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一处文化旅游项目。苏锐摄
记者1月21日从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2020年,全省文化和旅游厅抓实重点文旅项目建设。深度融合文化创意和精品旅游产业专班工作,加大对重点项目督导调度与支持力度。完善全省文旅重点项目库建设,济南明水古城、聊城高唐书画文创产业园等166个优质文旅项目纳入省级重点项目库,计划总投资4944.1亿元。济宁尼山圣境、泰安新闻出版小镇、临沂彩虹小镇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前三季度全省文旅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投资超过273亿元。大力实施招商引资,组织开展“知名文旅企业家山东行”“2020好客山东文旅项目云招商”等活动。
促进产业发展质量提升。编制出台《山东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印发实施《全省精品旅游景区创建行动方案》,东营黄河口旅游区、临沂萤火虫水洞·地下大峡谷新晋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青岛奥帆海洋文化旅游区列入国家5A级景区创建名单。省政府印发山东省省级旅游度假区管理办法,日照山海天新晋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加快威海好运角、烟台金沙滩等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储备培育。大力发展全域旅游,5个县(市、区)入选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数量居全国第一;认定枣庄市山亭区、临沂市河东区等10家单位为第二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将临沂市蒙阴县等5家单位列入第三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重点培养单位名单。印发出台《山东省精品旅游镇村评定管理办法(试行)》《山东省精品文化旅游小镇评定标准》《山东省精品旅游特色村评定标准》《关于推进村庄景区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开展精品旅游镇村创建,推进村庄景区化建设,推动成立山东省乡村旅游协会。公布全省精品旅游特色村(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62个,山东省24个村庄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居全国前列。实施“文旅+”工程,制定出台各类规范标准,培育康养旅游、工业旅游、体育旅游和研学旅游等新业态,推出各类省级示范基地131家,产业融合发展态势不断增强。持续推动文化和旅游创意产品开发,组织参加2020中国旅游商品大赛,获金奖2项、铜奖4项,金奖总数全国第一;2020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获金奖6项、银奖13项、铜奖6项,获奖数量居全国前列。济宁市《去圣地,寻找中国人的精神密码》研学旅游项目,成功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20年度“港澳青少年内地游学推荐产品”。
培育壮大文旅市场主体。推动文化产业园区基地规范化建设,台儿庄古城文化产业园被命名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青州中晨书画艺术产业园获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资格,数量位居全国首位。精品旅游产业5个集群入选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库(第二批),总数达9个,数量居“十强”产业第一;2家企业入选集群领军企业库(第二批),总数为7个。文化创意产业3个集群入选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库(第二批),总数达6个;2家企业入选集群领军企业库(第二批),总数为5个。新评定16家星级饭店,3家“金叶级”绿色旅游饭店,青岛东方影都融创万达文华酒店、烟台鑫广万豪酒店新晋为五星级旅游饭店,对39家星级饭店予以摘牌取消星级。银座旅游集团、东营蓝海酒店集团、青岛尚美生活集团、青岛都市酒店集团4家旅游饭店集团入围全国酒店集团50强,总数居全国第4位。蓬莱八仙过海旅游、费县天蒙旅游等13家文化旅游服务企业入选山东省服务业高端品牌培育企业,占总数的19.4%。
责编:吴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