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开年,一场源于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席卷全国,31个省市均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纷纷采取封路、居民居家隔离的极端防疫举措,但疫情仍然快速发展,防疫形势十分严峻,给本就处于增速下滑态势的经济造成巨大影响,而旅游业更是首当其冲,正面临严重危机。2月3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提出,“要密切监测经济运行状况,聚焦疫情对经济运行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做好应对各种复杂困难局面的准备。”因此,有必要分析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并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一、新冠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
(一)宏观层面:对旅游业的总体影响
从短期来看,由于疫情的快速发展和异常严格的防疫措施,近期旅游业几乎处于停滞状态。1月24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下发《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全力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暂停旅游企业经营活动的紧急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全国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暂停经营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旅游产品。此外,全国各地的景区、文化娱乐场所相继暂停运营。以2020年春节黄金周数据为例,参照2019年春节期间全国旅游接待总人数约4.15亿人次、旅游收入约5140亿元,结合近3年增速测算,正常状态下2020年春节期间旅游接待总人数、旅游收入预计达到4.5亿人次、5500亿元,而受疫情影响,这部分收入将损失绝大部分。据专家估计,防控到位的话需要2-3个月的时间打赢这场防疫战,再加上恢复期,半年时间内旅游业都将极其困难。
从中期来看,以一年时间为周期,参照2003年SARS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进行合理推测,此次新冠疫情不管是从影响的地域范围、发展的速度还是采取的防疫措施、民众的恐慌心理来说,都比2003年SARS疫情严重,可以想见对旅游业的影响也比2003年大。SARS疫情导致当年国内出游的客流量同比增速骤减13个百分点,旅游业总收入增速更是降低了28%。由于此次疫情更为严重,预计客流量和旅游收入的影响将比2003年更大,但具体数据暂时无法判断,因为此次疫情非常复杂,发展速度远超当年,因此不能简单类比2003年情况,具体影响程度需持续关注疫情变化情况。
从长期来看,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有限,疫后将快速恢复。只要疫情得到控制,政府对旅游业的支持措施和旅游企业的应对措施得当,被疫情暂时压抑的旅游需求将得到极大释放,我国旅游产业基础、便捷的交通条件等将促使旅游业迅速恢复。从2003年SARS疫情过后的旅游业发展来看,2004-2007年我国国内旅游出游人数分别增长26.6%、10.0%、15%、15.5%,旅游业收入增速分别为36.9%、12.2%、17.9%、24.7%,可见旅游业在疫情后的第二年即回到了正常的运行轨道。与2003年相比,当前旅游产业已进入全域旅游、文旅融合的纵深发展阶段,旅游已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因此疫后也将恢复得更快。
(二)中观层面:对不同类型旅游的影响
从国内游来看,由于国内各大景区、文化娱乐场所纷纷关闭,各类文化旅游活动取消,各地居民都闭门不出,民众的恐慌空前强烈,居民别说旅游就是连出门都不敢,所以中短期内疫情对国内游的影响显然会非常大。
从出境游来看,随着1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虽然世卫组织认为没有必要采取限制国际人员流动的措施,但根据国家移民管理局数据,截至2月5日,澳大利亚、美国、日本、俄罗斯、菲律宾、哈萨克斯坦、捷克、科威特、新加坡、意大利、越南、朝鲜、斐济等50多个国家禁止中国人及近期到过中国的游客入境,另外40多个国家采取体温检测和疫情筛查等入境管控措施。此外,自2月3日起,全国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暂停办理港澳旅游签注,同时建议尽量不安排出国出境旅游活动。这些出境管控措施,将对出境游造成极大影响。
从入境游来看,根据国家移民管理局数据,截至2月5日,阿曼、马尔代夫、以色列、意大利、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帕劳、伊朗等国家取消与中国之间的直飞航班。另外,禁止近期到过中国的游客入境的管控措施,也会使得这些国家居民暂时不会选择到中国旅游。与2003年SARS疫情相比,由于当年疫情并未列为国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以出入境管控并没有那么严格,当年中美、中日、中港的客流量损失平均为20.2%,其中SARS导致的赴美客流减少38.9%, 3-6月SARS高峰期入境客流仍有500-900万人次/月,而此次疫情100多个国家的出入境管控,对于入境游的影响将会更大。
(三)微观层面:对旅游行业各类主体的影响
旅游业涉及面广,包括景区、旅行社、酒店/旅馆/民宿、餐馆、旅游购物、在线旅游企业等各类主体,都将深受影响。
受影响程度最大的当属旅行社和在线旅游企业。《通知》明确要求全国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暂停经营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旅游产品,导致这两类企业业务完全停止。春节黄金周对于旅行社来说非常重要,前期投入都打了水漂,并且未来三个月可能都没有收入,但人员工资、租金等均需要正常支出;携程、马蜂窝、驴妈妈、同程等在线旅游企业影响也较大,近期都在忙着给游客办理退订业务,几乎每家企业都需要为这场疫情提供巨额的垫资保障金,据报道至1月30日马蜂窝已为消费者退款垫资5亿多元。而景区、酒店/旅馆/民宿、餐馆、旅游购物、旅游文创等消费场景类企业近期收入也将受到极大影响,有的旅游企业已经给员工放三个月假。
