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隆山,位于兰州市榆中县城西南5公里处,距兰州市60公里,海拔2400米。向有陇上名胜之称,被誉为陇右第一名山。
榆中兴隆山对于每一个兰州人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盛夏纳凉消暑去兴隆山,深秋登高赏红叶去兴隆山,寒冬赏雪还去兴隆山。
可以说这一座山贯穿着兰州人的四季,也深深融入了他们的骨血中。
横跨在东山脚下的这座桥,是兴隆山的标志性建筑物,叫做云龙桥,是兴隆山的东西两山,各取一字而得名。按照架构来说,在修建这座桥的时候,先建两边的大堤,大堤建好以后,在两岸各放一根大木,再将七根树的大木,对应放入,互相叠加伸臂。
桥的重量在桥的两端,好像握紧的两个拳头,又名卧桥。当地人见其横卧于水面,便已卧桥相称。卧桥被中国桥梁专家茅以升教授,认定为中国木质桥梁深蒂诗桥的典范。
兴隆分二山,东为兴隆山,山西为栖云山,古因常有白云浩渺无际,而取名栖云山。
东山路较平缓,西山陡峭,人们大多选择东山上山,坐缆车到西山顶。后从西山下山。
在兴隆山,佛教与道教并存,道教龙门派第十一代传人刘一鸣,与兴隆山渊源颇深。乾隆28年,刘一鸣拜榆中勘古老人为师学道。堪古老人传,授给刘一鸣三教一家之力。
在清乾隆44年,46岁时常住兴隆山的西山栖云山,长达42年,在这期间,刘一鸣在兴隆山主持修建了庙宇62座,著书30多部,为兴隆山的道教文化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后人有诗称赞曰,尘世造化窝,一名修真处,杂学济后世,陋室传千古。
山川造就奇景,由于独特的地理构造,再加上一段民间流传的爱情故事,是映入眼帘的滴泪岩,成为了兴隆山丰富人文底蕴的开篇。
在兴隆山东山的山腰,登上108级台阶,有一座香火很旺的大佛殿,不同于地方佛教寺院的是,这座大佛殿的东西偏殿,是成吉思汗的文物陈列馆,兴隆山为什么会有成吉思汗的文物陈列馆呢?
这是因为在1939年至1949年,成吉思汗的灵柩在兴隆山停放了长达十年之久,这位征战一生的蒙古国可汗,直至生命的最后时刻,留下了一个谜团。
历史跌宕,1939年兰州作为当时的抗战后,方相对安全,为了保护灵柩不被破坏,掠夺,便从内蒙古的伊金霍洛旗,经榆林、延安、西安等地,迁移至他生前征战过的兴隆山停放。
陈列馆内部的布局,则是根据内蒙古成吉思汗的后裔,沙尔乐的回忆所形成的,按照蒙古族的陈设摆列,放着成吉思汗生前用过的部分物品,张贴着一张疆域图。彰显着成吉思汗曾经的辉煌。
在成吉思汗灵柩在兴隆山停放十年的时间里,有不少名人都曾来此拜谒。1941年,于右任来兰州时,曾前往兴隆山静叶成林,并做了叶成林。
兴隆山攀高歌,曾赡无敌金戈,遗照焚香读过。大王问我,几时能收复山河?
登顶远眺,山峰叠嶂,正是秋季美景,氤氲的雾气流淌在山间,包裹着深秋的火红,金黄和清脆。
暖春翠峰耸立,盛夏白云飘渺,仲秋万紫千红,初冬苍翠如黛。不同的季节来到兴隆山,总会看到不一样的景色,黄黄青山云雾飘渺,带着历史静静的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