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天山南北贺新春 非遗云上过大年 ——新疆是个好地方—第八届天山南北贺新春非物质文化遗产年俗展
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历经数千年的绵延嬗变,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之中最隆重的节日,是融入中国人血液里的文化传统和精神归依。它是旧与新的交汇点,是冬的萧瑟与春的生机的分割线,是挥手告别往年、迎接来年新希望的必经路。中国人用最热烈的方式,庆祝这一传统节日。所有的美好,变成最喜庆的表达;所有的在意,变成一种仪式。让“年”过的有“年味”,象征一年的兆头,红红火火、热热闹闹、蒸蒸日上,中国人用最丰盈、最饱满、最外向表达累积一年的情感,让这次团聚变得更珍贵、更有意义。
寄托美好愿望的春节美食、娱乐活动、艺术作品,对于人们是一种记忆传承、文化脉络的延续,这使春节成为了传统文化事项、知识体系和价值观念的集中载体,深远的影响、塑造了中国人的精神内核、集体记忆和文化认同。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活跃冬季旅游市场,叫响“新疆是个好地方”品牌,2021年2月4日(小年)至2月26日(元宵节),“新疆是个好地方——第八届天山南北贺新春非遗年俗展”线上盛大开展。春联、年画、美食、戏曲、社火……与春节有关的非遗项目和年俗活动汇聚云端,与大美新疆的优质旅游资源联袂展播,传承文化根脉,共度新春佳节。
木版年画
有年画才叫过年,年画是一种传统的民俗文化艺术,早在汉代就有在门上贴门画的习俗。在民间,人们在年节之际贴木版年画,用以迎新接福,逐渐形成一种普及性的传统艺术样式。年画审美品位极高,艺术特色鲜明,信息承载量大,蕴含着深刻的民族心理和传统的人文观念。
木版年画历史悠久,相传在汉代即已出现,宋代称之为“纸画”,明代则叫“画帖”,至清代正式定名为“年画”,木版年画内容包罗万象,风格多种多样,从题材分为驱凶辟邪、祈福迎祥、戏文传说、喜庆装饰、生活风俗五大类,在历史的长河中,木版年画逐渐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明显的地方特色。
每逢过年时,买两张年画贴在大门上,才觉得有过年的感觉。木版年画展,国潮迎新年。年画精品展将在线上展出各地年画120幅,在多彩多姿的年画中,为观众带来年味十足的新春文化盛宴。
年俗
说起过年,写春联、贴春联,是最具有代表意义的了。人们带着辞旧迎新、祈愿吉祥的心意,在大门贴上喜庆吉祥内涵的春联,寄情表意、习文明理,让一年的红红火火就此拉开序幕。春联既要句子对仗工整,还需落笔遒劲有力。作为春联的好搭档,福字也是新年大门上必不可少的,贴福素有倒贴的说法,寓意“福到了”。正是这些古老的年俗,让新年充满期待、意蕴悠长。
图说新春,晒出年味,迎新春摄影作品展将在线上展出新疆风光、文旅、年俗等精彩摄影作品100幅,带领大家用眼睛“走”遍大美新疆的好山好水,感受天山南北的喜庆年味儿。
烤全羊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一首家喻户晓的腊月歌道出了自小年至除夕为迎接春节所做的隆重准备。不难看出,饮食对于春节的重要性。谈及新疆,烤全羊鲜香细腻,大盘鸡回味无穷,风干肉嚼劲十足……年味、乡愁融于缕缕饭香,化于味蕾之上。
春节“宅”家,云吃美食。天山南北贺新春,10余部新疆美食短片,让您足不出户,体会浓浓的新疆“年味”。
中华戏曲
正月里来唱大戏,欢欢喜喜过大年。戏曲是我国传统的艺术之一,戏台上一颦一笑流转风华,台下男女老少笑意盈盈,可谓丰富多彩,热闹非凡。戏曲剧种繁多有趣,表演形式载歌载舞,有说有唱,有文有武,集“唱、做、念、打”于一体,在世界戏剧史上独树一帜。
“过大年,唱大戏”,中国传统戏曲和民俗节日有着密切的关系,戏曲文化已融入春节的民俗文化中。戏曲中的人物,有的成为春节的“门神”;有的被画在“年画”上;有的被画在灯笼上,走进千家万户,渗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而“看年戏”更成为春节习俗的一项重要内容。
过年期间,好戏连台。线上游园,戏说新年,带您一一品味戏曲中的浓浓年味。
中华戏曲大擂台
伴奏一起,鼓点一落,展袖理行头,主角皆登场,青衣端庄、花旦活泼、花脸粗狂、丑角滑稽,“生旦净末丑”性格各异,你方唱罢我登场。星光璀璨、名家荟萃的戏曲大擂台,由一代又一代戏曲人口传心授,让春节更有年味儿。
线上“有戏”,唱响梨园。“第二届中华戏曲打擂台”网络展播获奖精彩片段,在阖家欢乐的中国年,聆听,属于中国的声音。
直播家乡年
橙黄的灯光照亮白雪皑皑的冬夜,大红灯笼和春联装点着春节。作为辞旧迎新的传统节日,每年春节、元宵节是非遗展示展演和民俗活动的重要事件节点。记忆里,好玩的年俗数不胜数,包饺子、贴春联、讨红包、放鞭炮……每一桩每一件都包裹着欢乐、祥和与喜庆,共同串联起家的味道、年的味道。
今年,我们一起在线上追寻年味儿。非遗过大年,直播家乡年,通过图片、短视频,带话题#直播家乡年,记录展示新疆的年俗活动。
云游新疆
远离海洋,深处内陆。在绵亘高耸的山脉围合中,是祖国面积六分之一的新疆。北疆是柔情的,人间仙境喀纳斯四季不同景,伊犁薰衣草花开成海。南疆是不羁的,喀什野生胡杨林渲染金色画卷,塔克拉玛干沙漠呼啸的风沙肆无忌惮。不由得使人生出一句感慨,新疆是个好地方。
多样的地貌,造就了新疆“特种旅游天堂”的称号,热气球、直升机、滑雪、房车自驾、冬捕等,用“上天、入地、走沙漠”的海陆空视角“酷”玩新疆。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人类文明的载体与见证,也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生活在绿洲、草原、高山盆地的新疆各族民众,用心智和实践,在1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浇灌除了和而不同、五彩缤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景观,在蓬勃的西域大地上描绘出一幅幅异彩纷呈的辉煌画卷。让我们跟随镜头,走进一项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感受历久弥新的传统文化。
新年的月亮
民间谚语说:“三十的火,十五的灯”。传统春节是以除夕夜的鞭炮开始,以赏新年满月吃元宵收尾的。元宵节是一年中灯火最旺的时节,人们兴致勃勃,吃元宵、看花灯、耍社火、猜灯谜。
中国的春节,充满着传统魅力,蕴含着丰富的趣味。我们欢度春节,因为春节印刻着我们的根与魂。通过春节,我们传播中华文化、促进民心相通;通过春节,我们传承、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春节,我们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来源:新疆文旅之声
编辑:马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