩子出来转一转了。
但是带着孩子旅游可以给孩子带来快乐,可以让孩子看到没见过的建筑,没见过的风景,但是这就等于见过时间了吗?
有多少孩子,到了博物馆,其实也只是看了看,对一些典型的文物历史背景根本不了解,只是配合大人照两张相,证明孩子来过而已。
看到当地的建筑,只是知道和自己家乡的不一样而已,这是什么拍派别的建筑,为什么会采用这样的建筑,孩子也不了解。
孩子只是知道,这地方的饮食和家里面不一样,但是为什么会不一样,文化差异是如何形成的孩子也不知道。
其实这样的旅游只是叫做看风景而已,真正的见世面,最起应该是有一点的文化底蕴的,谈不上多深,特谈不上多广,但是最起码是应该有所了解的。
那么真的想让孩子真的不虚此行,家长最起码要做到这3点。
1、和孩子一同查阅目的地的资料
曾经有这样一个父亲,他的教育理念则被称之为家庭教育的“孙子兵法”。6个孩子,5个考入博士,1个考入硕士。而且都是著名大学,如美国康奈尔大学、美国罗切斯特大学、中国科技大学、麻省理工学院。
这位父亲叫做蔡笑晚,他在教育这些孩子的时候,用到的一个方法也是去旅游,他带着孩子们去过过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赤峰、锦州、山海关、北京、天津、北戴河、青岛等很多地方。
不过蔡笑晚可不是带着孩子走马观花式的看风景,而是到了一个地方之后,蔡笑晚就会和孩子们讲起当地发生的历史,例如在北戴河的时候,就会带着孩子背诵曹操的《观沧海》,去感受“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波澜壮阔。
无论是去哪个城市还是国家,先和孩子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名胜古迹的故事,这样孩子到了当地的时候更容易融入其中,体会到不提前了解的一番韵味。
更何况,如果提前不带着孩子了解,到了地方才想起来科普,孩子的心思早就飞走了,只会觉得家长好啰嗦而已。
2、让孩子参与旅游的准备工作中
如果想要让孩子在旅行中收获的更多,那么在制定旅行行程的时候,就可以让孩子参与到其中,比如制定第一天去哪,第二天去哪,应该几点钟起床……
这样可以让孩子对旅行更有期待感,同时也让孩子知道每一天大概都会做什么,孩子到了最后几天的时候会少很多的焦虑。在进行规划的时候,孩子的独立性也会得到锻炼,这也是这趟旅程可以给到孩子的真实的锻炼。
杨澜在一次演讲中就说自己的一个好朋友,就是写《父母的格局》的著名教育学家黄静洁,在旅游的时候,黄静洁会把规划路线这件事情全权交给孩子,然后旅行时就按照孩子规划的路线走。
即使规划的路线有时候会不尽如人意,黄静洁也没有责骂孩子,而是告诉孩子这次规划的已经很好了,我认为你做得很好,相信你下一次可以更好。
那么在这一次次的实践当中,孩子的独立性、规划性自然就得到了培养。
3、培养孩子外出的礼仪
孩子在家里会稍微没有规矩一些,这当然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孩子到了外面,还这样没有规矩的话,尤其是出去旅游,可是人流量超过的时候,是很容易产生冲突的。
孩子有些时候不是故意捣乱,而是有些时候不知道应该怎么去做而已,所以这些礼仪家长在带着孩子出去旅游前就应该让孩子大知道,告诉孩子尊重秩序,让孩子拥有文明礼貌的基本素养。
做到这3点,孩子的这趟旅游才算是见了世面。
今日提问:你带着孩子旅游之前会做什么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