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石榴村的部分老人。
从西安城南出发,开车半个小时就到了高新区灵沼街道南石榴村,没有城市的喧嚣繁华,没有集镇的车水马龙,镶嵌在春天葱葱郁郁的麦田中,南石榴村看起来祥和宁静。临近昆明池、沣河梁家滩湿地公园,这里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行走在村子里,随处可见老人或唠嗑散步或煮饭烧水,这里又有缓慢的生活节奏。听村里人说,生活在这里的老人都很长寿。
生活开心
健身娱乐设施都建到了家门口
据西安新闻网近日报道,3月7日上午,记者来到了灵沼街道南石榴村村民张世生家里,只见房前屋后打理得井井有条、十分干净,很难想象打理这些的竟然是一个已经90岁高龄的老人家。交谈中,身体硬朗的张世生老人思维清晰,言语中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感激。他说,自己现在有9个重孙子,人丁兴旺、子孙绵延让他觉得很幸福。儿女精心照顾,但张世生老人闲不住,每天早上准时起床,煮粥喂鸡、浇菜打牌,日子过得怡然自得。问到身体情况,张世生笑着说:“从来没有住过院,现在日子好过了,就我这身体,还有奔头呢。”
在南石榴村,像张世生这样的长寿老人实属不少,有的老人80多岁还能敲锣打鼓,比年轻人都有劲。由此,村里人都骄傲地称自己的村子为西安“长寿村”。据统计,南石榴村大概有100来户人家,90岁以上健在的老人有6位,年龄最大的97岁,有1位上个月刚过世,80岁以上的有18位,60岁以上的近200位。
说到长寿的原因,村里人可有话说了。据介绍,随着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实施,南石榴村这些年变化很大,休闲广场建起来了,晚上没事大家就去健身器材上转转腰、压压腿,爱跳舞的人组织跳跳广场舞,爱打牌下棋的老爷子们一起坐着玩一玩。“健身娱乐设施都建到了家门口,现在生活很开心。”村民说。
弘扬美德
村里形成“尊老爱老”的良好村风
南石榴村也有着非常宜居的生活环境,地处昆明池、沣河梁家滩湿地公园附近,空气湿润,堪称“天然大氧吧”。村内屋舍俨然,房前屋后繁华绿树;田间道路绿树成荫,清水河道碧波粼粼。明丽的瓜果蔬菜、清新的小桥流水,一步就是一景。
美丽乡村不仅要有青山绿水的外在之美,更要有春风化雨的文明之美。除了生态涵养,生活的舒心也是村里老人长寿的一大因素。南石榴村村委委员郑革玲说,敬老爱老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村里辈辈传承的道德风范,村里从来没有出现过子孙不赡养老人的情况,家家户户子孙都很孝顺。有的把老人接到城里去住,没接去的就托付给家里其他子女照顾,而且经常打电话关心老人。“有一户人家,儿媳妇不在了,孙子和孙媳妇把奶奶照顾到97岁呢。”郑革玲说,当时村里还专门对这户孙子孙媳妇进行了表彰,以奖优的形式涵养文明乡风、弘扬传统美德,现在村里已经形成了“尊老爱老”的良好村风。
党的政策好
吃穿不愁看病不怕
“最重要的还是党的政策好,才有了我们这‘长寿村’。”村里退休的老书记王雨周说,在精准扶贫的政策下,2014年村里就全部脱贫,村里人均年收入早已过万,整个村整体向上发展势头很足,村民腰包鼓起来了,生活过得也就好了。有了医保待遇的保障,大家吃穿不愁的同时,看病也不怕,老人们都能安享晚年,享受触手可及的幸福生活。
王雨周认为,老人应该得到的不只是养身,更是养心;不只是物质充裕,更是精神丰沛;不只是养老,更是“享老”。这些年村里经常安排活动,通过村集体出资组织老人出游、发放补助金、看望空巢老人等,健全老年精神文化服务,重视老人健康生活方式的需求。但在王雨周看来,这些远远不够。在空心化日渐严重的农村,建立老年友好型农村依然是村里重点要做的事情。记者采访时,村里正准备召集老人们开会,商讨建立老人协会,希望通过协会更加完善健全养老设施和养老服务。
王雨周认为,南石榴村一直秉承让老人过上美满生活的理念,将“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融汇在村内事务当中,将“老有所依,老有所乐”做到实处。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始终如一的坚持,使得南石榴村形成了属于本村的敬老爱老良好家风,推动了全村形成向上向善的村风合力,也为唱响乡村振兴的道德之美谱写了有力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