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是第25个世界湿地日,今年的主题是“湿地与水”。湿地与水之间同生命、互相依的关系,湿地与你我密不可分的关联,越来越受到重视。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千百年来,湿地承载着“在水一方”的意境。那些诗与远方的美好,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里绚烂繁荣,也滋润着无数诗人的向往牵念。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让湿地成为人民群众共享的绿色空间,是人民日益增长的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
保护湿地,只是为了留住远方和窗外的美景吗?其实,湿地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重要。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偏少。而湿地则是水的储存库和无数生命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全国湿地维持着约2.7万亿吨淡水,保存96%的可利用淡水资源。每公顷湿地每年可从水体中去除1000多公斤氮和130多公斤磷,为降解污染发挥了巨大的生态功能。也就是说,湿地为人类提供、保存并过滤了大部分可利用淡水,支撑着我们的生存和经济发展。
作为水生动物、两栖动物、鸟类和其他野生生物的重要栖息地,湿地是名副其实的“物种基因库”。我国湿地有植物4220种、湿地植被483个群系,脊椎动物2312种,其中鸟类231种。湿地储存的泥炭,对稳定温室气体排放、减缓气候变化意义重大。可以说,湿地对维护我国生态、粮食和水资源安全都具有重要作用。
我国湿地总面积(不包括港澳台)5342.06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比率为5.56%。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原山区都有湿地分布。但由于环境污染、过度开荒、围海养殖等种种原因,湿地资源一度遭受严重破坏,生态功能也因此受损。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湿地开垦面积达1000万公顷,全国沿海滩涂面积削减过半。湿地保护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近年来,我国对湿地保护的重视明显加强。“十三五”期间,我国统筹推进湿地保护与修复,增强湿地生态功能,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全面提升湿地保护与修复水平。五年来,新增湿地面积300多万亩,湿地保护率达到50%以上。目前已初步建立起以国际重要湿地、国家重要湿地、湿地自然保护区、国家湿地公园为主体的全国湿地保护体系。
为了强化湿地保护和修复,湿地保护法草案日前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这是我国首次专门为保护湿地立法,湿地保护走上了法治化新征程。
“针对湿地保护专门立法,有利于从生态要素、生态空间、生态系统三个层面出发,建立覆盖全面、体系协调、功能完备的湿地保护法律制度体系,为强化湿地保护与修复提供法治保障。”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法研究中心主任杨朝霞说。
湿地保护,需要法律保驾护航,但更要从你我做起。我们要积极恢复湿地、保护湿地、合理利用湿地,在湿地范围内不过度放牧和过度捕捞,在湿地周边不乱搭私建,不丢弃废弃物。
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保护大美湿地,也保护我们更加美好的未来!
记者胡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