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青海省西部,有一个美丽的湖泊,这个湖泊的面积达到了5856平方公里,被誉为“天空之镜”,在湖岸边行走,仿佛置身天空,置身云海。在湖边没有绿草,也没有花朵,甚至在湖里也没有鱼儿,只有一望无际的白,在很多时候除了风声,你什么声音都听不到。这座湖,不仅是人间仙境,也是一座名副其实的“金矿”,它的价值还得从“盐”说起。
“可以食无肉,不可食无盐。”可以说自古以来盐都是经济的命脉之一,在古代食盐不仅影响着老百姓的生活,同时也直接影响到朝廷的财政收入。
《清史稿.食盐盐法》中便有记载:“乾隆十八年,计七百一万四千九百四十一两有奇。光绪末,合课婺计共两千四百万有奇。宣统三年,度支部豫算,盐课收入约四千九百万有奇。”
当然,随着科技的发展,采盐的方式更加的多种多样,但如果不是直采,那么不仅要麻烦很多,与此同时成本也要高很多。
察尔汗盐湖,便是一座天然的盐库,是中国现如今最大的一个盐湖,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内陆盐湖之一。
我们知道青海省是全国盐产量最重要的地区,而察尔汗盐湖便是青海省最大的“盐袋子”,察尔汗盐湖各种盐总储量超过600亿吨,可供全世界的60亿人口食用1000年。
除此之外还有闻名于世的光卤石,镁、锂、硼、碘等多种矿产,有专家预估,察尔汗盐湖资源的总价值,超过了12万亿人民币。
关于这座“大金库”的形成,那也是相当的具有渊源,察尔汗盐湖是柴达木盆地最低洼和最核心的地带。几亿年前,柴达木这里曾是万顷汪洋大海。后来青藏陆地隆起导致海陆变迁,木变成了盆地,并形成湖泊。
当然,最大的一个湖泊便是察尔汗盐湖,这里成为了食盐和各类矿产的摇篮。为了保护察尔汗盐湖,甚至还安置了部队,长期的驻守在察尔汗盐湖。
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我国化肥生产空白一片的时候,国家便利用察尔汗盐湖的资源,建立了钾肥生产厂,节省了很大的一笔外汇开支。
到国家“七五”期间,青海钾肥扩产,被列为国家“七五”重点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在1986年破土动工,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察尔汗已经成为了国内最大的钾肥生产基地。
2002年6月30日,被列为国家西部开发的首批十大重点项目之一的青海钾肥100万吨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如今已经成为了我国的农业发展和青海经济建设的重要依丈项目。
当然,这座“大金库”的开发工程,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插不上手的,如果有机会,可以去察尔汗盐湖游玩。很多地方已经开发建设成为景区了,比如“万丈盐桥”便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景点。一座湖泊带动了青海的采盐业、矿产业和旅游业,堪称是“天赐之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