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推动全域旅游多点开花

旅游 株洲日报社 2021-03-08 09:07

原标题:“旅游+”推动全域旅游多点开花

株洲日报记者 黎世伟 实习生 曹永亮

通讯员/张和生 罗颖

刚刚过去的春节长假,炎陵县旅游业交上亮眼成绩单:共接待游客10.97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183.65万元。

“近年来,炎陵县旅游业迅速攀升,得益于‘旅游+’战略的实施,助推红色旅游、乡村旅游、节庆民俗游等活动持续升温,全域旅游从‘点上发力’到多点开花,旅游与大众需求呈现良性互动。”炎陵县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局长叶敏亮说。

炎陵县红、古、绿色旅游资源丰富,有着浓厚的人文底蕴和绮丽的自然风光。如何不断丰富旅游产品业态,助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该县积极盘活旅游资源,完善服务提升旅游品质,如今该县全域旅游已初具规模,呈现出多点开花的局面,构建了“全景、全业、全时、全民”的旅游发展格局。

“旅游+文化”,让游客欣赏民族风情

农历三月三日是畲族文化节。每到这一天,炎陵县十都镇洋岐村身着节日盛装的村民们欢聚一起,祭祖、舞龙狮,载歌载舞欢庆这一传统节日,展示特有的民俗文化。

炎陵县居住着瑶、苗、畲等少数民族和客家人,风土人情和民俗文化独具特色。近年来,该县大力发展“旅游+文化”,兴建了全国唯一的红军标语博物馆、“军魂广场”、“八担坵”纪念广场等,修缮和重新布展了连队建党旧址叶家祠等10余处革命旧址,境内省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文物保护单位20余处。

该县还将“舞龙舞狮”“客家山歌”等特色文化编入各学校的校本教材。通过有效保护、申报,“炎帝陵祭典”“炎陵三人龙”“炎陵客家山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功入选国家、省级、市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目前,该县拥有“炎帝陵祭典”等四级非遗保护名录项目158项,文物遗存200余处,文物藏品1376件。

利用这些独特的文化资源,炎陵县先后举办了“海峡两岸民俗文化展演”、千人挑战做艾米馃大世界基尼斯”暨炎陵县生态民俗美食文化节等活动。利用独特的民俗风情,炎陵县每年举办清明节炎帝陵祭祖、云锦杜鹃花节、“三月三”畲族文化节、苗王节等系列活动,吸引游客和媒体纷至沓来,做旺了旅游市场。

“旅游+农业”,让村民吃上旅游饭

每年暑假,前往十都镇密花村的小车络绎不绝,游客们在这里吃农家饭、住农家屋、逛农家景,悠闲自得。利用当地良好的自然生态条件,密花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现已建起农家山庄10余家。如今,该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休闲旅游村。

近年来,炎陵县大力发展“一带八基地”特色农业,炎陵黄桃、高山茶叶、酃县白鹅等农业支柱产业风生水起,呈现“种植上规模、基地提标准、产业成链条、地域有品牌、农民增收入”的发展格局。特色农业助推乡村旅游,游客们一边休闲,一边采摘果实,体验农家生活。

目前,炎陵县已发展乡村旅游接待点150多个,农家乐近400家,已初步建成集旅游观光、农事体验、农特产品推销为一体的农业旅游体系。昔日的“泥腿子”如今吃上了旅游饭。

“旅游+康养”,游玩养生两相宜

“趁春节假期天气晴好,带父母到神农谷住了3天,每天陪他们在景区散步,呼吸新鲜空气,可惬意了。这里真是一个修身养生的好地方!”长沙游客陈亮说。

炎陵县森林覆盖率达83.55%,境内的神农谷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保存着华南地区面积最大的原始森林,其空气负氧离子含量达13万个/立方厘米,浓度居亚洲之首,被誉为“天然氧吧”。位于鹿原镇的炎帝陵,是炎帝神农氏的陵寝地,洣水环流,空气清新,去年晋升国家5A级旅游景区。该县还拥有云上大院、酃峰等美丽宜人的自然风光。

该县全力推进文旅康养基地建设,3年来共投资6亿多元,启动了7个项目建设。依托神农谷、梨树洲等生态景区,开发了一批森林浴场、森林氧吧、森林疗养、森林度假等旅游产品,建设自行车道、越野跑道、登山步道等以人为本的慢游交通系统,构建完成特色康体养生产品体系。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