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声面对面》福建讯(通讯员 谢河龙)保泉宫位于漳州招商局(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石坑居委会(古地名:海澄县6、7都青浦打石坑社),始建于明朝,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座落在漳州开发区观音山虎泊岭半山腰间。保泉宫内主奉池王爷,名然,字逢春,又名德诚。原籍南京,明万历三年(1575年)武进士及第(文中举人,武中进士)。池然为人耿介,居官清正,常怀治国安民、济困扶危之志。
“池王爷”的来历——
说起“池王爷”的来历是:“池然後来调任漳州府,途经今厦门同安马巷以东7公裹处一个叫小盈岭的地方,遇到两个使者,他们自称是奉玉旨往漳州播撒瘟疫、裁减人口。池然心裹想,自己刚要上任,漳州的百姓就要遭殃,不如他自己一人将灾难承担下来。池然舍身取义之举,得到民众广泛的信仰与崇拜。使者将这一情况禀奏天庭,玉帝非常感动,为了表彰池然,就封他为‘代天巡狩’神。後来,又再次加封他为‘总制’。
石坑社区保泉宫的“烧王船”每四年举办一次,王爷坐殿五十日供信众朝拜,然後各方面出港。活动期间,为了送瘟神、祭拜保泉宫所供奉的池王爷——“代天巡狩”神,要花费巨资打造一艘华丽的 “王船”。随着一声炮响,在“吉日良辰”时,数十名壮年男性推着一艘精丁细作的“手船”,济浩荡荡地出发,社区居民群众都会涌出门外,烧香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家境平安、
庞大的游境过程中,处处彩旗飘扬、锣鼓喧天、鞭炮轰鸣。大开道、锣鼓、腰鼓、西鼓敲起来,舞龙、舞狮等9支表演队,不停地展示才艺;“烧王船”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宗教仪式活动,它还包含着百姓对平安幸福生活的向往。
池然舍身取义之举,得到民众广泛的信仰与崇拜。他的事迹後来又传到台湾,被人们建庙祭祀。因此,每年农历六月十八日池然“神诞日”前後,闽台两地都会举行各种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奉祈池王爷,颂扬他的功德与“神威”。数百年过去,石坑社区的村民们仍将这种古老习俗演绎得出神人化,令人叹为观止,他们送走的是腐朽的落日,迎接的是一幕幕崭新的朝阳。
保泉宫——
2017年8月被漳州招商局经济技术开发区、文化与旅游发展局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
2018年7月被列为漳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0年10月份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送王船”成功列入世界非遗 漳州开发区是传习点之一
2020年12月17日晚20:40,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宣布我国与马来西亚联合申报的“送王船——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及相关实践”项目(以下简称“送王船”),正式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中,漳州开发区石坑社区保泉宫“送王船”就是此次申遗的14个传习点之一。
“送王船”是广泛流传于我国闽南地区和马来西亚马六甲沿海地区禳灾祈安的民俗活动。自15至17世纪形成以来,随着“下南洋”和海上贸易,“送王船”逐步从我国闽南地区传播到东南亚地区,是中华文化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传播与交融的生动例证。漳州开发区三年一届的石坑社区保泉宫“送王船”民俗文化活动已有300多年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明朝初期,本意是为了送瘟神,俗称“做好事”,仪式有请王、造船、出巡、烧王船等四大部分,它寄托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除了“送王船”,漳州开发区石坑社区的“考炮城”“踢火”也于今年11月入选市级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近年来,漳州开发区在大抓经济建设的同时,大力发掘、保护、传承传统优秀文化,使得这些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完整地保留下来,并在新时代发展壮大。
为了做好非遗文化传承保护,漳州开发区以活动为抓手,指导推动社区围绕新春、元宵等传统节日,举办“考炮城”“踢火”“蜈蚣阵”“举火把”“游火巷”等民俗文化活动。此外,漳州开发区郑成功枪城遗址和南炮台申报“第四批漳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还邀请文物类专业鉴定评估机构和市文保专家对区内5处文物点、2处不可移动文物石刻及23处古宅古建筑开展历史文化遗产调查登记评估。
编辑:李妍(实习)
初审:张海亮
终审:邹威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