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气网讯 如果用一种颜色来形容东北的冬天,相信90%的人会选择白色。毕竟,在大多数人的眼里,东北的冬天都是酱婶儿滴——
隆冬时节,黑龙江一派冰雪风光。(周智勇/视觉中国)
或者酱婶儿滴——
吉林省舒兰市新安乡围山村雪景怡人。(刘孟贵/视觉中国)
但是,作为土生土长的东北人,小编可以很负责任地说,东北的冬天,绝不仅仅是白色的。这里,还有热情的红色、神秘的黑色、静谧的蓝色、梦幻的紫色和温暖的黄色……
热情红
东北的冬天,无疑是漫长的。每年从9月份开始,黑龙江北部就早早进入到了气象学意义上的冬季。从气候数据来看,哈尔滨、长春、沈阳三个省会级城市平均冬季时长分别为204天、194天和181天,而整个东北地区冬季最长的地方在大兴安岭,达到了237天,这意味着,当地人一年中将近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过冬天。
那么,靠什么熬过这漫漫冬日?答案就是,热情!漫长的冬日,磨炼出了东北人热情的性格,也激发了他们对红色的偏爱。屋檐下的红灯笼,窗户上的红窗花,孩子手里的冰糖葫芦,酸菜白肉火锅里的血肠……东北的冬天,红色随处可见。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屋檐下的红灯笼格外醒目。(刘积舜/视觉中国)
不过最经典的,还属兼具时尚感和保暖性的东北花棉袄。红+绿的配色,再加上大朵的牡丹花,这股时尚届的“最炫东北风”不仅曾经刮到了戛纳电影节的红毯上,还一度掀起了一股P图热潮。你的手机里,有没有一张PS的东北花棉袄照?
辽宁沈阳,身穿花棉袄的舞蹈演员们正在表演。(小沈阳/视觉中国)
神秘黑
说到水果界的黑暗料理,东北的冻梨绝对榜上有名。在南方人眼里,这一坨黑黢黢、硬梆梆的冰疙瘩,散发着让人望而却步的神秘感。而对东北人来说,它可是冬天必吃的美味。
北方吃冻梨的习俗至少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最早可以追溯到辽代。这和寒冷的气候有着直接的关系。东北的冬天,全天气温都低于0℃的天数很多,沈阳平均每年有70天左右,长春100天左右,哈尔滨112天左右,而最北边的漠河,能达到将近147天。而这其中,还不乏-20℃甚至-30℃以下的严寒天气。特殊的气候造就了冻梨这款特殊的美食。
这也是为什么在东北人眼里,冰箱里冻出来的冻梨并没有灵魂的原因。
临近春节,黑龙江佳木斯采买年货的人们正在挑选冻梨。(肖殿昌/视觉中国)
虽然冻梨的细胞壁在冷冻过程中会被破坏,流失少量维生素和蛋白质,但其大部分的营养还是被保留了下来,而且解冻后汁水更多,口感更好。在“豪横”的东北大餐之后,来一口清凉的冻梨,不仅解油腻还能助消化,那感觉就一个字,美!
深邃蓝
进入12月份,位于吉林省西北部的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平均气温已经低于-10℃。其境内的查干湖进入冰封阶段,湖面变成了深邃的蓝色。在这片蓝色下面,正孕育着丰厚的收获。
2018年12月14日,查干湖已经封冻。(签约供稿人/视觉中国)
到了12月下旬,当地的平均气温会进一步下降到-15℃左右,查干湖的冰层厚度逐渐达到40厘米以上,这也是查干湖冬捕条件的硬性指标。一年一度的查干湖冬捕,就此拉开大幕。
查干湖冬捕的历史记载同样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前的辽代。如今,它已经成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百大美景奇观,也成为了东北的冬天里,一场盛大的原生态旅游盛会。
2019年12月27日,查干湖冬捕吸引各地游客前来围观。(一土/视觉中国)
这一传统的渔业生产方式能够一直延续至今,是因为冬季捕鱼易于保存运输;是因为传统的捕鱼方式能够避免现代机械对湖水的污染,保护湖区的生态;更是因为这是一份冬日里难得的丰收喜悦。
梦幻紫
很多人对东北冬天的渴望,都是源于对雪的渴望。坐落在黑龙江双峰林场里的雪乡,就是凭借着得天独厚的雪资源,成为了近几年来风靡全国的网红打卡地。
这里,每年十月至次年四月都有可能出现降雪,降雪期长达7个月,年平均降雪日数达到了53.1天,是北京的4倍多。
夜色中的雪乡童话感十足。(程越峰/视觉中国)
雪乡的雪,并非只有单调的白色。到了夜晚,在灯光的加持下,白雪被披上了一层梦幻的紫色,像极了童话世界。
温暖黄
东北的冬天,也不缺温暖的黄色。一锅热气腾腾的粘豆包,吃起来暖心又暖胃;挂在屋檐下的玉米,展示着生活的富足。
黑龙江佳木斯靠山屯,刚出锅的粘豆包。(肖殿昌/视觉中国)
最让人惊艳的,则是在冬末春初时节,绽放在冰雪中的冰凌花。这一抹黄色,也为东北寒冷的冬天画上了一个温暖的句号。
吉林省吉林市磨盘山,冰凌花在冰雪中盛开。(朱万昌/视觉中国)
东北的冬天,寒冷却不萧条,漫长却不枯燥。它可寒可暖,可盐可甜。在你的眼里,东北的冬天,又是什么颜色的呢?(策划/张方丽 数据支持/高菲 王天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