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 1月8日,匈牙利著名旅游景点皇宫山上游客寥寥,绝大多数餐厅与商店都没什么生意。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翟朝辉摄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东欧国家经济普遍遭受重大损失,直至2020年第三季度才开始陆续回暖。目前,当地正在承受第二波疫情的冲击,区域各国为应对疫情纷纷颁布不同形式的封锁措施。这些因素都为2021年经济能否按预期“转正”带来不确定性。不过,总体来看,中东欧国家经济已经出现向好态势。
经济总体“由阴转阳”
中东欧共计有16个国家,包括11个欧盟成员国和5个欧元区国家,国情相对复杂。
从2020年第三季度开始,区域内国土面积较大的波兰、捷克、匈牙利等国经济增长开始带头由负转正。
欧盟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欧盟2020年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增长12.1%。其中,斯洛文尼亚是中东欧国家中经济数据表现最好的国家。
斯洛文尼亚工业基础扎实,科技水平高,创新能力强,以出口外向型经济为主,并以服务贸易业为重要支撑。2020年1月至9月,该国GDP同比下降6%;第三季度GDP虽同比下降2.9%,但与第二季度相比增长12.4%;2020年11月进出口实现双增长,其中进口同比增长11.9%;消费信心指数12月有所回暖。
受疫情影响,匈牙利2020年前三季度GDP下降5.6%,对外贸易同比下降8.1%;1月至10月,工业产值同比下降8.2%,中央财政赤字同比增长352.6%。匈牙利财政部表示,第三季度经济恢复增长主要得益于信息通信和金融服务业的提振,以及政府实施的住房建造补助计划的推动,其中占比最大的汽车制造、计算机、电子和光学产品制造实现增长。匈牙利相信,第二波疫情后经济能够迅速反弹,预计2021年GDP将增长3.5%。
欧盟预测,2020年捷克经济将下降6.9%。根据捷克出口商协会评估,2020年捷克出口额将减少2700亿克朗(约合117亿美元),预计至少需要两年时间才能恢复到疫情前水平。捷克财政部的数据显示,捷克财政赤字达到3674亿克朗(约合160亿美元),是自1993年以来财政状况最糟糕的一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去年12月初预计,捷克经济将缓慢复苏,并于2022年底达到危机前水平。
波兰中央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0年第三季度该国GDP同比下降1.5%,第二季度则同比下降8.4%。2020年,波兰GDP将萎缩3.5%,好于之前的预测,2021年GDP将增长3.1%。
尽管部分国家经济数据在第三季度“由阴转阳”,但中东欧国家经济界普遍认为,其主要原因是疫情限制放松。同时,新冠疫苗问世为市场提振了信心。但是,受第二波疫情影响,中东欧国家经济将不可避免地再次出现下滑,并且英国脱欧可能给中东欧市场带来的消极影响也具有滞后性。多重因素叠加,中东欧经济W形复苏可能会持续到2021年。
“区域共性”表现明显
在疫情发生以前,中东欧国家经济普遍高速增长,多数已达到欧盟平均水平。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多次表示,包括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4国在内的维谢格拉德集团(V4)已成为欧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不过,自疫情发生至今,中东欧国家经济受创严重,并且表现出以下几个明显的“区域共性”。
一是出口型经济受冲击明显,结构调整不易。
中东欧国家经济出口导向型、开放型经济特征明显,与欧盟在经济上高度关联。这种对欧盟市场严重依赖的格局在疫情前尚未表现出明显问题,直至欧盟单一市场同样陷入困局后才凸显出来。
二是中小企业损失巨大,恢复“元气”不易。
相比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相对脆弱。虽然中东欧国家尚未发布权威数据,测算究竟有多少企业的经营活动遭受严重影响,但在很多国家、很多城市都能看到,不少小商店、小公司已经永久关闭。此外,部分从事贸易活动的中小企业虽然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应变能力,但其中许多企业已经被一度中断的国际供应链影响,陷入困境。
正如欧尔班所言,病毒不仅出现在人类身上,还在“攻击经济体”。中小企业为大多数匈牙利人提供工作岗位,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是重要任务。
目前,匈牙利政府已制定了包括免税、临时税收减除和金融计划等援助措施。捷克也按照优先次序,努力增加对中小企业的援助。
三是旅游餐饮业受到的影响虽大,但后疫情时代更易恢复。
中东欧国家旅游资源丰富,旅游、餐饮等市场空间巨大。不过,旅游与餐饮业是受疫情影响最大的行业。受各国相继颁布的国家紧急状态以及封锁边境、旅行禁令等影响,2020年国际游客人数出现断崖式下跌。
2020年1月至9月,匈牙利外国游客过夜数同比下降72%,全国商业住宿场所营业额同比下降52%。捷克预计,2020年外国游客消费下降77%,国内游客消费下降26%。
虽然第二波疫情会导致统计数据更加“难看”,但中东欧各国普遍对2021年旅游率先复苏有信心。多国从业人员表示,只要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旅游及餐饮业就很可能出现“报复式增长”,同时带动直接就业大幅增加。捷克旅游局已准备在疫情限制解除后启动旅游推广活动。(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驻布达佩斯记者 翟朝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