以旅游行业上市公司为例,自1月20日疫情不断升级以来的短短7个交易日内,旅游酒店板块整体下跌高达18%,在沪深61个行业板块中跌幅最大。其中,中青旅、西安旅游、云南旅游、张家界、腾邦国际、首旅酒店等上市公司下跌幅度均超过20%。另外,和旅游行业密切相关的民航机场、工艺商品版块跌幅也较大。这些数据初步反映出资本市场对此次新冠疫情影响下旅游行业未来发展的担忧。众信旅游、九华旅游、桂林旅游等上市公司最新公告表示,短期经营将不可避免受到影响,由于此次疫情发展趋势尚存不确定性,目前无法准确预估其影响的时间和程度,但普遍对疫后发展持乐观态度。
二、应对措施建议
(一)提供普惠性和差别化相结合的政策支持
综合考虑新冠疫情对旅游行业产生的巨大影响和中青旅、驴妈妈等旅游企业的公开呼吁,建议在国务院已经出台的疫情期间旅游企业税收优惠、文化和旅游部出台的暂退旅行社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等政策基础上,在融资、劳资、补贴、保险等方面适时出台系列扶持政策。
1、为信用状况良好的旅游企业提供信贷和贴息支持
为了缓解旅游企业近期的资金压力,建议文化和旅游部利用与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建立的部行合作机制,鼓励银行对发展状况和信用状况良好的旅游企业,给予信贷支持,适当下调贷款利率。引导地方政府从文化和旅游产业专项资金中划拨一部分资金,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优质旅游企业银行贷款给予贴息支持。
2、缓缴旅游企业员工社保和公积金
短期内旅行社、在线旅游平台、景区、酒店/旅馆/民宿等旅游业相关主体的收入将受到巨大影响,而人员工资、房租等各项成本需正常支出,其中人员工资占比较高,企业压力很大。建议文化和旅游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对旅游企业给予缓缴一年的员工社保和公积金政策支持,一定程度上降低旅游企业成本和裁员风险。
3、设立旅游行业疫情扶持基金和政策性保险
建议国家和有条件的地方政府设立旅游行业疫情扶持基金,对受疫情影响极大而本身发展状况良好、未来发展潜力大的旅游企业,采取补贴或入股方式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推广北京市旅游政策性保险服务模式,由政府、保险公司共同设立旅游政策性保险,政府对优质旅游企业给予保费补贴。
(二)鼓励旅游企业开展疫情期间适宜的旅游业务
新冠疫情使得游客外出旅游受阻,但在线旅游业务、旅游文创产品电商业务并不受影响,应鼓励旅游企业根据疫情发展的新形势,创新旅游产品,开展疫情期间适宜的旅游业务。
1、鼓励发展在线旅游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高新技术对旅游业发展产生了越来越深远的影响,以数字故宫为代表的在线旅游取得了快速发展。文化和旅游部应鼓励有条件的旅游企业、文化场馆、景区发展在线旅游,通过图片、视频、VR、360度全息影像等方式,让民众足不出户即可游历祖国大好河山,既可作为旅游产品实现一部分收益,也是打造在线宣传推广的平台。例如云南推出“云旅游”系列,可在线游览省博物馆、张家界、橘子洲头、南岳衡山等景点。
2、试行线上研学旅行
近年来研学旅行发展迅猛,成为旅游行业非常热门的新业态。2016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1部门出台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浙江、广东、安徽等地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意见,提出将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确保每名中小学生在每个学段参加有效的研学旅行。建议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将线上研学旅行列入近期中小学生的培养计划,与优质的线上旅游企业合作,将高品质的线上研学旅行产品纳入政府采购范围。
3、发展旅游文创产品电商业务
近年来以故宫文创为典型代表的旅游文创产品大获成功,成为旅游行业新的增长点,各地文化文物部门纷纷自建团队或与创意设计机构合作开发文创产品,但大多效果不理想。建议各级文化和旅游部门在疫情发展期间推动文化文物机构与优秀创意设计机构、旅游企业合作,精选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文化IP,实施地方“文化旅游礼物开发计划”,开发高品质的旅游文创产品,发展旅游文创产品电商业务。
(三)指导旅游企业利用空闲时间练好内功
新冠疫情虽导致旅游企业歇业,却也给了旅游企业练好内功的时间,应鼓励旅游企业歇业期间开展研发、培训等工作,解决当前存在的创意开发不足、体验有待提升、服务有待优化等问题。
1、研发旅游产品
新冠疫情必将淘汰一批缺乏竞争力、产品粗制滥造的中小旅游企业,而拥有高品质的旅游产品、能够给游客带来良好体验的旅游企业,将在疫情结束后实现快速恢复和发展。文化和旅游部可支持旅游行业协会通过线上举办旅游产品大赛和重点旅游项目推介会等方式,引导旅游企业在疫情期间打磨旅游产品,根据疫后恢复期游客需求的变化情况调整旅游产品结构,为疫后业务快速恢复做好准备。
2、开展在线培训
旅游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多数旅游企业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和素养亟待提高。文化和旅游部、旅游行业协会可利用疫情期间旅游企业歇业的空闲时间,制定旅游人才在线培训计划,组织优秀师资开展旅游人才线上培训,也可针对旅游行业存在的突出问题或热点话题举办在线讲座,并鼓励有条件的旅游企业开展内部在线培训。
3、优化旅游服务
旅游业对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和质量要求较高,但目前服务意识薄弱、服务质量低下的问题仍然普遍存在。文化和旅游部及相关行业协会应引导旅游企业在歇业期间研究制定或优化服务体系,重点优化旅游卫生安全体系,让疫后游客游得放心,同时建立规范的服务标准,健全服务质量监督管理和游客反馈机制。
(作者:曾繁文 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