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新型实体书店在各个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别具一格的装潢,标新立异的陈列,脑洞大开的文创,能办画展、讲座,还能喝咖啡吃简餐,引来不少年轻人的青睐。更有一些匠心独具的网红书店,成为一个城市必去的打卡景点。与此同时,也伴随着不少争议,有读者表示,书店越来越美,人们的关注点却不在书上了。
在电商冲击、电子书流行的大环境下,“网红化”实际上是实体书店的自救之路。经历了寒冬的实体书店通过各种方式努力自救。“书店+”不绝于耳,“书店+文化活动”“书店+咖啡”“书店+零售”等模式逐渐形成,越来越多的从业者加入到转型升级的浪潮之中。书店慢慢发展为综合性的文化场所,成了一些年轻人热衷的社交场所,也因此焕发新的生命力。
然而转型过程中的“阵痛”也很明显。不少实体书店在增加自己“颜值”和功能的同时,也吸引了一些只“打卡”不读书的游客,导致游客多、读者少,阅读环境嘈杂。有的书店过于侧重商业营销,被吐槽为“饮品店”“杂货铺”,文化传播功能弱化。还有由于缺乏精准的品牌定位,相似的装修风格、相似的咖啡店等,让人产生审美疲劳。
笔者认为,莫让书店沦为拍照道具,让“颜值”凸显“内涵”,才是实体书店转型突围的正确姿势。应该说“打卡网红书店”说明人们依旧认同和向往书店独特的文化氛围。有人调侃道:“越缺什么,越晒什么。”处在传播快时代的公众所缺的不再是内容资源,而是阅读时的一份宁静与耐心。人们的浏览行为越来越多,真正的阅读却越来越少。正因为有许多人还对“慢阅读”保持着敬畏和热爱,才会有这么多年轻人“晒”书店读书照。
如何把来“打卡”的人留下来发展为关注书与知识本身的读者?通过专业的图书选择和浓郁的人文气息等,让读者和社会建立独特的连接或许才是正确的解题思路。北京一家网红书店的负责人就认为,好的书店必定要有独特的阅读主张,他们推崇并自信于专属自家书店的书单。南京的先锋书店五台山店是一家极不显眼的书店,它无声地存在于一个地下停车场,没有路标的指引,也没有奢华的装饰,只有林荫绿叶掩映下灰底白字的店面标识。然而它却被一些网民誉为“中国最美的书店”,散发出流光溢彩的魅力,吸引了全国各地乃至国外读者。这也足以说明在飞速发展变化中,人们真正渴求的依然是阅读沉淀后的精神家园。
尽管潮流不断变化,书店的灵魂终究是高质量、高品位的阅读。面对公众旺盛的精神文化需求,突破仅靠新概念、新形象、新范围的叠加是远远不够的,增加受众需求分析、专业服务和文化底蕴,走向深度的融合拓展,在精品文化和大众消费之间寻求平衡,才是网红书店发展的长久之道。
(作者系媒体评论员)
《中国教育报》2021年01月29日第2版
作者:凌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