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掉千年沙漠,种出一个海南岛,中国治沙技术让全世界都羡慕

旅游 空欢喜 2021-03-08 07:21

原标题:干掉千年沙漠,种出一个海南岛,中国治沙技术让全世界都羡慕

伟大的作品不是靠力量,而是靠坚持来完成的。——约翰逊

倘若没有见过沙漠的人,一定觉得沙漠极其壮观,但是见过沙漠的人却并不这样认为。因为沙漠没有任何的价值,在沙漠中没有树木存活,只有仙人掌,或许有的沙漠连仙人掌这样的植物都没有,有人说沙漠就像睡着了的海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将人们拉往深渊。在沙漠中能够探索出很多的奥妙,了解到自然的伟大,但实际上沙漠并不如外人想的一般美好,因为沙漠也往往伴随着很多危险的事情,谁也不知道这沙子底下有什么。

在最近几年沙漠旅游也是一个新兴的小众旅游项目,因为在沙漠之中,人们能够感受到人类的渺小,自然的伟大。但是为什么说它小众呢?是因为沙漠往往在随着很多的危险环境,也是极其的恶劣,最重要的是没有水资源。毛乌素沙漠位于陕西省的北面,有着大约4.2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差不多是一个海南岛。在这里人们会看到黄沙漫天,会了解到寸草不生的真正含义。这一片的沙漠给周围的城市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尤其是在春秋两个季节,每次刮风的时候总是会掀起众多的沙尘,污染了城市里面的环境,居住在城市里面的人们叫苦不迭。陕西榆林的人们,和黄沙相伴很长时间了,在遮天蔽地的沙尘暴里,人们艰难地进行生产工作。

在1959年的时候,中国就已经着手开始治沙了,经历过三代人的努力,毛乌素沙漠终于没了,从原来的黄沙漫天到如今的绿树成荫。这一改变说是奇迹,一点也不夸张,三代人根植于此,不断的努力,不断的种下每一棵树,慢慢的将那一片不毛之地变成了如今的绿树成荫的一片小森林。其实在古代的时候,毛乌素沙漠这里是一片草场,风景宜人,但是后来由于时代的变迁,再加上古代人们并没有系统的生态环保观念,所以地面的植被都已经消失了。今天的毛乌素沙漠已经变成了一片绿树茵茵,虽说是中国奇迹,但是在这背后也有着普通人的努力,他们通过一点一点的努力,将他们宝贵的年华和人生都奉献给了这片沙地,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最终将这脚下的一片沙变得生机勃勃。

在刚开始治理沙漠的时候,没有先进的机器,只能靠动物来驮着这些植物,用手挖,组建草方格沙障,在流动的沙丘上设置一个“挡风墙”。后来科技发展了,开始使用一些科技手段,研究土壤的成分,用多功能立体固沙车等设施,硬是将这上千公顷黄沙变成了如今的绿树成荫,风沙被逼退了十多公里。凭着这些勇敢人的坚强毅力,慢慢的改变了陕西省榆林这个地方,让当地的人们不再饱受满天的黄沙之苦。中国的治沙成就,就是从榆林开始,逐渐地建立了现代化的治沙体系,将治沙和科研相结合,与此同时通过防沙治沙,提升了经济效益。是一代又一代护林人的坚持,慢慢的让中国的沙漠变少了,即便是今天的这个社会中仍然有许多不为人知的英雄,默默地在某些地奉献着,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他们也会成为一个大人物,让我们铭记他们的精神。

其实最近几年世界环保问题,尤其是关于中国的环保问题,一直都是一个大问题,但是中国人民敢于面对它们,中国人民敢于行动。而且中国人的环保意识也在最近几年不断地增强着,出门的时候开始带一个布袋子,而不是用超市里的塑料袋,同样也减少了对一次性餐盒的使用等等。中国有着如此之多的人口,每个人进行一个小改变,慢慢的就会将这个社会变得更好。社会的建设,包括人类的生存,还是依赖于自然,再加上人类现在的科技并不很发达,对于自然中所发生的一些事物,只能预知到灾难大体发生的位置或者时间。比方说毛乌素沙漠在没有治理之前,人类面对沙漠根本就没有还手的能力,或者说人类和沙漠相比,人类渺小的不堪一提。

总结

爱护环境,人人有责,这并不是句空话,必须要落实到每个人的身上,才能够做到对环境的改善,环境也是极为的脆弱,而且环境也是不容易恢复。尽管我们现在的生活极为的和谐,一切看起来都是相安无事,但是时间久了,弊端也同样也会被暴露出来,到那时自然对人类的反扑将为猛烈,反而不如现在开始,慢慢的改善自然环境,真正的做到和自然和平相处。

参考资料:《人类与自然》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