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曾大家介绍过一个叫做“八里甸”的胶东村庄,或许有的朋友还有印象。这个村庄位于威海乳山市大孤山镇境内,是近现代文化名人于清泮的故乡。
不过,笔者第一次听说“八里甸”这个地方,并非是去参观于清泮故里,而是因为一位想寻找莱阳祖籍地的李姓朋友。
原来,八里甸村除了于姓人之外,还有一支李姓人。他们族中世代相传,祖先是清初从莱阳县迁来。至于迁徙地点,虽然有“蚬子湾”等说法,但多年来一直没有找到精确的迁徙地。为了寻根,他们曾在网络上发过一条信息,笔者也由此知道了“八里甸”李氏与莱阳县的这段渊源。
起初,笔者以为这只是个例。但接下来查阅乳山资料发现,当地与老莱阳县有关的姓氏不在少数,实际上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丁、隋、崔、宫等乳山常见姓氏,也有这种情况。
比如,距离八里甸村不远的大孤山镇河东村有不少丁姓人,根据《乳山市志》记载,他们的祖先就是明万历年间从莱阳县的团旺迁来。
又如,诸往镇诸往村的隋姓,根据记载为明初从莱阳县曲坊村迁来。
又如,乳山城郊的崔家以及石硼崔家、车道等处的崔姓,根据记载是明代从莱阳县的“桃花寨子”迁来,即与现莱西店埠桃花寨子崔氏属于同族。
再如,崖子镇青山村及周边村庄之宫姓,源自莱阳濯村,金元之际东迁至此。
值得一提的是,崖子镇境内除了青山宫氏之外,崖子孙氏、马石店荀氏、东尚山刘氏也与莱阳县有渊源。
对胶东区划沿革历史比较熟悉的朋友或许会说,崖子镇的大部分区域,在明代和清前期本来就属于老莱阳县的青山乡管辖,当地姓氏与莱阳有渊源是很自然的事情。这种说法的确有一定道理。不过,即便把崖子镇暂时排除在外,其他原属宁海州的村庄,也有很多与莱阳有关的例子,河东丁氏、诸往隋氏、车道崔氏,都属于这种情况。
实际上,我们在选取例子的时候,已经刻意把迁自海阳辖区(虽然在清代雍正之前,海阳亦是老莱阳县的一部分)的情况忽略,只是留取了现在莱阳和莱西两市范围内的迁出地。如果把海阳也算进去的话,数量会更多,毕竟海、乳两地唇齿相依,民间互动一直比较频繁。
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莱阳姓氏迁徙到乳山境内?很少能看到正式文字记载的原因,比较常见的口头传说就是:要么避难,要么逃荒。
育黎镇塔庄倪氏,相传古代就是因为避难而从莱阳县迁出。他们被称作“秤砣倪氏”,祖居地为莱阳的瓦马(现莱阳市万第镇境内)。传说莱阳瓦马的倪姓先祖因为秤砣而得罪了官府 ,族人四下逃散,有的迁到了海阳的山里,有的迁到了塔庄,有的继续向东迁徙,到了文登、荣成一带。
先民们之所以相中了这块地方,或许是因为当时还没有乳山县和海阳县,这里距离宁海州城和莱阳县城都很远,算是一个官府管控相对薄弱的地方,又有大片土地可供耕种。一传十、十传百,来此避乱垦荒就逐渐成为一件比较流行的事情。因而莱阳县众多姓氏纷至沓来,形成了后来的局面。
当然,如此普遍的姓氏迁徙,也不排除有明代中前期官方组织移民的原因。乳山和老莱阳县之间的这种姓氏上的联系,也算是胶东区域一个值得研究的人文现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