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饱经战乱,作为东方大都市的上海更是多次遭受厄运,很多建筑物都毁于天灾人祸,可是中山公园从1914年建立至今,里面的景点和建筑大部分保存完好,让人感到万分庆幸。
打开百度APP,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中山公园是上海的大型公园之一,面积21万平方米,相当于30个足球场。史称兆丰公园,1944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改名。该园以欧式建筑风格为主,结合中国园林布局,巧妙地构成一个中西合璧的山水园林。
公园有大大小小100余处景观,这些景观因景而异,各有各的特色,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十二个特色景观。
坐地铁二号线到中山公园站下车,穿过一个长长的地下通道,路过一片浓郁的香樟林,就来到了公园门口,大门比较简单,就是一个四柱三开的钢筋结构架。
门口右侧绿树掩映下有一块巨石,上面写着“中山公园”四个红色大字。
进入大门后,道路右侧是一个百草丰茂、百花争艳的大花坛,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植物,就像一个小型的植物园。现在刚刚下过小雨,空气中还弥漫着一丝雨雾,雨后的花草更加显得绿肥红瘦、婀娜多姿。
公园的左侧是一片修剪得非常精致的小树林,林木森森、灌木丛丛,植物参差不齐,层次感很强。听说中山公园十二景点之中有一个叫“银门叠翠”,我在百度地图上找不到这个景点,我猜想应该是这个地方。
接着来到一个大广场,广场上林立着一些高大的悬铃木,每棵悬铃木树底下都种植了一些花草点缀,围绕花草又人性化地设置了一圈藤椅,供游客休息。
广场左侧草坪上是一片稀疏的小树林,树木主要是樱花,有几个音乐符合样式的钢架矗立期间。
还有一个青色的三人雕塑,这三个人好像合着节拍在跳舞,也像是在唱歌,反正是很有动感。我在现场没有看到说明,自己也没有艺术细胞,不敢妄下结论。
一辆观光车路过广场右侧的休闲亭,有很多人拿着二胡、吉他等乐器在交流着音乐,时不时地有悠扬的乐声传出来。
长长的休闲亭旁边有一个钢结构的藤架,地图上叫中庭花架,遗憾的是现场没有看到花,在导览图上,花架东侧有陈家池、孔雀岛等景点,现在都被围挡遮住,正在维修之中。
广场北面有一条悬铃木拱卫着的水泥路,这是公园南北方向的主干道。
道路西侧是一块大草坪,草坪西段隐约可见“中山公园”四个大字。细雨沐浴之后,草坪更加的青翠碧绿,一些小鸟在草坪上休闲地踱步、觅食。
顺着南北主干道向右拐,在一个无名小路旁看到一片皂英林,皂英树下是一片茂密的沿阶草,还有一个白色墙壁的长廊,几个阿姨正在长廊内踏轻歌、漫舞步,这是一幅很有诗情画意的场面,我没有打扰他们,默默地继续向前游览。 事实上这里是公园的一个著名景点叫“水榭絮雨”,长廊前方就是陈家池,湖中心有孔雀岛,湖西岸是游船码头,这里垂柳依依,湖水碧碧,景色清新,只不过维修之中的陈家池已被圈在围挡里面,相信不久之后会有一个全新的景致呈现在游客面前。
站在水榭絮雨前北望,就是“绿茵晨晖”,今早是灰蒙蒙的阴雨天,看不到晨辉,令人遗憾。这里是公园内最大的一处草坪,生长在钢筋水泥森林里的都市居民,生活空间越来越局促。难得有这样一片视野开阔、绿茵绵延的地方怡情。草坪周围有夹竹桃林、香樟林、广玉兰林、竹林、银杏林等团团围绕,整个场景就是一幅优美的绿色空间。
这里地势比较低,雨水洗涮之后的草坪踩上去会冒水,草坪上有两只狗找了一个干燥的地方,吹着秋风,懒洋洋地躺着,似乎陶醉在草坪的芳香之中,我从它们身旁走过,它们也懒得看我一眼,好像忽视了我的存在。
这条无名小路一直通往御花园酒店,看这酒店名字就显得高大上,不知道能否让顾客感受帝王级别的服务,周围的环境美的无可挑剔,称之为御花园名副其实。
酒店前面是一个广场,广场上有几棵高大的香樟,躯干粗大的两人合抱也不一定抱得拢。
南侧一条小路通往小石桥和大石桥,大石桥就是陈家池湖上的一个石拱桥,是十二景中的“虹桥蒸雪”这个景点,正在施工中,无法观瞻。
我游览了小石桥,此处密林幽深墨绿,植物生机勃勃,不知为何不把这么美丽的景色列入十二景之中,真怀疑这么秀丽的景色是不是被上海人遗忘了。
我感觉这里的景色:小桥卧花丛,溪流水自清;枯藤缠老树,小道绕幽程;奇花伴异草,香樟陪苍松。我笨拙的笔表达不了此时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