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瓶装新酒,老屋换新颜
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之旅
///
【 北门小馆 】
翠湖北门书屋隔壁,有一座有着近百年历史的老宅。老宅质朴无华,诗意自然,唯有灰瓦、白墙、青砖,余下的是木头的原色,不上彩、不着色。大大的落地窗,把阳光过滤得更加温柔,那面斑驳的夯土墙,在时光里低吟浅唱。
这座老宅,即北门街23号,现叫“北门小馆”。路过这里的人,总会莫名驻足,探着头往里望,心里或是想推开那扇木门,进去看看里面是何模样。被岁月浸染的老墙,裂了缝的老木头,褪了色的老地板,院中那口老水井……它们藏着怎样的过去,发生过什么样的老故事。
老宅 老时光
曾经的昆明老城,还四向有门。北城门,更多人将它称为北门,靠着城门的一条小街,得名“北门街”。1941年,云南商人李琢庵临街建起了一幢两层砖木结构的楼房。它的有名,是1942年李公仆在此开了书店,取名“北门书屋”。
当时的昆明城很小,北门街还很窄,一条青石板路,串起的却是昆明富家巨室及文士名流的府邸宅院。细数过往,它的高光时刻,莫过于民国时期。护国将军蔡锷、滇军将领唐继尧都曾居住于此。抗战时期,朱自清、陈岱孙、金岳霖、吴宓、浦江清、李继桐、陈省身等人也为它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时间回到1946年,李公仆被杀,北门书屋黯然落幕。1948年,赵伍的祖父用80两黄金购得书舍房屋及周边土地,现“北门小馆”就在北门书屋隔壁。动荡的岁月里,老宅演绎着自己的悲欢,曾被用作米粮店,做过昆明捻线厂,生产灯芯。再后来,老宅空置多年,也开过餐馆,直到2016年,木道公司着手修缮老宅。
艺术空间
老宅还是很“旧”。
前院是主体建筑,为上下两层三开间,开间被打通,一楼用作大堂,开裂的老柱子、被岁月打磨光滑的石柱基、褪了色的老地板、看得见秸秆的夯土墙、屋顶上长着青苔的灰瓦……那些像是被定格在泛黄照片中的场景,在小馆里“活”了。中院,那口老水井也还在,踏着回忆中的青石板路往后院走,那扇颇具苏联建筑风格的拱形窗,依然静守着时光……在充满了钢筋水泥的城市,这些留存于记忆深处的生活印记,让人怀念。
走过岁月的老物还在,北门小馆里也有了很多时尚的艺术单品。出自独立设计师的品牌家居、复古的人工音响、来自东南亚的藤编椅、从印尼淘来的古木灯台、精致的金属吊灯……美得悄无声息。为寻找它们,建筑学博士、设计师韦庚男跑过太多的地方,有些是她用淘来的老木自己做的,用餐的盘子、碗碟是请匠人柴烧的。小馆里,老物件与艺术品交织,“生长”出一屋的美。
原本的老宅破败不堪,满院荒凉,墙体开裂,门窗残缺不全,屋瓦漏风雨。木道公司历经四年的精心打磨,经过不断的修整再造,才有了如今的模样。
踏上青石板台阶,推开充满岁月痕迹的木门,仿若走进了一个艺术空间,低调、内敛,惊艳藏匿于细微处。嵌在墙体里的壁炉,暖暖的触感伴着浪漫的气息徐徐铺展,灰色的布艺沙发透着文艺情调,原木色的格子书柜里放着万余本纸质书籍,简约高级黑的吊灯散发着柔和的光,花瓶里插着的干花散发着隐隐的香气。看似不经意处的装饰摆件,也透露着独特的精致模样,它们的美,流入小馆的每个角落。用老酸木做的灯座、别致的小茶几、古朴的土陶罐陶器,都爬满细密的纹路,时光故事就这样娓娓道来……小馆里的每个视角都像被勾勒成画,慵懒的午后,坐在落地窗前,望着阳光慢慢穿过窗子,光影婆娑。
一处留白
阳光洒在屋内的沙发上,舒缓的音乐在耳畔响起,翻着手里的书,慢慢等着菜品端上餐桌。来这里吃饭,自在的氛围就像回家吃顿家常便饭。食材是应时应节的,鲜嫩味美。春天,四时竞妍的鲜花,是小馆餐桌上时兴的菜肴。夏天吃过菌,这一整年才算圆满。秋冬是滋补的季节,来自文山传统的小黑药火锅,锅仔、炊锅,是热腾腾的温暖。除了本土风味,小馆里有来自东南亚的异域美食。
二楼,是处开放式空间,是真的“空”,没放任何物品。因为有留白,才有了无限可能。每周,小朋友们会聚在这里,跟着手艺人学习各种手艺,风筝、陶艺、面塑,还有那些你想做的。跟着植物学爱好者辨认神奇的植物,或是认识大自然界的昆虫,动手做一幅标本,体会手作的乐趣。将来,它还会有更多内容。
这里还会不定时举办书画展,人文展,艺术沙龙,读书会,分享会,小型音乐会,新书签售会,独立电影发布会……几十年前,北门书屋往来进出的鸿儒大家,在书屋品茶,读阅昆明城里春夏秋冬,这里成为当时昆明的文化中心。几十年后,北门小馆将被打造成“昆明的会客厅”,艺术文化人士在这里谈笑风生,进行思想碰撞。或是举办私人宴请、生日派对、亲子沙龙、公司冷餐会等,或是一场小型的浪漫婚礼聚会。这座不大的小馆里,藏着无数种可能。仿佛一棵树,缓缓生长,枝繁叶茂。
生活,返璞归真
小馆里的食材是纯天然的。一碗简单的米饭,所用的米获得过国际有机认证。一根吸管,是用麦秸秆做的。韦庚男这样形容北门小馆的餐食,“当它们被端上来,木桌上有稻穗,有芭蕉叶,有当季的鲜花,还有纯手工烧制的盘子、碗碟,人们能惬意地享受一顿饱餐,它还有温度。”
一碗简单的米饭,来自于良道大理基地,苍山雪水灌溉,云南唯一一片1.1米深黑土地种植,通过世界有机联盟IFOM旗下南京国环有机认证、美国USDA有机认证,用了可爱的鸭子来共生,既环保又提供了稻米生长必须的营养。
天然、质朴,这就是小馆里的生活。当下,人们直奔繁华,很少停留。静静读一本被搁置很久的书,吃一顿有滋有味的饭,或仅仅是虚度一段时光。有温度的生活,既不华丽,也不奢侈,而是像小馆里的夯土、木头般朴实,却让人眷恋。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田园梦,韦庚男也有。在老家文山普者黑,她盖了一所两层楼的房子,是夯土的,房前有水田、有菜地,院里的树四季都精彩,菜地里会种上应季的蔬菜,有黄瓜、青菜、番茄、豌豆,菜地前面还有条河,河里有鱼……这就是每个人小时候画的那幅画里的场景,但诗和远方离都市太过遥远。北门小馆,望每位来到这儿的人,能找到从时光里抽离的生活。
△源自良道有机农场提供的有机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