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围屋里的年味

旅游 南方都市报 2021-03-28 07:03

原标题:客家围屋里的年味

梅州的客家围屋。 南方日报资料图

有一年陪妻回娘家过年,走进古老而质朴的客家围屋,令我有穿越时空的感觉。

梅州市丰顺县丰良镇的南厢角,月牙形的围屋环抱着村落,风雨的冲刷,在圆形墙壁上留下了一道道年轮的印迹,“叽叽喳喳”几只麻雀在屋顶的小青瓦上跳来跳去,“哗啦啦”小河从围屋旁穿流而过,山水相依。河堤码头,露出水面如龟背突起的石块;绿油油的菜园里,围屋通往河流的弯弯小路,有妻散落的童年记忆。

“有钱冇钱,回家过年!”临近年关,围屋里在外当官的、做老板的、打工的、还有外嫁的,他们有的带着丈夫、或是妻儿老小,不论身份贵贱,还是路途远近,像着了魔般,朝着老围屋蜂拥而至,归心似箭,回家过年的脚步声从未停息过。一时间,平日里冷冷清清的“儒林第”围屋,如滔滔江水,被涌动的人流和欢声笑语淹没!

大年三十,厨房下便炸开了窝,妻有三妹一弟,姐妹们让年迈的岳父、岳母在一旁歇着,她们轮番上阵,抄起了各自拿手的烹调技艺,妻和二姨妹、三姨妹端上了赣南客家风味的荷包榨、粉蒸鱼、酿豆腐……小姨妹带来了梅州客家特色的盐焗鸡、牛筋丸、猪肉丸……满桌的客家美味佳肴,只听见细伢仔连连“哇噻哇噻”的惊叹声,五家亲人围坐在一张大圆桌,大团圆的喜悦弥漫在屋子里,写上了每张脸!小姨妹夹了一块软嫩油香、色质淡黄的扣肉放在岳父碗里,靠近他耳边大声道:“阿爸,这扣肉炊得很烂了,你能食得动。”岳父夹上扣肉咬了一口,满口洁白的假牙“吧唧吧唧”地轻松咀嚼着,隐约听说是阿女们特意为自己做的,连连点头:“嗯,好食。”

吃完年夜饭,小舅弟一声吆喝:“泡茶啰。”话音出口,男人女人们便起身转移到厅堂的茶几旁坐下。小舅弟抓了一撮茶叶放入茶壶内,冲入开水后,摇晃几下,略祛浮尘,把第一泡茶水倒在茶盘内摆放的卵壳杯上。然后,他又冲上第二泡,接着熟练地转动手指,将一个个卵壳杯烫洗一遍,斟上冒着热气的茶水。顿时茶香四溢,我连打了几个爽快的饱嗝,用俩指端起卵壳杯,吹了吹杯里的热气,小口啜饮。品尝着浓浓的客家“功夫茶”,回味无穷,除去年味的油腻,留下一抹清心淡雅。

这时,“吱扭”一声,有人推门而入,耳听是丕桑,便猜了个八九不离十,他微笑着朝大家点点头,从兜里掏出两个红包,递到了岳父、岳母手上,便转身匆忙离去。送走了丕桑,一泡茶的功夫,接着又是“吱拗”一声,阿峰推门进来,他用食指撑了撑架在鼻梁上的银边眼镜,环视一周,也走到岳父、岳母跟前,将红包奉上。他俩一前一后,一个是生意场上的成功人士,另一位是政府官员,两人沿着环形围屋打着圈圈,挨家挨户走个遍。每年除夕,给村子里65岁以上,曾在自己成长、求学、或创业困境中给予鼓励和帮助的阿公、阿婆送上红包,捧出滚烫的感恩与孝心!

