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时低至一折”“坐飞机比火车还便宜”……由于最近许多人选择“就地过年”,航空公司、假日酒店为了提高客座和入住率而纷纷放出低价,出现了难得一见的“春节折扣”。
图片来自央视新闻画面
原本是出行旅游旺季的春节假期,票价房价却按淡季价格出售,这让不少消费者担心:机票酒店价格“跳水”,服务会不会也跟着“缩水”?按照过去一段时间以来媒体曝光的消费问题来看,这种担心并非空穴来风。
对于航空公司,消费者除了担心乘机服务质量降低之外,更多的是在出票和退改签环节。有的航空公司明明是根据市场行情“客少座多”而不得不出售部分低价机票,却偏要冠以“特价机票”的名目,故意给旅客退改签增加成本。既不厚道,更利于当下疫情防控的情势;而有的航空公司甚至推出“一人多座”,让旅客除了购买自己机票本来的座位之外,还额外选择付费买下多买一个或几个座位,航空公司却对疫情防控期间理应为旅客提供“间隔就坐”这一项服务绝口不提。
而对于酒店来,服务“缩水”更是可能涉及到方方面面。比如因防疫期间入住率较低,酒店为了降低人工成本而关闭部分配套设施,又如餐饮区减少服务员甚至仅开放部分餐厅等。
如果说上述服务只是单纯涉及到运营成本、尚且可以忍的话,那么航空公司、酒店等企业在疫情防控方面服务打折,则有可能会触犯公共安全罪,应该受到零容忍。
其实要想成为市场上的“常胜将军”,不仅要能在旺季扛得起客流量、赚得盆满钵满,也得有在淡季攒路人缘、赚口碑的能力。
以近期在航空业圈内流行的“周末随心飞”体验活动为例,打价格战、薅消费者羊毛都不如切实服务好每一次乘机,并与各地文旅部门合作推出若干条优选旅游线路,在给消费者带来优质选择的同时,也在淡季吊足了消费者胃口、给自己攒够了潜在会员客户。
酒店业更需要转型,把周边游的“熟客”服务好,通过深度运营周边短途出行拓展新的业态,以增加复合收入。
每一次行业发生深刻变革的转型期,都有一些企业踏准了节奏而成功升级,也有把一副好牌彻底打烂的典型。只有回到“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起点,不断提供符合消费者需求、甚至超出消费者预期的产品和服务,才能在逆境中突围,成为“常胜将军”。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 刘冉冉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胡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