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西部的天柱山,又名潜山、皖山、皖公山(安徽省简称“皖”由此而来)、万岁山、万山等。为大别山山脉东延的一个组成部分(或称余脉)。一般指潜山市境内以其主峰天柱峰为中心的山地,主峰海拔为1489.8米,因独特的自然景观,黄山、九华山、天柱山名称安徽省三大名山之一。
其实和今天想比,在一千三百多年以前的盛唐时,安徽天柱山的名气比现在要大得多。
唐代文化辉煌灿烂,博大精深,不仅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高峰,而且在世界文化发展史上,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除了因为唐朝政局统一、风气开放,也因为李唐子民上至君王下至贩夫走卒,骨子里有流淌着大气、骄傲和彻头彻尾的浪漫主义。
天柱山在唐朝时称为举国上下备受瞩目的胜地,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雄奇秀丽的自然山水风光吸引着大唐的漫游者们登山涉水,领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对庙堂和民间都有着重大影响力的诗仙李白,“奇峰出奇云,秀水含秀气。青冥皖公山,巉绝称人意”,而且流露中晚年想要归隐天柱山的念头,一时让安徽天柱山名震大唐上下。自此以后,不仅大唐的文人墨客,就连后世但凡有点才情名气的,都想尽办法到天柱山一睹风采!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唐朝文化兼容,打破了“独尊儒术”的社会格局。“三教虽异,善归一揆”使道教与佛教在唐代得到了大力的发展。天柱山在唐朝时有“三千道人八百僧”之说,宋舒州太守陆修曾吟“碧瓦朱栏拥绛霄,紫云深绕宝风飘”诗句,状写当时殿宇辉煌,烟云缭绕的盛况。
传说擎天之柱有八根,潜山天柱峰是其中之一。庄名弼《游大龙山记》中云“天下有八天柱,中国有三,潜其一也。”道教文化也把这座山称作为“第十四洞天,五十七福地。”由此可见,天柱山在道教的重要地位。道家先后在天柱山建过五岳祠、灵仙观(真源宫)、天祚宫等著名道观,其中真源宫曾拥有道房3600多间。也曾经先后建起过山谷寺(三祖寺)、天柱寺、佛光寺等著名佛刹72座。
唐朝皇帝对天柱山也多有封赐。唐肃宗赐名为天柱山三祖山谷乾元禅寺,山谷寺也因三祖僧璨在此立化,而更名为三祖禅寺。 唐代宗又谥三祖僧璨号鉴智禅师,赐其舍利塔名为觉寂塔。最夸张的唐明皇李隆基,居然梦游天柱山,且留下诗句传世为证:成关天中近,蓬瀛海上遥。归期千载鹤,春至一来朝。采药逢三秀,餐霞卧九霄。参同如有旨,金鼎俟君烧。
今天的天柱山,早已风采更甚盛唐,喜迎天下客。
道家把天下名山洞府封为“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天柱山是其中的第十四洞天、第五十七福地。东汉末期著名方士左慈,少年时代就居住在天柱山,研习炼丹之术。后来在石洞中得到一部《九丹金液经》,也就是《三国演义》里神秘莫测的《遁甲天书》。
传说他从经书里修习到变幻之术,经常游走于诸侯间,将他们耍得团团转。一代枭雄曹操想拉拢他为己所用,却被左慈玩弄于鼓掌。曹操对他恨之入骨,三番五次想杀他,却都被左慈使用幻术逃脱了。这些传说虽然缺乏证据,但历史上的左慈精通五经、懂得占星术应该是可信的。曹操之子曹植在《辩道论》里就说他擅长房中术。现在天柱山上还留有左慈炼丹的遗迹,炼丹湖亦得名于此。
天柱山同时又是佛教禅宗三祖僧璨的道场,禅宗得以发扬光大,天柱山也发挥着很大的作用。菩提达摩以“见性成佛”创立禅宗,被尊为第一祖。达摩下传慧可,慧可避难舒州司空山(今安徽岳西县店前镇),僧璨前来拜谒,得到慧可的点拨继承其衣钵,成为禅宗三祖。隋开皇十年(590)僧璨于天柱山山脚的山谷寺,开坛传法。山谷寺遂得名三祖寺,成为中国著名的禅宗发祥地之一。
早在汉武帝时就封为“南岳”,历代都有人文活动。建国后开发为风景名胜区,景区于2011年获级旅游景区称号。2011年9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成为世界地质公园。
时间再推远一点,天柱山的地位与当时的黄山、九华山相比一点也不逊色,从天柱山的别名“皖山”就可以看出。“皖”是安徽的简称,皖山得名于古皖方国,春秋时期的统领者皖公为君仁慈,因此这座山又被称为“皖公山”,古皖国在这片土地烙上“皖”的印迹,皖山出皖水,皖水滋养一方皖人,皖人筑皖城,这片土地是安徽的文化源头。