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眼里,武汉并不算是一座旅游城市,最有名的景点除了黄鹤楼,似乎并没有什么其他的可以令人印象深刻了。也就是说,武汉著名的旅游景点很少。
但实际上,这座以“大”为名的城市,藏着许多经典、好玩、有意思的地方,但因宣传不到位而鲜为人知,也就给外地游客造成一种“武汉除了黄鹤楼就没其他可看景点“的初步印象了。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黄鹤楼虽名声在外,但在武汉名胜中,它仅是其一。
尤其是“武汉三大名胜”组合中,黄鹤楼显然并不是这座城市“唯一”可看、可去、可一探究竟的地方。
武汉除了黄鹤楼,晴川阁和古琴台更为细细品味,名气虽不及黄鹤楼,但小众身份下,却是极为雅致、古典,为繁华闹市中不可多得两个寻幽之处。
晴川阁立于汉阳龟山东麓禹功矶上,始建于明嘉靖年代,取名于“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之诗句。
这座幽静、别致的建筑并与禹稷行宫、铁门关等组成了一个大的古建筑群,为晴川阁景区。
它北临汉水,东濒长江,与武昌蛇山黄鹤楼隔江相望。此般一“龟”一“蛇”,一楼一阁,在万里长江上唯此一处,有“三楚胜镜”和“楚天第一名楼”之称。
它最早是因明代汉阳知府在修缮南宋绍兴年间的禹稷行宫时而增建,但不曾想在四五百年后的今天,这座当时增建的楼会比800多年前的禹稷行宫更受武汉人关注。
晴川阁为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门窗栏杆为木质,红墙朱柱,朱漆彩绘,重檐歇山顶黑筒瓦屋面,屋面四角向外伸出,深出檐,高起翘,正下悬挂"晴川阁"金字巨匾。
在其北侧,有一个非常秀气的园中园,园中竹木葱茏,瘦石嶙峋,幽静雅致,四季有声。西南侧则是禹稷行宫,原名禹王庙,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但800余年间数遭毁坏,现存建筑为清同治三年重修。
而铁门关则“单独”在一旁,连着龟山东头。昔日,它一直是武汉重要的军事要塞,始建于三国时期。今日,它是晴川大道上的一座“城楼”,城楼之下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历史的厚重,城市的文化,川流不息。
“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一客荷樵,一客抚琴。”
古琴台是武汉三大名胜中,规模最小,环境最是清幽的地方。
古琴台又名俞伯牙台,地处武汉汉阳区月湖之畔,始建于北宋,重建于清嘉庆初年,有“天下知音第一台”之盛誉,是中国音乐文化古迹。
据《吕氏春秋》、《列子》等记载,春秋战国时期俞伯牙于此弹奏一曲《高山流水》,山上的樵夫钟子期能识其音律,知其志在高山流水。
伯牙视子期为知音,并相约一年后重临此地。当伯牙依约回来,子期已病故,伯牙悲痛之余,从此不复鼓琴,史称“伯牙绝弦”。天下之大,知音难觅,如此情感,芸芸众,生寥寥无几。
走进古琴台,目之所及、所到之处皆是庭院、林园、花坛、茶室等,布局精巧、层次分明,它东对龟山、北临月湖,充分构成一个广阔深远的艺术境界。
由于周边林木葱郁,恍若城市建设在森林中,而显得古琴台更幽抚琴的清幽之意境。
在武汉三大名胜中,黄鹤楼的名声最是响亮。
江南三大名楼之一,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之美誉,从最早的军事楼到后来的观赏楼,它因唐代大诗人崔颢和李白而闻名于世,流传千古。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当年,崔颢的这一首《黄鹤楼》,不仅令黄鹤楼名扬四海,更遭诗仙李白羡慕、嫉妒,模仿写了一首《登金陵凤凰台》。
黄鹤楼自三国时期始建以来,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了,它位于武汉三大名镇之一的武昌,立于长江之畔的蛇山之巅,是外地游客初至武汉必去观光打卡的地方。
楼高5层,总高度51.4米,建筑面积3219平方米,每层大小屋顶交错重叠,翘角飞举,散发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和神韵,并与蛇山脚下的武汉长江大桥交相辉映,与晴川阁隔江相望,是一座现代与古典相融合的人文自然景观。
尽管它早不是1800年前的那一座楼,其旧址也因修建武汉长江大桥而被占用,但今人之怀古,登高望远,依然充满情怀之寄托,看万里长江浩浩荡荡,观大江之城谈古论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