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黑:老桥纪事
“波黑”,全名是“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Bosnia and Herzegovina),一个听(看)起来很遥远的地方。而事实上,这个可能让人误以为在非洲的国家其实是在欧洲,挨着克罗地亚,于是,去克罗地亚自驾游顺带拐去波黑便成为一件顺其自然的事。在克罗地亚租车的好处之一就是租车公司提供前往波黑的通行证(波黑没有加入欧盟),地图:Google Map ▾
波黑的气候是夏季干燥少雨的地中海气候,从克罗地亚南部进入,风景依然是荒凉崎岖的山路。虽然波黑有个从克罗地亚死活要来的出海口涅姆,但其绝大部分国土都不临海。在前往莫斯塔尔的路上,地表看起来比克罗地亚更干旱,仿佛与“生机”两字绝缘。地图:Google Map ▾
自驾去波黑,没有选择常规的国家高速,沿着山路一路开过去三四百公里,见到季节性河流露出的河床,见到偶尔出现的物流货运,见到风化严重的干旱大地。波黑的国土面积是北京的3.06倍,2017年统计的北京人口是2171万人,而波斯尼亚战争后,波黑如今只剩300多万人,减员近1/5。沿内雷特瓦河而建的莫斯塔尔,图源:Google Map ▾
抵达莫斯塔尔(Mostar),曾经奥斯曼帝国在黑塞哥维亚的统治首府。北非式建筑开始出现,一看到宣礼塔,浓浓的清真气息扑面而来,配着阿拉伯风背景音乐,瞬间穿越到北非国家的感觉。这满满的异域风情,与欧洲各国的景致截然不同,让人不太敢相信这是在欧洲。
图:Radiokafka / Shutterstock
▾
莫斯塔尔老桥(当地语言:Stari Most;英语:Old Bridge)。莫斯塔尔老桥,横跨亚德里亚盆地东部最大的河流——内雷特瓦河(Neretva),桥的西边住着信仰天主教的克罗地亚族,东边住着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尼亚人。一边是天主教堂,一边是清真寺,信仰不同的人们隔河相望。16世纪修建了莫斯塔尔桥连接两岸后,这座城市也因此桥而得名。 莫斯塔尔老桥,图片:Yu Siang Teo / Unsplash ▾
不幸的是,1992年,波黑的独立问题摧毁了这个国家,克罗地亚人和波斯尼亚人希望波黑从南斯拉夫独立,而占人口⅓的塞尔维亚人坚决反对。三方的嫌隙与对立在独立公投后迅速升级为武装对抗,并将更具实力的南斯拉夫甚至北约都卷入其中,战争持续了三年多,其间发生了无数可怖的惨剧,全国近半数人沦为难民。这座连接两岸、象征沟通与包容的桥梁也在战争期间被士兵们炸毁。在莫斯塔尔老城区随处可见房屋外墙上布满大大小小弹孔的民居,图二:Pero Mihajlovic / Shutterstock ▾
直到战争结束后,随着波黑日渐稳定,在各方的支持和监督下,莫斯塔尔老桥亦得以重建。为了能“使用同样的技术和材料,尽可能恢复原貌”,匈牙利潜水员从河流中捞起原来的石料,不足的部分也从当地石料厂采取。从2001年始,经过3年的建造,莫斯塔尔桥于2004年7月23日重新落成;2005年,桥梁及其周边地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重建老桥,图二: en.wikipedia.org/wiki/Stari_Most ▾
战事平息,老桥重建,尽管两岸居民信仰不同,终还是摒弃前嫌重归友好。如今的莫斯塔尔老桥不仅是民族和解的象征,也是对波斯尼亚战争这场血泪之痛的深刻反思。也正因这层重要的象征意义和两岸对撞的民族风情,莫斯塔尔桥吸引着许许多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如今的莫斯塔尔老桥 ▾
河两岸的房屋已重新装饰,全部改成了商铺,当地人拿出伊斯兰风情和混血波黑风情的碗碟、茶壶银具、饰品,沿街摆摊售卖。 ▾
餐馆的传统外墙粉饰一新,窗台上鲜花盛开,再也看不到战争留下的痕迹。 ▾
重建后的老桥宽4米、长30米、最高24米,据说自几百年前建成至今(战争期间除外),老桥一直保留着高桥跳水比赛的传统,每年7月来自全世界的运动员和跳水爱好者(尤其是年轻男子)聚集于此,参加这项非常规非官方的跳水比赛:年轻人/运动员站在桥最高处,纵身一跃而下,以各种花式姿势跃入冰凉清爽的内雷特瓦河。
图:Darcey Beau / Unsplash ▾
图:Darcey Beau/Unsplash ▾
从相当于九层楼的高度上一跃而下,需要大大的勇气。跳水者勇敢无惧,而观看者们则大呼过瘾。 ▾ 入境政策快览 波黑位于巴尔干半岛,与克罗地亚、黑山、塞维利亚接壤。这几个国家中只有克罗地亚成功加入欧盟,但克罗地亚不属于欧盟申根区,所以前往克罗地亚需要持有克罗地亚签证或申根签证。至于波黑,已于2018年与中国达成互为免签协议,撒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