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河畔绿意浓。
红网时刻3月26日讯(记者 肖帅)踏青无限好,江头二三月。近来难得的晴日里,不少人都动了踏青的心思。今日上午,在长沙岳麓区的湘江江滩公园,记者便看到三三两两的游人享受这一番别样的春光。
相较时下网红过誉的桃李樱花,湘江边无穷的幽幽之绿,似乎更显得有几分原生态的生机。从潇湘中路旁的沿江风光带走进江滩去,略有腥味的河水即刻扑鼻而来,加上拍打江岸的水声,虽说时节不符,却恍然就有了潇湘八景中江天暮雪的“出世”感。再返身去看身后已然绿遍的河滩,半人高的芦苇在江风吹拂下发出沙沙的声响,正是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好时节。
在这份美景中,有特意前来踏青“寻鲜”的市民。除开用脚步丈量春色外,也有市民更愿意通过双手和眼睛来发掘可食的春色。风吹草低的芦苇荡前,记者一打探,三位游人呈现了她们一上午的踏春成果:几包蒿草、两只芦笋,还有些许荠菜。
踏青游人用识物软件查询自己究竟采了何种野菜。
面对这遍地的春色,如何来辨别哪些野菜可食用,大家都没有确切的答案。在这个小小的检阅过程中,大家意外地发现,摘采了一上午的荠菜中,混入了不少同款却并非是荠菜的植物。用微信“识物”功能扫一扫发现,其中圆叶头的植物被称之为“附地菜”,和三角形叶片状的荠菜并非同一种类。而采摘最多的蒿草,大家也都不确定这与端午时节悬挂的艾叶是否为同一种类。
虽然有着诸多的不确定性,不过对这份春色应如何品尝,各位倒是早已有了谋划:“蒿草只掐芽顶的部分,回去开水汆过,切丝,是做蒿子粑粑极好的原材料;荠菜则最好连花带根一起摘,这种根株完整的,拿去煮鸡蛋才有祛湿的效果。”
你能分清吗?右边这支带有三角形果实的才是荠菜。
随手采摘的野菜,应该如何确认其食用的安全性呢?记者随后采访了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的医生李仲普。他告诉记者,初春时节在田野间挖野菜尝鲜原是个代代相传老习俗,识别野菜多半是靠经验识得。如今这种需求变少,反而让大家对野菜对认识变得“生分”了。以荠菜为例,李仲普表示,实际上其植株顶端这些小小的三角形其实是荠菜的果实,而非叶子,也确实正是要这种带有三角形果实的荠菜,才具有祛湿的功效。
不过总体来说,李仲普建议大家还是要抱着谨慎的态度采食野菜。“像蒿草这种还好,和艾叶同属一个科目,艾叶晒干也是一味中药;即便混食也没有大问题;但像有的市民还会上山摘蘑菇,这就要小心了。识物软件也并不百分百准确;蘑菇也并非说只是鲜艳才有毒;万一误食了,受害的就是自己。”
来源:红网
作者:肖帅
编辑:张立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21/03/26/9130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