除夕守岁,我们围坐在电视前,等待着“春晚”跨年“咣!”地一声。岳母端来了一盘热气腾腾的客家风味小吃,有萝卜粄、粟子粄、鸭子粄……瞬间刺激着大家的味蕾。这些粄类小吃,最令我嘴馋的还是鸭子粄,儿子从小闹着要来阿婆家过年,就是奔着这鸭子粄去的。每年春节,岳母盼着我们回来后,乐滋滋地搬出了自己的绝活。她系上蓝底白花围裙,先用石罐将花生米捣碎,把冬瓜条放在砧板上,用菜刀剁碎,再切上一些小块猪肉,然后将白糖、猪肉、花生、芝麻、冬瓜条放入盆内,搅拌均匀,配好馅后。接下来,妻和姨妹们个个卷起了袖子,有说有笑,给岳母打着下手。她们把糯米粉用温水揉匀,先用刀切成一个个小糯米团,再用手搓揉成圆型糯米皮,放上馅儿,包裹起来,最后再裹上一层腐竹皮,捏成鸭嘴形,故得名鸭子粄。

岳母将一个个做好的鸭子粄整齐地摆入蒸笼内,放在大锅里蒸。妻坐在灶前的小板凳上,不停地用火钳夹着一把把芦箕塞进灶堂里,“噼里啪啦”火光雄雄,翻滚的火焰把妻的脸映成了一朵桃花。大约20分钟,终于等到了出锅。我接过妻递来的筷子,夹上冒着热气的鸭子粄,吹了吹,狠狠地咬上一口,顿时香甜的馅从嘴角流出,我赶紧用舌头舔了舔嘴唇,真解馋啊!有时岳母在镇子里“小吃一条街”买的鸭子粄,大家一入口便皱着眉头,这味儿就是没岳母做的鸭子粄地道!

“赛阿公”是围屋里过年最热闹的场面,持续三天的祭典祖先活动,如磁铁般吸引着父老乡亲。年三十一大早,天刚蒙蒙亮,只听见“吱拗”一声,岳母便提着菜篮子出门了。等我们起床时,她已经从市场上买来了一只全鸡、全鱼和一刀猪肉,摆放在一个长方形的木制托盘上,托盘的左侧还平摊着一把菜刀,右侧放上纸钱、蜡烛、香、鞭炮和一瓶白酒,备好年三十祭三生的供品。吃过早餐,岳母梳了梳满头的银发,在胸前、手臂上下轻轻拍拍,把卷起的袖口放下,以示对先人的尊重!然后,岳母双手端起托盘,妻拉着我的手,与细伢仔们好似一条尾巴,“屁颠屁颠”地跟在岳母后面。

走出家门,沿着围屋环形过道,穿过一条鹅卵石铺成的花梯背小巷。从侧面进入祠堂,已是人声鼎沸,妻成了我的眼睛,她好似一位专业的讲解员,饶有兴致地主动为我解说着。大堂内,排列整齐的八仙桌上,摆放着各家各户的供品,岳母找了个空当把托盘放下。抬头看见正上方,赫然一块牌匾“豫顺堂”金光闪闪,下方悬挂着三幅水粉画像,中间是第十六世传世祖公,威严祥容,两旁是一大一小传世祖婆,大祖婆英荣福态,小祖婆浅笑和蔼。

此刻,身穿蓝布长裳,头戴黑礼帽的住持少叔,从人群中走到了神台前,他双手抱拳作揖,给大家行过礼后,高喊一声:“祭拜祖公开始!”话音传到祠堂大门外,顿时爆竹声响彻天空,烟云缭绕,仰头看见,大门两旁三尊高高耸立的石桅杆,在烟海中直插云霄,昭示着“儒林第”宗族曾经的荣耀和辉煌!爆竹声落下,少叔抱拳道:“请各家各户上香。”乡亲们挨个走到神台前,点燃三品香,面朝祖公、祖婆作了三个揖,把香插入香炉内。乘借升腾的袅袅烟云铺路搭桥,少叔滔滔不绝地口念祭文,时不时抱拳作揖,将腾云驾雾的祖公、祖婆请上了桌,共度佳节。

“儒林第”毕竟不是我的家,也早已不是妻的家,围屋里过年的喜气还浓,我们依依不舍地告别了亲人,不得不往回转了,只愿岳父、岳母两位老人家健康长寿!让我们多一些春节能有家可回,来感受围屋里浓浓的年味。 作者:李志勇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