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厂街,刚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我有点恍惚,心想这条街是否有一个大型的马厂。带着这个疑惑打算来马厂街探探究竟,可打开百度地图找了老半天也没能找到名为“马厂街”的地名,终于,在 对湖街道七拐八弯了老半天以后,得以踏入了这条传说中的“马厂街”。
和想象中不同, 马厂街没有马厂,甚至不能算作是一条“街”,整条“街”看起来,像是一条窄窄的巷子。
查阅了资料才知道,嘉靖四十二年(西元1563)名将戚继光围剿日本人时,在今上藤路、大岭顶及对湖路设营房、马房、马厂等,因此这条“街”才被称作“马厂街”,从而沿用至今。
马厂街没有马厂,却有着一段属于民国的历史往事。马厂街的故事,要从梦园说起。
梦园
MENGYUAN
听名字就让人心生向往的“梦园”,是革命领袖叶见元先生的故居。在辛亥革命时,这里曾是革命同志们的重要据点。
想来这座“梦园”里,应是发生过许多惊心动魄的故事, 多年前的某月某日,这里承载过许多革命同志们的家国之梦。
据说梦园之名,取自梦园的主人叶见元先生,意为踏着它就能走进梦一般美好的时光里, 如今故人已去,再次踏入梦园,依然是一副优雅迷人的模样,青树翠蔓,蒙络摇缀,的确如同梦境一般美好又安宁。
可园
KEYUAN
路过一座老洋房的门口,大门的门头上,“可园”两字并不分明,看了介绍才知道, 这是建筑师林徽因前来探亲时住过的地方。
可园很大, 刚进门感觉有些荒芜,往里走的越深却越觉得热烈。
第一处热烈感源于张贴着的红色对联。似火的红色让人在新年的尾巴里依稀感受到些许年味的残余,年味留下的热烈感,也感染了路过的我。
第二处则源于挂的整整齐齐的半湿的衣裤,这是来自于人间烟火气的热烈。看着它们,脑子便浮现出“黄发垂髫,怡然自得”的场景。
第三处则源于光影流窜下斑驳陆离的明艳。阳光洒在洋房的墙面上,像一块琥珀。
除了可园和梦园,马厂街还保留了忠庐、硕园、可园、以园、梦园、爱庐、拓庐、建园、鼎庐、永安里、亦园、宜园等12处西洋庐园建筑。
这些老建筑大多以砖红为主色调,这样浓郁厚重的色彩,给马厂街平添了几分复古味道。贴了封条的铁门前有某家某户的门前,栽了几丛棕竹,衬得老洋房颇有几分民国文士的清雅风流。
有人把建筑比作“凝固的乐章” ,从马厂街走过,仿佛能凭借着这些精美的老洋房,想象出那些年的潇洒与风流。
而如今这些老房子也不至于荒废,成为历史留下的摆设,而依然在作为居民区被使用。从硕园往里走,便能看见许多外出晒太阳的住户们。
热衷于侍弄花草的马厂街人,家家户户的门口都摆了成排的花盆,看起来生机盎然。
一旁的笼子关住的鸟儿不时发出“叽叽”的几声低啼。
烘烤的正正好的棉褥子,散发出好闻的“太阳香”。 色彩斑斓的衣服高低交错,如同一条布面彩虹。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很多人这么形容马厂街。在历史和现代纠缠之后,马厂街呈现出一种出世的松弛感。我想,这样的新旧结合,该是对历史最好的传承和保护。
大可以选择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来这里,走走停停,任思绪肆意游弋,来一场放空之旅,体会来自老仓山独有的魅力。
在一阵阵饭菜香中,马厂街的一切,显得迷人而惬意。
马厂街不长,从头走到尾不过五分钟,可却是福州近代史的一段缩影。
这些依然在使用的仓山老洋房,如同如同时间的见证者,见证着属于马厂街的日日夜夜。
👉来源/虎纠头条原创发布,禁止转载
🦁编辑 / 口口亨
法律顾问 / 金雕云法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