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 歆
郭红松绘
广东汕头小公园骑楼群。
丁俊豪摄(人民图片)
一
站在汕头大街上,才忽然发现,之前我对汕头并不了解。
尽管40年前,汕头便与深圳、珠海、厦门以“改革开放经济特区”名闻全国,那时候报纸刊物的介绍、街头巷尾的议论,以及稍后一些的电视、电影,把这四座城市强势推到世人面前。但是安静下来细思,在这四个第一批“经济特区”中,要是下笔书写的话,汕头是最不容易让人马上进入书写状态的城市。很难一下子找到走进这座城市的“钥匙”。对于没有到过汕头的外地人,那就更是一片茫然。不像深圳珠海,即使没有去过,依靠各种媒介,也能说上一二。
想起1992年,我在细雨之中匆匆走过汕头。那是从深圳到珠海的一次匆忙“过渡”。当时只是住了一晚,没有时间深入了解,也就无法与其他城市进行细致对比。以后竟再没有机会来过,于是经年累月下来,汕头给我留下遥远而模糊的印象,甚至怀疑自己是否去过,陷入只知道潮汕文化却又不能具体表述的尴尬之地。
汕头没有埋怨我。她在2020年岁末,召我前往。
时隔近30年,“汕头”两个字重新推到我的面前。
当年把汕头设为“经济特区”,是考虑到东南亚国家的潮汕籍华侨华人众多,便于加强与东南亚的经济往来,还能在招商引资方面带来便利。除了改革开放初期的这个特色,汕头还有什么?显然需要我走近,再走近。
从广州白云机场起飞,落地揭阳潮汕机场,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中,脑子里始终没有退却这个思考——如何走近汕头。打开汕头大门的钥匙,到底藏在哪里?
二
走进“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
第一个吸引我的内容,是关于“世界记忆遗产”的介绍。截至目前,在全世界192项文献遗产入选名录中,中国有11项入选,包括《黄帝内经》、甲骨文、清代内阁秘本档、纳西东巴古籍等,还有一项与汕头有关,是“侨批档案——海外华侨银信”。简称“侨批”。
侨批?恕我孤陋寡闻,完全不了解。
我慢慢读。
侨批,或称“批”,在潮汕话中,把“信”念成“批”。许多时候,“侨批”还被称为“番批”或“银信”。海外华侨华人通过海内外民间机构汇寄国内的汇款暨家书,在福建、海南和广东潮汕等地,作为“信、汇”合一的特殊邮传载体,曾经存在了150年,直到上世纪70年代才终止。
我感到一扇门在我面前慢慢打开。
三
早在唐宋时期,汕头就是海上贸易的重要港口。到了1860年,汕头被迫开埠,中西方文化、习俗、信仰在此激烈碰撞,也让临海的潮汕人最早接触了外来思想。后来,随着人口不断增长和农田耕作条件恶化,在内外因的强大作用下,汕头人只好离开故土,开始出外闯荡。汕头人把出洋谋生称作“过番”,而“过番”的人则被称为“番客”。
也就是在“过番”的命运颠簸中,潮汕人几乎遍布整个东南亚,甚至远洋到美国、加拿大、新西兰等国家,如今在世界100多个国家中,都有潮汕人奋斗的足迹。
远离家乡、远离亲人,依靠什么维系与家乡亲人的联络?好像只有家信,还有通过汗水、鲜血乃至生命挣来的银两。这是中国人与家乡、与亲人进行亲情联系的常规动作,也是中国人重视家庭、不忘血缘之亲的传统美德。他们无论走多远,哪怕到了天涯海角,也会想尽一切办法与故乡取得联系,永远不会忘记家乡。这样的理念深扎在第二代、第三代的内心深处……
寄回血汗钱,大家都能理解个中含义。那么,跨越大江大洋的家信呢?那些“番客”在不大的纸片上,在有限的空白处,最想给家人留下什么文字?
陈列馆里那一封封百年前的侨批复印件,给了我们清晰的答案。
在“某某双亲大人安启”“某某双亲大人玉剖”“某某吾女儿”或“某某吾儿”的字迹下,我看到了这样的字句——
“……自小听母亲之言……”
“……吉平安、勿劳累……”
“远隔天涯,未免心殊念念也……”
虽然都是家长里短的絮语,却饱含无尽的思念和牵挂。不仅顾及家事,也有国家危难之时的勇敢呐喊。
抗日战争爆发后,身在海外的汕头侨胞,还给延安寄去侨批。“……祖国抗战之养成爱国热忱……实行游击战争以牵制和消耗敌军……抗日战争民众运动……海内外人士纷纷赐予物质精神援助……谨致民族解放敬礼。”
除了侨批上的文字内容,还有写侨批者的故事,也是侨批文化的组成部分。
当地有个专门写侨批的老者叫洪铭通,曾写过数以万计的侨批。他为人耿直,做事坦荡,还给自己定下一个规矩——“四不写”,即“钱银数条不清者不写;夸大儿孙不肖引以同情而求多寄钱者不写;伤天害理唆间人家孬话者不写;有辱国格装穷叫苦者不写”。
这位书法艺术与处事原则都令人尊敬的洪姓老者,被四里八乡尊称为“写批洪”。
侨批,是外地人打开汕头大门,了解汕头历史文化和风俗民情的一把钥匙。
侨批是思念、情怀、信念,还是一种坚韧。150年来,那些飞掠大洋上空的数不清的侨批,已经深扎汕头人的内心,影响汕头人的精神和思考。
四
走出陈列馆,在小公园开埠区一带漫游,看着那些不同风格的异国建筑,再想到陈列馆里的历史,所有来到汕头的人想必已经有了对汕头的理解——忠厚诚信、自强不息、家国情怀。
这是汕头特色,也是汕头精神。当然,这是我的“钥匙”,这是我的理解。
你呢?你若想要找到自己的理解,想要找到属于自己的“汕头钥匙”,那就一定要去汕头、读侨批。
有了这样的了解,犹如有了行走汕头的指南针,然后再去游览汕头的迷人风光,再去领略闻名遐迩的汕头小吃,也就对当下的汕头更加理解,也就能把汕头看得更加清晰。
别再等待,看完侨批再去看古老的石炮台,去看樟林红头船,去看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去看“亚青会”建设场馆,去看南澳岛……站在北回归线下慢慢回味,原来,汕头如此深厚,如此博大,如此震撼,如此温暖。
(武歆,现为天津作协副主席,著有长篇小说《陕北红事》《密语者》《树语》《延安爱情》等九部,在《人民文学》《当代》等发表中短篇小说数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